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補教人生
2010/09/25 10:25:41瀏覽233|回應0|推薦1
我的焦點不在於補習班間的利益鬥爭
而是隨著魔鬼音樂起舞的眾多媒體

新聞傳播媒體作為監督政府公器的第四權
理應有更深入與多元的面向探究與報導
又或者作為承擔社會公義的載體與容器
不妨讓弱勢族群的困境與資源分配的弊端被更多人"看見"

可是市場導向與商業利益顯然凌駕於媒體的專業與自律之上
有人以為那是滿足消費者"窺視心理"下的產物
但這種腥羶重口味的文字敘述
已經被許多刊物與水果日報捷足先登
其他報紙有必要將其視為連續劇,
日日刊登猶待下回分解的鬧劇嗎?

誠如第四台氾濫的名嘴政論節目
閱聽者有無權利拒絕這種強迫推銷的思想攻防?
而面對報紙上煞有其事的補教桃色風雲錄
到底什麼是媒體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角色定位?

報社自有其立場設定與生存需求
面對口味越來越重的閱聽者亦不得不適時妥協
令我不禁懷念起早期報人的風骨:
始終堅持消費者"知"的權利與捍衛正義的針砭原則

然而時代畢竟不同了
看著許多有理想性的刊物陸續終結
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期許傳播媒體能夠超越有心人士的操弄
遠離私領域的扒糞,
回歸替公眾發聲的本色
如此,才不至於在"補教人生"之後
繼續產出"XX人生"的系列作品

那麼對閱聽者而言便已是萬幸了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444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