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9 04:18:28瀏覽243|回應0|推薦0 | |
對下一代,我不得不在意信仰到底和他們的現實生活有何關聯? 當統計數字一再來恐嚇我們,說基督徒的孩子,到了大學已經流失掉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我更擔心的,是那些從小跟著父母上兒童主日學,和父母的關係良好,但漸漸長大「沒空」,又被父母諒解不常去教會,但,也沒有完全離開教會的年輕人。 他們絕對相信有神,絕對說自己是基督徒,絕對會「盡量」,「至少」星期天去做個禮拜,唱唱詩歌,聽聽道,浸泡一下平安的感受,為心靈洗塵。 還有,三餐絕對謝飯,宵夜就免了。 他們甚至會告訴人教會很好,有空要常去,他們也覺得教會裡的人多數很有愛心,若要翻電話簿找商家,還會特別找那上頭有十字架或魚商標的,因為他們也相信上教會的人比較有良心。 但是,但是,但是,這---就是信仰對他們的所有價值。 好人,有愛心,很平安。生命的周邊產品,不是主機。 教會很好,卻不是最重要,只要不和其他要事衝突,我盡量去。不過,倘若有更好選擇,那麼,上帝那裏永遠可以請假。 我擔心許多基督徒的下一代把信仰看成生命的周邊產品。從前,沒吃沒喝的爺爺奶奶時代,周邊產品是少數階級人的奢侈,但這世代,我們的孩子成長在周邊產品的選擇裡,重不重要不是討論點,沒想過不買才是背後主因。 所以買手機,女生一定會買個漂亮的套子,加個好看的飾物,男生一定買個嗆聲力足的耳機。 周邊代表有選擇權,也代表品味,個性。難怪周邊產品商機無限。 筆電上的貼紙,其實和筆電的功能一點關係也沒有,頂多讓使用者心情好一些,但網上千百種貼紙花樣,和青少年花時間去選,買,貼上換下的功夫,真會讓人錯亂地以為貼紙非常重要。 我擔心許多基督徒的下一代把信仰看成生活的周邊產品,因為他們從小跟著父母到教會,所認識的教會生活裡,從來沒有真正連結於自己的現實人生,即使偶有,也是颳過現實表層的一陣風。因此信仰變成他們生命的裝飾,沒有的話生活會顯得太陽春,但實際上,跟他們的現實生活功能沒大關係。 如果教會生活太強調信徒對教會做了什麼,而對信徒在家裡,學校,社會上的景況只是輕描淡寫,觀念性地提一下,那就是畫張圖給人參考,沒有深入探討和參與。漸漸,孩子就習慣了教會是一回事,現實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於是,有許多年輕人抱著選生命周邊產品的心態來教會,偏偏想要留住下一代的事工負責人又拼命創造活動,好讓他們感覺教會很精采,而願意留下來。最後,往往得到的是更多年輕人膩了,用找更精采的教會為理由轉身離去。
因此當我讀到這一章保羅的教導,發現他「機婆」地把真理觸角探入到人家家裡事兒的時候,不禁拍桌叫贊! 此時誰要對保羅吼:「這是我家的事兒,跟教會沒關!」我想,保羅可能要對他瞪大眼睛說:「你家的事也是教會的事,因為教會和你家的老闆是同一個!」 我承認,成長在老講隱私權的二十世紀西方,我也不習慣。誰家有寡婦,兒女要怎樣對待她,或是誰家女人年紀輕輕沒了老公,像花蝴蝶飛來飛去,還邊飛邊流口水,這真是人家的私事,為什麼要放在教會的檯面去討論? 但我們所信,所宣告的真理倘若與現實無關,弟兄姊妹倘若只在教會裡面,小組聚會時親熱,卻是我們現實生活裡的陌生人,那麼,信仰生活,當然會成為我們下一代的生活周邊產品。反正會思考心靈話題是種時尚,又可以表示自己不那麼物質世俗,所以偶而上教會也夠了!畢竟教會裡聽見的是一套,進入現實生活裡還是要自己摸索找方法,這樣的信仰,根本無法成為生活主導。 於是列為周邊,因為教會裡打的拍子,無法打成現實生活的節奏。
保羅提醒了我們這些父母,究竟,是每個禮拜一兩天把孩子送去教會作禮拜,去團契或小組學習真理就夠,還是讓孩子在其餘五六天的時候,不斷學習如何把真理落實在生活中? 保羅也在問我們這些關心教會兒童事工,少年青少年事工的大人們:只談原則,還是該討論怎麼活?只教怎麼傳福音,還是該盯著孩子好好活出福音?
