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05 13:01:09瀏覽6694|回應0|推薦125 | |
續上篇《世界第一絕美小鎮》 在威尼斯的百變風情中,最能撩動人詩意情緒的夕陽時刻,我們是在由布拉諾島(BURANO) 搭船回本島的途中渡過的。 ↓看到夕陽,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它總能為人帶來幾許的快樂與愜意。讓人不得不靜下心來欣賞那極為短暫的美好時刻。(此時Murano島的燈塔已經來到眼前) ↓夕陽柔美的光芒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灑下了一層碎金,光和影同時也襯托出聖米歇爾教堂(Chiesa di San Michele) 的美麗身影,讓人陶醉其中 義大利著名的博學家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繪畫論》中說:「在昏暗的門口坐著的人物的臉頰由於光和影的作用顯得非常美麗。」 ↓而此時,站在門口(渡船)是一個不施粉墨的媽媽卻帶著兩個變裝花俏的兒子,應該是讓他們來體驗嘉年華盛會的吧! 誰說這光影不美呢? 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天的結束也代表我們在威尼斯的韶光已逝。儘管光陰如流,時不再來,但我心中並無惆悵,因為黃昏過去,必將迎來的是另一個嶄新的早晨,明天總有新旅行等著我們去探索。 ↓當夕陽在本島西方那端落下,我們也準備靠岸了 當我們返回到威尼斯本島北部的「Fondamenta Nuove」海岸時,天光已微弱。此時,不堪的體力也沒勁步行走回位於本島南面的大運河附近(旅館所在) 。然後突然想到我們今天是買一日券的船票(啟用後24小時有效),於是決定就搭船回去吧! 看了船班,基本上選擇繞由島東側回大運河的航線,看起來會比較省時。 但環繞這方向的航線,也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環繞過去、二是先到位於本島東南方的麗都島(Lido) 再折返。當然是前者比較快,但後者船班先來。也好,就把握僅剩的傍晚時刻,來感受一下漂泊威尼斯海上的情緒。 利多(Lido),又譯為麗都島,是威尼斯東南方的一座細長18公里的沙洲島嶼,大約有2萬居民。因為這裡是德國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托馬斯·曼(Paul Thomas Mann) 筆下代表作:Der Tod in Venedig《威尼斯之死》的舞台 (後來也改拍成電影)。這裡同時也是國際三大影展之一的《威尼斯國際影展》會場所在(每年8月至9月間)。每年夏天會有很多遊客到這裡度假或造訪,可說是歐洲首屈一指的高級度假勝地。 ↓水上巴士駛近麗都島時,最顯眼的地標就是聖瑪麗亞・伊莎貝塔教會(Parrocchia S.Maria Elisabetta) 我們在麗都島上岸,本打算到街上遊覽一下,然後再搭下一班船回威尼斯,但發現班次區間只有15分鐘時間。 ↓基本上,縱身細長的麗都島上分成北、中、南三個居民區,最北部就稱利多(Lido),這裡也是舉辦電影節的地方,擁有豪華飯店。 島的東側,也就是朝向亞得里亞海一側至少有一半的長度是沙灘,其大部分屬於不同的夏季度假飯店私有,托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在這些飯店之中的一家發生的。只有在島的北端和南端有兩個巨大的公共開放的沙灘。 島的西側,是朝向威尼斯一側的淺海,我們的水上巴士站 Lido (S.M.E.) 就在淺海測的北區。麗都島上最繁華的是聖瑪利亞·伊麗莎貝塔大街Gran Viale S.M Elisabetta 也就在這一區,它長約700米,由 Lido (S.M.E.) 站前方的圓環往東延伸,沿著街旁有許多旅館、商店和招待旅遊者的飯店。橫跨利多(Lido)走到底,即可抵達每逢6~9月營業、高級飯店林立的馬科尼海岸大道 (Lungomare G.Marconi)。 由於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走到「聖瑪利亞·伊麗莎貝塔大街」開頭的圓環就折返碼頭了,畢竟在淡季的冬天也沒什麼看頭。 ↓前方是位於「聖瑪利亞·伊麗莎貝塔大街」開頭的Hotel Riviera 1202年第4次十字軍東征開始時,上萬十字軍被困在麗都島上,因為他們無法向威尼斯交付他們的船費,也只能眼巴巴的望著威尼斯島。 ↓由Lido (S.M.E.) "E"的碼頭往威尼斯本島方向的海域望去,其實左前方還有一個很小的 San Servolo 島 ↓搭船離開Lido 時,看到華燈已然在綿延海岸上點燃 ↓約10分鐘航程,船隻已緩緩駛近大運河外海。天際線地標:右邊是威尼斯本島的聖馬可大鍾樓,左邊是聖喬治馬喬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上的「聖喬治馬喬雷教堂」,中間的大圓頂是「安康聖母大殿」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 (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為16世紀中葉動工,完成於1610年的教堂。因為面對著聖馬可地區,由鍾樓頂可以眺望對岸的聖馬可廣場、造船廠、麗都島等景致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建築師安德烈·帕拉迪歐所設計。立正面有科林特式的巨大圓柱,形成壯麗的立面外觀 ↓安康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威尼斯的著名教堂、有巴洛克傑作之美譽,擁有 次級聖殿的地位,其富於裝飾性的獨特外形和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義大利最上鏡的教堂之一 水上巴士在「聖馬可廣場」停靠後,繼續沿著聖馬可水道駛入了大運河,而我們也還沒下船。 ↓我們寒冬夜泊,輕舟駛過「聖馬可廣場」,它的燈火輝煌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海上 我們並沒有在旅館那一站下船,而是搭到學院站(Accademia) 才上岸。 19世紀,藝術學院在多爾索杜羅區成立,並興建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 連接聖馬可區,使之成為受外國人歡迎的昂貴地區。而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是大運河最南端的第一座木造橋樑,橋上是眺望大運河出口的最佳景點。 我們搭船到這一站,目的只是為了要在學院橋上觀景,然而渡過此橋到對岸的聖馬可區,也是回旅館必然要走的路。 ↓由學院橋上眺望大運河出口,夜色裡的效果似乎沒有白天動人 回到聖馬可區,我們往旅館的方向沿街逛回去,街上仍然洋溢著嘉年華的氣氛。 ↓路過一家馬卡龍專賣店(Fuori Menu Rio Santissimo),滿櫃子繽紛華麗、簡直是為威尼斯嘉年華設計的甜點,忍不住就進去買了幾個帶回旅館 ↓不管在視覺和味蕾,Macarons都讓人歡欣起舞,為這次威尼斯嘉年華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第三天,在旅館吃過早餐 這一天要退房,但在離開威尼斯前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決定再出去旅館周邊轉轉。 ↓這才發現,旅館前有個佐比尼果小廣場(Campo Santa Maria Zobenigo),同屬於廣場上的隔鄰還有一間教堂,而且是擁有全威尼斯最美的巴洛克立面之一的教堂 ↓百合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 Giglio),又名佐比尼果聖母教堂(Santa Maria Zobenigo)。百合是象徵天使加百列在報喜時所獻的花,佐比尼果家族在9世紀創建了這座教堂 ↓這座教堂由Giuseppe Sardi 為安東尼奧·巴巴羅將軍重建於1678年到1681年。上面的大理石浮雕地圖是他曾經服役的地點。在中間是將軍本人的雕像,兩側的雕像分別代表榮譽、美德、名譽與智慧。在立面的頂部刻著巴巴羅家族的徽章 百合聖母教堂現在隸屬於聖梅瑟(San Moisè)本堂區。內部中央走道的天花板裝飾著 Antonio Zanchi的大幅油畫。沿著中央走道是不同藝術家所畫的苦路組圖(1755年至1756年),包括Francesco Zugno、Gianbattista Crosato、Gaspare Diziani和Jacopo Marieschi。該教堂有弗拉芒畫家魯本斯在威尼斯的畫作《聖母子與年輕的聖若望》。在正祭台後面的聖所是丁托列托的畫作傳福音者。風琴上是亞歷山德羅·維多利亞(Alessandro Vittoria)、Sebastiano Ricci、Giambattista Piazzetta、Jacopo Palma il Giovane和Gian Maria Morlaiter的作品。另一幅丁托列托的畫《基督和兩位聖徒》在北走道,重建時已被破壞。 ↓唯有獨享安靜的威尼斯早晨,才能體會它原味的慵懶與浪漫 別離的時間到了,我們返回旅館、退了房,拖著行李就往「S. Maria del Giglio」碼頭走。 出現了,威尼斯百變風情之一的雪景,就在我們抵達碼頭時。這時候,因為水上巴士還沒進站得以讓我能看清楚碼頭正對面的宮殿建築。 ↓薩爾維亞蒂宮(Palazzo Salviati) 建於1903年~1906年之間,由建築師Giacomo Dell'Olivo設計,目的是做為商店和Salviati家庭的聚會場所。該公司於1859年,由意大利玻璃製造商Antonio Salviati所創立,他是Salviati家族企業的創始人。 在1924年,該建築經歷了一個重大的翻新,其中包括增加額外的地板和放置一個大的馬賽克外觀 我們搭上水上巴士,船緩緩駛離碼頭,我最後再往大運河出口望去。 ↓雪, 靜靜的飄落在運河口深不見底的海上,這情景雖然是美,但更是增添幾許哀愁 為何我的離愁會由然而生呢?在那雪朦朧的背景後,我彷彿看到了。。。 ↓長驅直入的郵輪,宛如一間龐大的星級飯店, 排列整齊的密集艙房外是密麻麻等著上岸的觀光客 ,從海平面那端緩緩的出現 (網路圖片) 2013年,13艘平均長度20公尺的郵輪船隊通過朱蝶卡運河(Canale della Giudecca)。義大利知名的藝人切倫塔諾(Adriano Celentano)買下閱報率最高的晚郵報版面刊登廣告抗議。他說,「這13艘郵輪的威尼斯運河遊行,像是為舉世聞名的美景舉行喪禮。」 據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曾派員探查威尼斯1星期,並撰寫了78頁的報告,指出經過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前潟湖的郵輪是水都的最大威脅。每年有700艘猶如海上高樓的大船經過,造成污染之外,掀起的浪潮讓威尼斯的侵蝕問題加速惡化。 此外,運河上的船隻運輸也顯得紊亂,而擴大運河的工程可能讓脆弱的潟湖生態系失去平衡。 ↓威尼斯居民群起抵制,紛紛搭乘小船高舉「No GRANDI NAVI」(拒絕大船) 的抗議旗幟,圍堵大郵輪 (網路圖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並指出,因為缺少旅遊政策,過多的旅客讓威尼斯更加脆弱,幾乎被旅館、B&B占據,居民很難在此生活。去年約有3000萬遊客湧入威尼斯,由運河環繞的古城中心如今只剩下5萬6000名居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在2017年2月前提出緊急應對的措施,否則威尼斯將被列入世界遺產的黑名單,最終可能被除名。 ↓渡輪從昨晚的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下穿過,離騷揮之不去 歷經千年潮起潮落,即使早已過了海上霸權的輝煌年代,威尼斯仍舊能屹立不搖、展現其獨樹一格的氣勢,以頹廢與華歷的美感並存,迷離的情調勾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但我擔心,它會不會被本世紀的滔天人海給淹沒? ↓里阿爾托橋前、船舶輻輳,雪漫天無解。。。 ↓里阿爾托橋上(Ponte di Rialto)、嘈雜鬧騰,我茫然愣怔。。。 雖然不關我的事,但我還是要大聲疾呼:「如果你要來威尼斯,記得不要搭郵輪」。 ↓看見赤足教堂 (Chiesa degli Scalzi),幾乎就到聖塔露西亞車站 (Sannta Lucia) 了 上了岸,我最後再看一眼威尼斯大運河。 ↓離別的雪,模糊了眼。矇朧的船隻在海上,留下告別的汽笛聲 然後我頭也不回的直往火車站裡面急奔。 義大利鐵路有兩種長途列車: Frecce (arrows) 和Intercity(城際)列車。其中Frecce是高端服務,連結主要城市,包括三類: Frecciarossa (最高速度360 km/h(220 mph))是真正的高速鐵路、Frecciargento (最高速度250 km/h(160 mph))是真正的高速鐵路、Frecciabianca (最高速度200 km/h(120 mph))使用常規鐵路線而不是高速鐵路線。 我們由威尼斯到米蘭是搭乘Frecciabianca,主要行駛於義大利境內中大型城市之間,尚未提供高速列車服務的路線。 ↓義大利城際歐洲之星 Eurostar City Italia (ES City) ,ETR500型列車 ↓月台與車廂間有很大的落差,較不利搬運重行李 ↓幸好列車內、每個座位前都設置有充電座 ↓列車急駛在連結義大利本島的鐵、公路陸橋 繼續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