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柯市長的一封信
2014/12/01 03:55:15瀏覽4793|回應17|推薦45

 

柯市長您好,首先恭喜您贏得市長選舉,雖然在國民黨政績不佳與社會氛圍助威之下,您的勝選可說是輕鬆寫意。說實在的,樹立目標明確的敵人再予以鬥臭鬥垮一點都不困難,但勝選之後您唯一的敵人,您要征服或打倒的對象,就是號稱「全台灣最聰明的人」的您自己。事實上,在競選期間所有造神運動的光環籠罩之下,您的政見並沒有被對手或選民嚴格的檢驗,如今您的政見支票必須被兌現了。然而,這些政見真的可行嗎?這些政見真的符合您所彰顯的價值?其中的相互矛盾您有看到嗎?這些政見與您的言行相左又該如何解釋?甚或,違背了憲法對於人民的保障又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必須很不客氣的說,您的托嬰照顧、老人看護、食品安全平台、道路統一開挖等政見~~可能有將近一半的政見~~都是目前台北市政府已經在做的施政項目,那麼把這些當作將來政見兌現的糖衣藥丸讓選民吞下去,算不算便宜行事蒙混過關呢?當然用蕭規曹隨來解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人民是健忘的,只要每天不斷出現五花八門的各種腥羶色新聞,誰還記得前朝往事呢?但是套一句老掉牙的電視語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網路上公開的紀錄可不是三言兩語說說就算了,您的「預算透明公開」是要如何「更」透明公開?台北市政府自1999年開始,每年將總預算、輔助項目預算及決算全部刊載於市政府主計處網站,您有去看過嗎?您標榜自己是「全台灣最聰明的人」,但群眾絕對是無知的,您的言行公正客觀與否將會影響人民對於台北市政府的信任感,那麼目前的預算是否公開透明呢?當然,您可以把「公開透明」解釋成編列過程而非公布結果,但如此專業且繁雜的內容又有多少人瞭解?您所希望的全民參與~~這是更嚴重的問題,請容後討論~~真的可行?如果與政府職權或市議會審核權相互扞格又該如何解決?

 

談到您的「全民參與」政見,可能是所有政見中問題最嚴重的一項,昨晚已看到您決定先行實驗票選單一局處首長,但這源自於您iVoting的構想有沒有實行上的疑慮呢?首先談談iVoting,您要把它視為類似歐美國家的網路投票也無可厚非,但其中的巨大差異您有提前設想嗎?也許您已發現時間上的不允許而收回承諾,把票選所有一級局處首長改為只有少數幾位,但這絕對不是時間緊迫這麼簡單。先前所提若將市政府預算交由全民網路投票決定應增應刪,將是一個外行領導內行的根本性災難,這也是現行公投法禁止將國家預算作為公投項目的原因所在。而如何「全民參與」才是最嚴重的問題,昨晚看到~~如果理解無誤~~參加公民票選首長必須先登記,當然啦!為了確認參與者是真正的台北市民這也說得過去,那麼進入網站投票勢必要有登錄、密碼或認證碼等安全及確認措施,其中有嚴密的隱私及匿名保護嗎?否則一次次的票選首長、表決預算及施政措施,將會讓您過濾出支持者與反對者的確實身份,這是否已經違反保障秘密投票的民主基本原則?甚至不好聽的說:這已經是政治審查了!況且您如何控管並保證這些資料不會外洩,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拿來當作政策買票或固樁的對象?

 

進一步來談,您不擔心這種全民參與網路投票有可能形成一言堂?不支持您的選民怕被篩選出來而根本不參加,那麼您的「全民言論基因庫」將會越來越趨向單一言論,那又與您向來譏諷馬英九身邊的小圈圈有何不同?您無法聽到不同的聲音,也將違背您不分藍綠的參選最基本核心價值,更糟糕的是這種制度將推翻選民對您的期待。根據您的全民參與政見,台北市民在登記參加後可透過手機或電腦行使您所謂的「直接民主」,但事實上,買不起智慧型手機的低收入戶、家中沒有電腦及網路的弱勢族群、不懂新科技的老年人以及裝不起昂貴設備的特殊殘疾人,已經在第一階段就被您淘汰出局了。這符合您所堅持的公平正義嗎?這符合您所標榜的照顧弱勢?或是選民期待您能夠實現的階級流動?如果您的全民參與網路投票範圍越來越大,而至於取代現有行政體系,不僅法律基礎為何已有疑慮,甚至部份台北市民的參政權利都被您剝奪了,您是否知道這已違背憲法保障人民擁有的參政權?儘管現行民主代議制有許多令人詬病之處,最起碼不分階層不分貧富人人都能到投票所投下自己的一票,雖然間接而微小但也完整的行使了參政權。反觀您的新科技直接民主不僅有政治審查之嫌,也掠奪了底層人民參政的權利,更容易形成一言堂而造成執政的不公平,您難道沒發現嗎?

