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小肉球的生日。昨天上午跑去福建妹那裡「教戰」和送答辯狀,她今天下午出庭,俺今天上午不放心又跑去囑咐一番,告訴她出庭哭沒關係,害怕沒關係,對方咄咄逼人沒關係。
嗯,小肉球很放心,自認把福建妹的心理建設做得很好,這第二仗應該勝算十足。昨天一天沒上網,因為昨天過冬至,一大早便見到家家戶戶在拜天公地母,幫俺照顧孩子的阿春婆婆是一定要拜這些的,所以俺乖乖陪著拜天公地母,嘻嘻,雖然俺心裡在拜觀世音菩薩!
昨天碰巧也是小肉球的陽曆生日呢!人說過冬至長一歲,嘻嘻,俺可真的長了一歲咧!俺不像老殘又哭又笑,想那位老殘兄啊,他經過黃河邊,時值隆冬,喃喃道『歲月如流,眼見斗杓又將東指了』,不覺流下淚來,然而感歎之際,忽然發現臉上有結成冰的淚,他又不禁笑了起來。小肉球昨晚痛快過生日,並且飽食冬至湯圓,俺問起為什麼冬至非吃湯圓不可,在座眾人猜說取其團圓美滿之義。當然,俺一輩子討厭甜食,絕對不吃芝麻和花生湯圓,對紅白湯圓也不屑一顧,只偏愛客家鹹湯圓。
*南方過冬至才吃湯圓
http://www.fateopen.com/news/fn.php?d_id=315&op=fn
一般來說,冬至時北方大多吃水餃或者是餛飩,而湯圓才是南方的必備食品,因為古時侯有「冬餛飩,年發飥」的說法,也有人用餛飩來祭祖,古時的富貴人角講究新奇,在一碗餛飩中作出十幾種口味,稱為「百味餛飩」,而冬至當天為什麼要吃餛飩呢,根據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我們的冬至「湯圓文化」大約由宋朝開始,明清以後,江南人也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其中湯圓有分大小,有餡而大者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而無餡較小的是「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這樣冬至吃湯圓、進補的習俗已歷時數百年,變化不大,甚至到了清末年時流行冬至當天吃湯圓有生男、生女的習俗出現,在『新竹縣志初稿』卷五記載:「十有一月冬至日,......先用一夜少婦用岸炙丸,視丸形開闔、凸凹、卜生男生女之兆」。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要作紅、白兩色,另外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內包糖料、花生粉等等,稱為「圓仔母」,家中若有小孩的就讓他們用染色的小湯圓捏塑一些動物的造型給小孩當玩意兒,俗稱「做雞母狗仔」,這些冬節圓日後乾燥給小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另有一種習俗是每匙只舀兩粒,吃到最後,未婚者必剩下奇數,已婚者必為偶數,嗜睹者也會以碗中剩下的湯圓數的奇偶數來預測自己的賭運。
紅白兩色
*冬至的一則傳說
http://www.wretch.cc/blog/system771010/33839272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閩南的一個城裡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是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女兒。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裡,乞丐的妻子終於因體力不支而一病不起,為了籌錢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兒賣給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離開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女兒傷心得暈了過去,老乞丐連忙討了一碗米湯,一口一口的把女兒灌醒,老乞丐又討來了幾個糯米圓充飢,可是父女兩個互相推讓,誰也不肯先吃。
老乞丐就對女兒說:「今日離別,就像這粒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團圓的時候再吃圓子好嗎 ?」說完,兩人含淚吃完了圓子就依依不捨的分手了。
自父女兩人分手後,又過了三年,老乞丐卻毫無音訊,每年到了冬至,女兒就更加的思念父親,她想也許父親現在仍窮困潦倒不願見面,那該如何相認呢?她就想了個辦法,對主人說:「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圓子,那門神也該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門環上,她想這樣一來,父親回來看到門環上的冬節圓一定不會找錯門。誰知道老乞丐還是沒有回來。
第二年,女兒又把冬節圓粘在窗門、豬舍、牛舍、牛頭上,寄託對父親的思念。左鄰右舍取其團圓、吉利的涵義,也照樣去做,這個習俗就這樣傳偏了閩南、潮汕一帶,於是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便也流傳至今。
*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搜搜問問)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道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幾張湯圓圖片(俺討厭花生芝麻湯圓,故不貼它們)
鹹的和甜的冬至紅白小湯圓
冬至客家鹹湯圓
阿拉昨晚吃的湯圓鍋就這付模樣,裡頭的湯圓是客家鹹湯圓
好吃!好吃!鹹浸浸,熱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