我們究竟是要把大部分力氣都花在營造出一個孩子喜歡來的兒童或青少年事工?最好能夠把世界的娛樂活動比下去,讓他們週末選擇教會?還是該一開始就告訴他們,這是個七天的信仰,你們也要活在七天的信仰生活裡? 我們只否只期待孩子們願意來參加屬靈群體提供的節目?或者,會積極的幫助孩子去了解自己是神家裡的一份子,家人,就不該只是要求,也要給予,有特權,也有責任和義務?
保羅說對老年人不要嚴責,要把他們當成父親,也要把少年人當成弟兄勸,這是生活原則,給家庭生活用,也給教會生活用,信仰於保羅,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應用教義,聽著他對提摩太這樣教導,我也在思考:我們的孩子在教會長大,他們懂得聽進去的道理可以溫暖地活出來嗎? 保羅說要尊敬寡婦,而不是忽略,任她們在熱絡的人群中孤單地遊走,也不只是憐憫,把她們當成操練行善的對象。 面對現實,保羅不教導概念,他詳述內容和應對方式。 同樣失去配偶,必須根據不同狀況,給予不同對待。有兒女的,教會不要熱心過分到搶奪了兒女當盡的本分。同時,保羅也勉勵寡婦不陷在自己的現實困境中,要積極追求生命,為自己的現實本分負責。 甚至可以突破現實的殘缺,去關注別人,供應別人的需要。 這樣的教導,和一天到晚碰到困難就怨神,愁眉苦臉要人關心,代禱,否則就說教會小組沒有愛心的狀況,實在差別很大。 我們的孩子在教會長大,會更懂得為自己的現實生活負責任,並且靠主剛強,堅持超越困境的行善心志嗎?或者,他們會在現實中碰到難題時,躲到信仰裡去逃避現實,在屬靈群體中唉哼,期待援手和同情? 真理不是在教會討論討論就夠,還要回到生活中,在最平凡的倫理上實踐出來。保羅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那麼,誰去監督我們是否看顧親屬呢?難道是教會牧長,團契輔導嗎?豈不是我們信主的人出了教會,繼續在現實生活中彼此監督,提醒,要照著真理活嗎? 如此,下一代的現實生活,倘若沒有我們繼續用真道督促前進,倘若基督徒父母只把兒女的信仰交由屬靈群體餵養,我們其實就在把他們的現實和信仰切割開來,讓他們習慣做兩種人,持守兩種不一樣的原則。 沒錯,除非父母願意幫助孩子在生活中繼續行出真理,用真理原則學做每一種價值判斷。否則,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裡的大小要事越來越多,信仰漸漸就會從生活中心往外挪移,到可有可無。
信主不是為了做好人,孩子去教會,也不單只為了學倫理道德,但是被真理餵養出來的生命,必須要有生活的平台,才能夠展現生命的動力。我害怕我們對下一代的信仰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們習慣把這位大神關在教會裡稱王,卻沒有把祂請到現實生活裡作主。 也許,很多基督徒父母也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少與神的話語互動; 教會裡的我和現實裡的我彼此冷漠無言。活不出來的真理,在下一代明亮的眼中,就只是教條和道理,所以該歸納於生命周邊。 是該面對真相的時候了!
*
提前 5:1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 提前 5:2 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 提前 5:3 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 提前 5:4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提前 5:5 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是仰賴神,晝夜不住的祈求禱告。 提前 5:6 但那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 提前 5:7 這些事你要囑咐他們,叫他們無可指責。 提前 5:8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提前 5:9 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 提前 5:10 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 提前 5:11 至於年輕的寡婦,就可以辭他;因為他們的情慾發動,違背基督的時候就想要嫁人。 提前 5:12 他們被定罪,是因廢棄了當初所許的願; 提前 5:13 並且他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閒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閒事,說些不當說的話。 提前 5:14 所以我願意年輕的寡婦嫁人,生養兒女,治理家務,不給敵人辱罵的把柄。 提前 5:15 因為已經有轉去隨從撒但的。 提前 5:16 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他們,不可累著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