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3 00:57:02瀏覽8862|回應18|推薦32 | |
《原鄉精神》導論之二~了解台灣命運,看見時代軌跡 楊渡 三、大航海時代 事實上,要了解台灣的命運,就必須從更大的歷史視野,才能看見一個大時代的軌跡。 關鍵位置,無可避免捲入世界大潮 一如許多亞洲國家的命運因大航海時代而改變一樣,如果不是開始於十六世紀的第一波全球化——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台灣或許將遠遠處於世界的一隅,無人知曉,安靜如南太平洋上的某一個不知名小島。然而它的關鍵性位置,卻讓這個島嶼無可避免的走入世界性的大潮之中,永無回頭之路。 三波全球化 關於全球化,理論上有三波。第一波叫做大航海時代,就是靠著航海技術的進步,發現新大陸,發現地球是圓的,從而發展出全球性貿易。第二波是所謂的工業化的時代,就是蒸汽機帶動的工業革命,殖民地與殖民帝國就開始了。至於第三波,則有些爭議,有人認為是到了一九八○年代前後,整個資訊革命,讓全球範圍的資本、資訊、投資、市場、生態等,產生巨大變革,這是超越國界的全球革命。但也有人認為,二次大戰已經帶出全球性的戰爭。不管如何,在第一波之後,其實就意味著台灣,已經無法自外於整個全球化的浪潮了。 凱達格蘭人:迎客穿衣,以示財富 早在十七世紀荷蘭人來台灣之前,就有閩南人來台灣打漁,作交易,並在此居住。明朝的鄭燮記載:北部的凱達格蘭人平時不穿衣服,只在客人來臨時,將所有衣服,一件一件由長而短,全部穿在身上,以顯示其財富。這些衣服其實正是與漢族的交易而來。至於交易的商品,有鹿肉、鹿皮、金子、硫磺、漁獲等。但這種小額交易太少,還未形成全體的影響。 凱達格蘭族安靜生活,麥哲倫已經悄悄航行全世界 就在凱達格蘭族安靜的過著他們的生活時,西班牙的麥哲倫已經悄悄航行全世界,在尋找環繞全球的航線。麥哲倫的生命終點就在菲律賓,他死亡在當地的土著內鬥裡。剩下的人分為東西二路,尋找回到西班牙的航線。最後終於有一艘船回到西班牙,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從此開始,西班牙建立了從菲律賓通到墨西哥,再由墨西哥通往歐洲的黃金航線。而菲律賓又可以與中國的泉州、廈門、福州等地做貿易。這條航線,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黃金貿易航線」。 太平洋航線,變成西班牙帝國的生命線 這個時期,西班牙的帆船穿梭在馬尼拉和新西班牙(墨西哥)之間的九千海里的航道上,帶去中國的貨物(瓷器、絲綢、香料)、南洋的土產和印度的棉布,帶回了新西班牙鑄造的銀元。太平洋航線,變成西班牙帝國的生命線。當然,發現東方利益的歐洲國家不僅西班牙,與攻占澎湖的荷蘭、占領澳門的葡萄牙,形成鼎足而三的局面。 這個年代,我們都說是所謂的「大航海時代」,其實從《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就知道,那些貿易商其實兼做海盜,他們一邊在海上打劫,一邊在海上做貿易。那個年代也是「大海盜的時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都一樣。 三貂角,源於西班牙戰艦之名 十六世紀末葉,荷蘭被明朝海軍擊敗,退出澎湖;整個荷蘭大軍轉為退居大員(閩南語音與台灣相同,位於台南)。他們利用台灣地形,派出船隊出海攔截前往馬尼拉和西班牙做生意的中國商船,並且不時派兵攔截葡萄牙人和中國商船的貿易,甚至還準備去攻打西班牙的根據地——馬尼拉,鎩羽後轉而到澳門騷擾葡萄牙,不久,才又退回台南。可是,這場戰役,卻是基隆命運的轉捩點。西班牙終於感受到荷蘭的根據地——台灣對馬尼拉的威脅,於是決定派兵攻打台灣。 一六二六年,西班牙的遠征軍,由兩艘大帆船率領十二艘中國帆船隨行,帶領兩百多名士兵,避開台南的荷蘭人,沿著東海岸北上,到達北緯25度,看到了一個海角,他們決定以西班牙的首都,同時也是該軍艦的名字來命名,稱之「聖地牙哥」(Santiago)。誰也沒有料到,台灣人稱之為「三貂角」的地方,其實是來自於那一艘戰艦之名。只是生活於台灣的閩南人用他們的方式加以記憶(閩南語叫「三貂仔角」),所以變成今天的地名。 西班牙的野心當然不僅止於取得三貂角,幾天以後,他們進入可以容納五百艘船的基隆港。占領了社寮島(今「和平島」),並舉行盛大的占領慶祝儀式,當然,他們也不得不防備荷蘭人的戰艦,決定在最險要的地方設置城堡、砲台,並且開始築城,將城名取名為「聖薩爾瓦多城」,也就是「聖救世主」的意思。 淡水和基隆,走進全球化大歷史中 隨後,西班牙的部隊繼續往外侵占。在一六二八年攻下淡水(當時稱「滬尾」),並且建立了非常著名的淡水紅毛城(當時稱為「聖多明尼哥城」)。淡水的紅毛城與和平島上的聖薩爾瓦多城,是西班牙防守台灣海峽中國貿易航線上最重要的兩個犄角。 正是這個轉捩點,基隆和淡水,終於走上全球化的大歷史之中,成為海權爭霸中具決定性的、關鍵性的港口。 凱達格蘭族以及在這個島上的閩南人一樣,命運已無由自主了。 接下去的歷史,是荷蘭攻占北部,而後是鄭成功打敗荷蘭,以及清朝打敗鄭成功。 全球化大潮流下,變成列強侵略的戰場 歷史無法回頭,但仔細思量,如果不是全球化的第一波——大航海時代,如果不是歐洲國家在亞洲建立貿易、侵略兼海盜的據點,凱達格蘭族可能還在和閩南人交易鹿皮,台灣的鹿皮也不會以每年十萬張的速度,被外銷到歐洲去,造成台灣生態的大浩劫。果如此,現在的台灣會不會像太平洋上的某些島嶼,保留在原始狀態,是一個看海潛水的生態天堂? 遭遇浩劫的不只是生態,更重要的是人。從此開始,台灣注定無法在世界版圖之外,僻處一隅,而是要在「全球化」的大潮流之下,變成列強侵略的戰場。 《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 作者:馬英九 導論:楊渡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gb255 這是馬英九的第一本「本土論述」,具體闡明這塊土地的原鄉精神。他選擇以說故事的方式,用三個主軸──「典範」「淬鍊」「堅韌」──呈現真實的台灣。擔任公職二十餘年,馬英九於二○○七年二月因台北市長任內特別費案遭起訴,辭了國民黨主席,之後他選擇與人民「作伙」繼續向前行。他以「族群團結」「民主」「理性」「人權」等思考重點,從過去為台灣犧牲奉獻的先烈先賢們的歷史裡,理出一條傳承之路。 踏上這條傳承之路,馬英九要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發展「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作為,期待為台灣政治注入一股安定、發展的動力。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