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飽足感v.s.飢餓感
2013/08/12 11:39:57瀏覽988|回應1|推薦45

為什麼要「飽了就不吃」呢?因為我相信身體應該自然而然知道什麼是身體所需的、必要的。就好像當你吃了不少甜的之後,就會覺得一點都不想再吃甜的,會很期待吃些鹹的;而渴了就喝、餓了就吃、累了就睡、癢了會去抓、哪兒痠疼、痛了自然而然會去按摩,這應是生物生存的本能。既然原本我是健康的,為何我自己忽略身體的需求、警訊,日積月累地損耗我的健康呢?健康應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努力而來的。工作上壓力太大,是外力,失衡是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我應該要學會去抒解、轉化這份壓力,提高自己工作上的能力-包括協調,對他人及對自己的協調。

去年身體健康狀況不好,表示早就對身體發出的需求訊號置之不理,為了重拾自己對身體訊號的敏感度,我再次仔細、認真地去察覺身體的感受,去感受身體的疲累情形,以及肌肉、身體的緊繃vs放鬆、飢餓感vs飽足感。

當時我在進食的順序上採「先喝湯、水再吃固體食物」的作法,不到一週即每天清晨順暢排便。這對我是很大的成效與鼓舞,所以我盡量*這麼做,也啟動了我上述的想法、做法,並決定執行「飽了就不吃」。

盡量*:因為外食難免有做不到的時刻,無需為了一、兩次的做不到而愧疚、感到失敗。這種自己一個人的改變與努力,如果自己不鼓勵自己,還要自我打擊的話,那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在執行「飽了就不吃」之前,要能夠感受飽與餓的感覺。有書教導:將自己的飽足感、飢餓感以5分量表來標示,感受自己是處在飽/餓的那個程度。 

說來簡單,但我做卻難以一蹴可幾。話說10幾年前懷孕期間,開始有因血糖下降而感到不舒服的症狀,如:發抖、暈、腦昏眼花、腳步輕浮等。還以為這個症狀會同孕期中改變口味一樣,產後就能回復正常;奈何並沒有,因此我一直不太能耐餓。

好啦!既然書上教我們要將飽足感/飢餓感區分為5個程度,我照做了,一開始根本是個笑話。我的飢餓感哪來5種程度,分明就只有餓、不餓兩種;飽足感倒是多一個等級,有:飽、很飽、非常飽三種。由此可見自己有多縱容在吃這件事上,因此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減少屈服於口腹之慾(還是有屈服啦)的次數,若尚未到正餐時刻就餓了、又不舒服(發抖、暈、腦昏眼花、腳步輕浮),仍要吃個小點心撐一下。一邊執行「飽了就不吃」,一邊慢慢去感受、區別飽足感/飢餓感的不同程度。

大約在6月中,我發現耐餓力提高,就算餐前1小時感到餓了,還能撐到用正餐時間再進食,而且沒有出現低血糖的不舒服症狀。這是令人高興的進步,我也不確知這是否表示身體更健康了?姑且就做這個解釋吧!7月初就開始看到體重體重緩緩下降。 

「飽了就不吃」的做法相較於過去,吃進去的量自然會減少;又因為去感受飽足感v.s.飢餓感,慢慢地可發現較細緻之處。例如:當吃到某個量,若此時停下個12分鐘,再舉箸時會發現「飽了,可以不用再吃了。」我不確定此時是否就是所謂的八分飽,但肯定比先前「飽後就不吃」攝取量更少些。難怪書都要教人細嚼慢嚥,免得飽食中樞還沒反應過來,早已吃進一堆食物了。

而入口的食物,一定要營養均衡,因此最佳選擇就是中式飯、菜、肉的組合;且盡量吃食物,拒絕食品、再製品。我自小就不吃零食、不喝飲料,這方面我倒沒有需做改變的困難。

~待續~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i186&aid=8121642

 回應文章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3/08/12 21:33

我正在希望改善吃到飽的壞習慣

慢慢細嚼慢嚥,如果能降低體重,恐怕要偷笑啦~

螞蟻186(mayi186) 於 2013-08-13 08:47 回覆:

今天發現一個營養師的Blog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chive?l=f&id=5&page=1 ) 

也許觀念上大家都有,這些內容都看到會背了,如今來看這些文章,發現自己做到的還不少。反而之前以減肥為目標時,無法同時顧及這麼多面向,每每投入一段時間後就無疾而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