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與真理
2007/05/21 14:16:22瀏覽474|回應7|推薦26
人與真理
--有感wit「實用主義談真理 」



羅素曾說:「一呎三吋,在宇宙的哪個角落都是如此」,
所謂的「真理」,當有這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確定性質。
這也是數學,為何這般吸引那些真理探求者的一項主因。
但就算「精確」如數學也會有一些無法精確的情況--
量子力學裡的「測不準原理」,就是令人氣沮的實例。

過去我曾說過,實用主義的盲點每多在此。後來,就像
最近流行的「間接證據」那樣,談真理也只能追究
「程度性」、「百分比」。表面上解決了若干現象上的
矛盾,其實問題並沒有因此消失。
換言之,也許是「真理」本身具有的捆綁氣質,使得我們
越是擴大範圍,越是追究枝節,所顯現的疑難雜症越多。

就Wit與我兩人而言,雖不比胡適與林語堂,有數十年
交情,經過數月在網上的相互閱讀,對彼此(特別是
這方面的基本理念)也有了一些程度上的認知,當Wit/我
說「對某某不宜輕率的否定」時,多少也表示了Wit/我
「不會輕率的接受」,此其一。

另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語而言,我說過,
是否真理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一個是如何說出這樣的
話--無論此語是否孔子說的,只要知道此語出自一輩子
都在教學者的口中,無論是直覺反應或一般經驗或經過
深思,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無論此言是否正確,
他都是有感而發,不太可能是衝口而出。

所以此語本身問題應該不大,自然,就像「測不準原理」,
此語在一般情況下很能得到共鳴,在另些情況下,特別在
兩千五白年的時空後,引發詰問,也是合理的。

此外,我們也可做類似聯想:儘管每顆心靈都有追求
「真理」的權利、動機、乃至本能--喜歡音樂的,
研究律法的,和遁入空門的,他們之間對「真理」的
定義,或「真理」對其的重要性,可能就有相當差距。

當然,「真理」的重要性,不因人的喜好認知而加減,
這是「常情」的一部份,在此可撇開不論。

若我們都承認「太陽每日東昇」是真理,喜歡音樂的
可能聳聳肩,研究律法的可能指出每日上升的角度有多少
偏差?遁入空門的,一位可能微笑不語,一位可能皺眉
想到再過多少億萬年,地球和太陽都沒了。

若問「我思故我在」一語是否真理,得到的結果或因
對象(哲學系的和歌仔戲的)不同而有差,或因時空
(戰時與平時,三點半前後三分鐘)不同而有所疑慮。

雖然,這都是「人」的問題,但「真理」之所以為「真理」,
或超越萬有(如宗教上對上帝的信仰),或與人無涉(如
太陽每日東昇);「真理」之定義、之分辨、之受質疑,卻
不能不論及「人」。

所以,另一個重要的當是聽聞者(或閱讀者思考者)的
反應,這就不得不很科學的涉及到:當下的時空環境,
聽聞者的年齡、悟性、知識水平、和性格--當然,多少
就牽涉到精神面。

以崇拜偶像的追星族為例,二十歲時是不顧一切的死忠,
二十五歲可能就冷了,三十歲或許還會後悔,四十歲
根本無所謂,五十以後,也許就能泰然視之,六十歲
又成為美好回憶的一部份。

當然,換一個人,換一場景,換一種性格血型,又會
得到不同反應。

這多少有點類似「民調」,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只有
相對,少有絕對。
今日的「真理」,可能明日就被唾棄、或融為「常識」
一部份。

這也讓我想到一位朋友,他在某大學進行長年追蹤「夫妻
關係」的社會問卷,每次只能看出趨勢,連最大公約數
(比方說彼此對婚姻的看法,回覆的多寡),每年都不一樣。

這說明了追求和檢驗「真理」的困難;從另一角度觀之,
也反映了知音難覓,鍾子期和俞伯牙的可貴。
「人與真理」間的纏綿互動,或許也是如此!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a0612&aid=974140

 回應文章

一襲白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條條道路通羅馬
2007/05/24 10:46
月光下的牡丹:

在宇宙的變與不變之間
透過生老病死苦來體悟人生
就是找到真理的途徑呢...

