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角落:Bobwundaye
2011/07/03 23:11:37瀏覽8032|回應0|推薦3

馬克的老家在六張犁,附近的巷弄裡有一間bar叫做「Bobwundaye」,就是台語「沒問題」的音()譯。這是多年前馬克媽媽所發現的,她當時告訴我說:「你不用跑去安和路混,我買菜時發現,我們家附近就開了一家ㄅㄚˋ,比較近」。於是在禮拜五下班後,我常常到BWD,很喜歡這裡輕鬆自在的氣氛,可以跟親切的老闆及bartender聊天,也常常遇到中文比馬克的英文還好的老外。

搬離六張犁後,我就比較少去BWD了。現在大約一個月會有一次跟Euro約了一起去那裡。總覺得那裡像是我的另外一個家,可以跟bartender與朋友天南地北的閒聊,不過,到了10點多,大家都知道Sophia為我設的門禁快到了,於是馬克像Cinderella一樣必須匆忙趕回家去。

酒吧的英文是bar,其實就是指吧台。我喜歡坐在吧台旁,因為可以跟酒保(bartender)聊聊天。同樣源自於英國,bar也代表律師的意思(例如台北律師公會:Taipei Bar Association)。這是因為在法庭中有一道用以區隔旁聽觀眾的欄杆叫做作bar。剛開始bar泛指法官與律師,因為他們都在bar的同一邊,後來則專指律師。至於法官,可稱作bench,取形於其審判時的座位。

上週因為Andrea要回德國探親,我們三個又聚在BWD。她很喜歡喝台灣生啤酒,稱讚跟德國啤酒一樣好喝。我們都很喜歡BWD這種單純喝酒聊天的bar,特愛坐在吧台前。當天值班的bartender凱文,在周三音樂夜還當場秀了一下Ukulele,很好聽。相對於鬧哄哄的夜店,這裡雖然少有辣妹光顧,但卻可以享受自在聊天的氣氛。乾杯!我們一起舉杯祝福遠在德國的好友George身體健康!

二年前當我從前事務所離職時的禮拜一晚上,就在BWD辦了一場名為「Blue Monday Blues」的party,我準備了薄酒、小點、音樂,邀請同事一起happy together!以前剛出道時,曾經想像事務所附近應該要有一間bar。白天忙碌於bar的法律人,晚上回家前,可以到另一個bar放鬆一下。BWD就給了我這樣的fu!

BWD現在為因應日益嚴格的安檢規定,已改為Restaurant型態。不過,那一條長長的吧台,還是客人聚集的重心。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熱夯,常常看到客人對著螢幕多點觸控。有個老外對此很有意見,他用中文說:「這裡應該是social的場合呀!怎麼每個人都對著手機在social?」我可沒有,因為我的手機還停留在恐龍時代。

坐在吧台前,酒意微醺之際,馬克想起了過去的人事物,以及最近二年所經歷的轉變,也茫然於對未來的迷惘。5%的酒精濃度已足夠把法人解放為自然人了,「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我若有所思……

與你分享 馬克的

台北.角落:Bobwundaye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hoochen&aid=53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