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樣情境,不同的觀點與解釋
2014/08/11 23:53:03瀏覽664|回應3|推薦10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出一個經濟行為的問題:為什麼面對相同的客觀情境,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觀點與解釋?是什麼根本上的「大原則」導致他們不同的結論?

我想,如果我們以經濟學的「個體經濟」與「總體經濟」來區分,就很容易回答了。我們可以將人(或經濟學家)分成兩類,前者姑稱之個體派,後者則是總體派。

個體派專注在單一個體的經濟行為,所以考慮與決定事項是以單一個體(自我)為準則。

總體派看到的是個體之間的交換,所以考慮與決定專注在個體之間的交換行為(相互)為準則。

對個體派而言,我買股票時,是拿錢換股票,就是「錢進股市」,我賣股票時,是用股票換錢,自然也是「錢出股市」,而媒體也根據多數人的經驗而報導,股市上漲時常以投資人「錢進股市」為標題,股市下跌時則是獲利了結「錢出股市」,符合多數人的經驗法則,皆大歡喜。

但是總體派卻會指出:當某人買股票,一定是有人賣出相同數量的股票(也收到相等數量的錢,不計稅金手續費等),所以買賣股票,並沒有錢是「進」了股市或是「出」了股市的事。

還記得馬英九總統第一任就職時,為了節約不購置花圈等措施,結果是省了公帑,但是花店卻叫苦連天,少了收入,總統府的作為就是典型個體派的思維。經濟學裡有所謂「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通常發生在個體派群體,因為個體派常以家戶(household)立場看全體經濟系統,所以節儉的結果,變得更窘迫,對於總體派的人,越節省越窮困,卻是自然的結果。

整個國家的人,也可能選擇個體派的思維,譬如說:今天德國的貿易盈餘,來自其他國家的貿易赤字,假如其他國家的貿易赤字沒了,德國的貿易盈餘也就消失了。所以當德國譴責其他歐盟國家,為什麼不學德國的貿易出超,就是用個體派的觀點看全體的經濟行為,假如我們再擴大點看,所謂CEO執行長治國的想法,其實也是蠻危險的,因為領導一個公司和領導一個國家,是完全不同的事。

錢,信用,債,財務和銀行,在經濟裏有極重要的潤滑作用,但根本上的「大原則」,可能還在於個體派與總體派不同思維的區分。今天主流派的經濟思想,幾乎都是個體派當家,所以顯現在政策上就是減赤撙節,南歐諸國迄今平均失業率仍在兩位數以上,年輕人失業率則高達二十幾趴,GDP都不得翻身。美國則是說一套做一套,雖然高唱撙節,但赤字依舊龐大,所以反而失業率下降經濟回穩。

我相信總體派也不是萬能丹,但是在看整個經濟系統時,總體派的觀點比較客觀正確,個體派則長於研究個別行為動機和刺激誘因,要能結合總體與個體兩者的觀點,才能訂出比較正確的政策。不過,參雜了許多利益團體的因素,想要達到理想之境,路途還很遙遠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22&aid=16063055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23:35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站!經濟 總體 想要 第一比價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23 22:11

個經 就是自己存愈多錢愈好 搞好自己的財富

總經 就是散盡自己的家財 活絡其他人的財富

matt22(matt22) 於 2014-08-26 23:58 回覆:
呵呵,同意:標準個體派思維!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8 15:23

>> 版主說:還有所謂消耗的問題嗎?

還有鋼鐵工業、採礦業、石化工業、森林筏木業、電子產品業、漁撈業、沙漠化、製造更多垃圾等

matt22(matt22) 於 2014-08-19 07:37 回覆:
已經離題了。我們看法不太一樣:如果能源問題解決,其他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現在不值得做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尤其是能源成本。您可以想像,假如有便宜,無窮盡的能源,您舉的問題有哪一項是科技不能解決?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7 06:58

活躍的經濟 建立在 消耗世界的資源上

美國的物產豐富,還可以消耗很多年

matt22(matt22) 於 2014-08-18 00:37 回覆:
如果再生能源技術有了突破,還有所謂消耗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