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厝
2012/03/01 08:57:49瀏覽556|回應2|推薦24

節錄自東南亞華文女作家選集─歸雁          

  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但是在阿光伯家卻是十分不平常,他那已然衰老的身軀止不住興奮地顫動,他高興,只緣唐山老家的姪兒來看他。

  姪子是他大哥的親骨肉,他十二歲起過海呂宋勤奮打拼,省吃減用,一積攢下錢就無私地寄回家鄉,奉養父母,又接了個弟弟來菲發展。他滿心歡喜地這麼做,只因當年父母親花錢買大字(護照)送他來呂宋的目的就是要賺錢養家。年少的農家子阿光從此開始學做買賣。流光在蕉風吹拂椰雨洗滌間飛逝,阿光從一個毛孩子長成了俊朗的青年,勤奮努力使他生意越做越順,在太平洋戰事爆發前,風風光光地娶回賢淑美麗的富家女為妻。

  他節衣縮食,和弟弟二人把那所謂的「藥丸」(錢)一粒一粒毫不間斷地寄回家鄉,幾年後,破舊的老家煥然一新,建成一座亮敞敞的呂宋厝。阿光伯的父母滿意地站在陽台上拍了張照片寄到呂宋,阿光看了難掩欣喜,立刻送往相館翻照,洗了一張八吋大的掛在家中牆壁上,每晚飯罷坐著搧涼,望著照片上的呂宋厝,他真的是作夢都會笑。

  二戰勝利以後,他帶著嬌妻兒子回鄉為父母做大壽,為鰥居的大哥續了弦,親人個個獲贈黃金戒指、金項鍊,誰見了他都豎起大拇指誇讚阿光有出息,是鄉里的「榮譽」。

  或許人們以為阿光在父母百年之後責任已清,可以和自己的妻兒好好享福,不必再那麼辛苦養唐山老家,哦不!大家都想錯了,阿光伯一直認為照顧那一大家子,資助平輩的兄弟妹們,是責無旁貸的。況且那素未謀面的子姪也來信說不可「半海停舟」,所以,為撫養兄弟們的下一輩,他還是扛住半肩責任,看病、買藥、嫁娶、姪媳婦坐月子,無不急急寄出家書夾上「藥丸」;習慣之後必成自然是不移的定理,到後來甚至他嫂子過逝,那些已然成家的子姪還特別來信聲明:「喪葬費用我們兄弟『暫先』支付了。」

       但是教識者心疼的是,這來自農村,為人憨厚的阿光伯應付不了現代化生意快速經營的方式,老老實實的他生意越做越小,風光不再。如今,眼看著已然成家立業的子姪,他老懷告慰,那股歡喜從心底油然生起,另一面卻不斷地怪姪兒們不事前來信通知,讓他沒能準備好酒好菜招待。

  在說了些唐山老家人人思念二叔的話後,唐山來客言歸正傳。事因鎮上要拓寬馬路,老家房宅前面被劃入徵地的範圍,照例是由政府出資購地,因此特地飛來呂宋找叔叔要地契。阿光伯的視線移到牆上那張呂宋厝的照片,他低頭想了想,喚來妻子、女兒,要她們速往銀行保險櫃取來老厝地契。

  阿光伯的女兒很精明,她不忍違抝父親,可也不願那樣不明不白地把地契交出去,於是便問賣地的錢怎麼處理,她的堂兄們輕描淡寫地應道:「那一點地賣出去也不值幾個錢,何況你們住呂宋,地契放這兒我們也不方便。」言下之意是賣地款項、祖屋、地契都歸他們了。

  順利取得地契,唐山兄弟倆匆匆告辭,連便飯也來不及留下來吃了。從此呂宋厝就真的只留在阿光伯家中斑駁的牆壁上,他奮鬥幾十年的成果在老厝榮耀著,但在呂宋,他的住家依然是租的。

  他終於再無心力經營生意,退休在家受兒子奉養,怎奈這個養活父母親一家三代人的樸實硬漢,習於照顧人,卻不習慣被人養,一旦休息下來彷彿患了大病似的;昔時的渾身精力,猶如繃緊的橡皮筋,這一會兒彈性疲乏,可就無力鬆散了!

  他倚著床頭,望著那牆上老厝泛黃的照片,想到當年回鄉時,隨手灑著黃金,多麼受人歡迎啊!他老哥還指著那間房屋大聲地告訴他:「這間屋是你們二房的!」可是如今聽著故鄉人說起他那幾個姪兒有人建議賣掉那間呂宋厝,有人為爭那棟呂宋厝而翻臉動干戈!聽聞之餘他不禁痛心地長嘆。來探望阿光伯的幼弟勸二哥放寬心懷:「我們已老,責任也了,少年的,各憑本事去打拼吧!」

  夕陽餘暉映著照片上的老厝,那棟老屋除了阿光伯當年衣錦還鄉時曾住過幾天外,他根本也未曾擁有過。說得具體一點那只是一紙說明他也曾經發達過的證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ztanph&aid=6161596

 回應文章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積善之家
2012/05/01 23:19

中國有句老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阿光伯一輩子活的坦坦然然  手心始終向下

可真是造福無數呢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2/04/26 22:52

靖竹吉祥

讀此文

很受感動

老厝 才是溫馨的地方

祝福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靖竹(luztanph) 於 2012-04-27 08:47 回覆:

謝謝居士,這是真實的呂宋僑胞的故事,

主人翁就是我已仙逝的公公。

 

                                    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