我相信你說的是
同時
也相信條條道路通羅馬

歡迎多評正
一朵隨風流動的白雲

莎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小小看法~~
2007/05/24 01:44
真理的定義是什麼?
是   絕對的"是"?    永恆的存在??   還是個人所認定的"真"?? 還是能去除所有的質疑?

如果依現象界來看     真理應不會是由現象來定義    因為現象是會變化的
就如佛教說的因緣合和 .....時代會變   人心思想會變   連物質都不停在變.....
那麼    又有哪一位先哲說的話能夠完全不被後人質疑呢?

然而   被質疑的不見得是有問題的, 也不代表非黑即白
只不過人們透過不同方式詮釋它    

或許    在宇宙的變與不變之間    
透過生老病死苦來體悟人生    就是找到真理的途徑呢...    

一襲白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與致歉
2007/05/22 23:19
桃麗絲

謝謝
我真白痴

也向wit致歉
一朵隨風流動的白雲

桃麗絲的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代為更名
2007/05/22 22:49
似乎是wit 兄,而不是Win兄.

一襲白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整體性的考量
2007/05/22 10:28
Win兄:

信仰一事
正好說明了
人性中的恐懼與無知
也可成為探索和依賴目標

可悲的不是可否驗證
(我覺得這只是時空問題)
而是人性中的貪婪、專斷、軟弱等等元素
被有野心有權力者利用
造成仇恨、戰爭、冤獄、乃至堵死某方面的
追求之路

這對任何宗教都是絕大的諷刺


Empty Traveler兄:

你說的對

世上許多事
看來矛盾、每多衝突
其實
一如美與醜、王與寇、難或易、問或答、
感性與理性,信仰與迷信、現實與想像
彼此都有若干程度的依附性
宛若左右腦的特質與功能

感性與理性各自發展到極致
有時
就像雙魚座的音樂家
(在此我指的是李泰祥)
其實可以很美妙的融為一體
相生相應

當然
反過來說也一樣

兼具廣度與深度的
整體性的考量
也許並不容易
掛萬漏一
較之掛一漏萬
總是少遺憾
多保險

歡迎多指正
一朵隨風流動的白雲

Empty Travel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整體系統的考量
2007/05/22 04:12

真理:

科學講究"絕對" 所以邏輯、數學可以絕對預測現象 但"一個反例" 即推論"命題"為偽 如測不準原理 (其實其他大部分實驗是測的蠻準的 ) 或大部分看到「地濕了應可推論是下雨了」

實用:

工程系統則比較相對不嚴謹 80% 或 90%以上能解 就算(產品) OK

 (特別是程式設計 這是為什麼常聽到 bug 就是從那 10 20% corner cases 來的)

兩者是相依的 沒有科學後盾的工程系統是不會有實用的利益

系統上也有所謂"破壞性測試" 即測試往往破壞原先系統 成為系統變數之一 就如測不準定理裡 加了二個變數可能多了新的系統互動...問卷是一回事 問到誰又加了變數

 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想太多啥也動不了) 或「知難行易」

沒有知識的盲動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也是不必要的經驗

雖然成王敗寇  也許這「兩邊」還是相依的  

以一個工程師的淺見看來 兩者似乎都有可取 互為表裡 :)


「你所抵抗的東西會持續存在,你所靜觀的東西會漸漸消失。」 ─與神對話

wit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人的真理
2007/05/21 17:57

堅持有超越人以外的真理,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有很大的力量,但就像上帝一樣,無法證明,所以也造成不少衝突,因為人各有其上帝。如您所知,這也是實用主義崛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