 

而您的教育政見呢?所謂的「高中均優質化」真是您的想法?或者只是幕僚們拼湊出來的意見?還記得今年6月您女兒沒有進入北一女中,不僅您夫人與女兒抱頭痛哭,也與您一起抨擊現行教育制度如何的差勁?您是不是還說了類似「明星高中害死台灣」的話?如今您的教育政見標榜「均優質化」以打破明星高中的迷思,那麼您在今年6月的發言算不算「明星高中的迷思」呢?況且,只要「分數」二字還在國語辭典中,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心中就會有明星高中,就會分出優劣高下好壞以及您最在乎的階級,那麼您的「均優質化」行得通嗎?您一再說基於人權與公平正義,教育及醫療必須社會主義化,但您的教育政見與現狀相左,又如何能社會主義化?至於您的醫療政見,相信以您多年浸淫其中的專業基礎,可行性應該會高一些,而您夫人似乎也決定離開聯醫系統,在此也必須予以掌聲與肯定。

 

但是您的社會住宅政見就完全不同了,不僅有實際執行上的困難,更有打腫臉充胖子的疑慮。您提到打算興建5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由台北市政府當最大的房東」。首先,您在4~~稍微仁慈點,8年好了~~任期內能興建5萬戶嗎?從尋找適合的公有地開始,經過變更、興建、裝修到完工交屋,最保守的估計也要3年以上,就算您大刀闊斧一次20棟大樓同時興建(寬鬆估計每棟20層每層5戶,畢竟越高越龐大工期也越久),8年任期也蓋不到1萬戶,那麼您的5萬戶政見是否太過頭了?而您說「準備100億」,但這100億從何而來?由市府預算自行分期支應還是舉債借貸?台北市政府的財政狀況及負債額度可以承擔嗎?以您所提出的租金構想加上利息支出,極有可能是個超過30年都填不平的大錢坑。後續也會產生兩種情況:低租金的社會住宅必然拉低附近區域的行情,您如何安撫當地居民的反對意見?或者墊高台北市的租屋價格門檻~~最糟糕的情況將是兩者在不同區域同時發生,您又如何解決呢?相對而言,您的公辦都更政見更加困難到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徵收金額從何而來?若「一坪換一坪」是以權狀為準還是實際坪數?類似文林苑王家的屋頂加蓋及陽台違建算不算?碧潭「美河市」建案已被台北市議會打成黑到底的反面教材,您的公辦都更能通過市議會的大刀嗎?

 

不知您是否發現,整封信出現最多的標點符號是問號?沒錯!因為您的政見有太多的問題了。也許您可以說政見只是一個大的方向藍圖,細節可以檢討或修改;您也可以學李遠哲替陳水扁開脫之詞「政見不一定要兌現」;甚或,您更可以列舉馬英九的政見跳票更嚴重。這些說詞不但可以成立,也會得到許多認同與支持,但身為「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您如果不能挑戰並打倒您自己不切實際的政見,又如何說服原先不支持您的人呢?更重要的是,網路投票有著非常嚴重的問題~~希望您不知道,因為一意孤行更糟糕~~那麼不管結果如何,您已經失去了過程的公平與正義,身為醫生的您嚥得下毒樹所長出的毒果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vinfann&aid=1942817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1 09:31
要有被罷免的準備及雅量。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1 09:28

台北市市民請監督the Mayor elected,
我不是台北市市民,只好依照我的貫例,不看、不讀、不想。
幸好,我不是北市市民。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預算交由網路公投
2014/12/01 09:03
那些年輕人竟然跟我說,直接民主就是預算交由網路公投來決定。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1 07:53

在今日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行使所謂「直接民主」不只是天真,而且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出了錯,只要說「這是大家的決定」就夠了。市長,院長,總統等等領導者(或者說是公司的 CEO)薪水、地位比別人高不是沒有理由的,更不是沒有相對的責任與義務。


即便某個議題真的要行使直接民主,前提也是要有公開的資訊,理性討論的程序;最後還是要溝通與協調,否則只要意見被否決的少數人抗議「多數暴力」,一切又回到原點。絕大多數的成年人每天忙著工作、照顧家庭,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參政」?

如果我們連像樣的議員都選不出來,哪來的自信覺得市民 DIY 會得到更好的結果?何不先讓議員的素質來證明台北市民真的「準備好了」?

版主說的數位落差同樣也是普通聰明就該知道的事,何以最聰明的人反而沒想到?一個會去要求年輕人把在投票日當天把父母帶出去玩以減少對手票數的人,不會再次要求子女「幫助」對數位科技不熟悉的父母嗎?


黃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1 06:00
李遠哲"競選的政見不需要兌現"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得真好
2014/12/01 05:30

柯是扁粉:

賴賬,跳票絕對。

貪污當然:帳戶都已經被找到一個。





台灣加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1 05:26
許信良先生說的好,民主政治就是「自作自受」。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