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6 14:27:43瀏覽8725|回應18|推薦343 | |
繼《日本一の伏見稻荷大社》 在用過「三木半旅館」的第四天早餐後,我們終於必須拖著行李箱、開始踏上居無定所的旅路了。離開前,我要再次推薦這家位於市中心巷弄內的小旅館,雖不豪華但整潔安靜又便宜,最重要的是具有四通八達的地利之便,而老京都人倚賴的生活商圈,例如寺町京極、新京極、錦市場等都在旅館方圓300公尺之內。 ↓在「三木半旅館」吃了四天早餐,菜色天天均有變化,可見業者有用心在經營 ↓出發前,在「三木半旅館」的大廳就發現劉姥姥已顯露疲態 前幾天的行程,與其說是觀光倒不如說是在眾佛門朝山,兩姥會產生倦態早在我的預料當中。因此,京都市區的行程排到此也差不多結束了,從今天開始雖然每天都得移動行李、更換住宿,但每天都有溫泉可讓她們消除疲勞。 不管旅行到那裡,我都會安排一點時間去逛逛當地的市場,因為這是最容易貼近宿民文化的方法。『錦市場』在京都的中央位置,素有「京都的台所(廚房)」之稱,和東京「築地市場」同樣列為我們每次必造訪的地方。 臨去前,我就再利用早晨一點時間,帶她們去見識這個有千年歷史的老市場。 ↓『錦巿場』是錦小路通內(寺町通 - 高倉通之間),一條長約400米的商店街。雖然街道整條都很窄,但鋪蓋了彩色透光的頂棚,因此就算在下雨的冬天逛市場,也不是件令人討厭的事 市場內各店家的開門及打烊的時間不一,但是大部分店的營業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6點,而且週休一天,多半是星期三或是星期日。或許我們來得太早,多數店家不是未開門,要不就是準備中。 ↓商店街內有140餘家各種店鋪,除了魚貝、京野菜等生鮮食材外,其他如乾物、漬物、惣菜(家常熟食小菜)等加工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老舗・専門店一應俱全,能充分感受京都市井生活氣氛 『錦巿場』內有幾項耳熟能詳的名物,例如《三木雞卵》的玉子燒(高湯蛋捲)、《こんなもんじゃ》的豆乳甜甜圈等等,但我認為這些小吃在許多地方都有、也並無特別之處,況且我們也剛用過早餐,所以這些我就不多介紹了! 市場真正最有人氣、最能代表京都傳統智慧的飲食文化,當屬於豆腐及京漬物。豆腐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也不稀奇,因此我們只特別光顧了漬物店。 ↓任何新鮮蔬菜都可製成《京漬物》,它與一般所知的醃醬菜概念不一樣,因為不含防腐劑,所以大約只有1週的品嚐期限。近來因發現含有多種優質乳酸菌,而重獲年輕女性青睞 ↓看到試吃區有一桌子五顏六色的《京漬物》,劉姥姥的精神又來了 我們在『錦巿場』採買了一些乾糧後,一行四人便搭上巴士往洛北郊區的「大原の里」而去。 洛北是京都五區中面積最大的,因有遼闊的田園而能作為「京野菜」的主要供應地。大原就位於洛北的北東角、比叡山北嶺西麓的山間小盆地上。 交通:由「四条河原町」搭乘京都バス16番・17番車(洛北・大原方面行),約40分鐘在「大原」下車。 大原の里是以「三千院」為中心的寺院群而發展起來的鄉里。昔日居民將當地盛產的京野菜製成漬物,並且由村女們攜往京城裡叫賣,這些大原女性梳著“島田”髮型,頭上插著樹枝、松葉和鮮花等。藍布衣服配上“禦所染”的衣帶,身上披著布手巾,腰系圍裙,手上套著白色罩布,腿上綁著腳絆,據說這身裝束頗令住在京都城裏的人動心。如今這套「大原女」的傳統服裝已是當地的正字標誌,仍然吸引著觀光客的目光。 抵達「大原」巴士站後,我們循著路標往山路前進,目標當然就是大原的代表名勝「三千院」。 ↓「三千院」的參道沿著比叡山的西麓緩緩爬升,大約需10分鐘(600m)的路程 剛開始路較平緩,而且一路上都有藝品店、飲食店等店家,邊走邊看不致太無趣。另一個讓人興奮的事,就是兩姥終於在第四天如願以償的看到了白雪。 ↓兩姥看到路邊堆砌的「招財雪貓」簡直樂不可支,難掩興奮之情 ↓「大原の里」的田園風景,路旁有個大原名物「天然冰黃瓜」的廣告牌 ↓路邊的立食茶屋 ↓茶屋老闆很大方,買兩串「五平餅」再送兩串蒟蒻田樂 過了茶屋後,參道沿著呂川而上,路雖不長但卻越來越陡,劉姥姥走的十分吃力,這段路沿途有許多家大原著名的漬物店。 ↓「三千院」前的最一段石級參道 ↓御殿門(山門)是2003年秋修復完成,兩側為高大的石垣所包圍是「門跡寺院」獨特的風格,又因「政所」作為城廓之想,因此有城門的結構 三千院是天台宗五個的門跡之中,歷史最古老的,別名「梶井門跡」。在日本所謂的「門跡」、是指曾有皇族・貴族當任住職的特定寺院。天台五門跡的另四個為妙法院、青蓮院、曼殊院、毘沙門堂。 三千院以比叡山伝教大師最澄、在建立根本中堂時(782-806 ),於東塔南谷的山梨大樹下結草庵、並自刻薬師如来像本尊開創「円融房」為起源(當時亦稱梨本房) 。 西元860年,慈覚大師円仁在大原的魚山建立日本最初的佛教音樂(声明)精舎(来迎院)。 而此時,比叡山内也因寺院太多,山麓的平地(里坊)需要建立據點。於是當時的清和天皇便令承雲和尚將「円融房」遷移至比叡山的東麓(現・大津市坂本)。 1118年因皇族・最雲法親王出家入寺,從此「円融房」的歷代住持都由皇族出任,並改稱為「梶井宮」。最雲法親王於1156年、任命為天台座主(天台宗的最高地位)。同年、在比叡山北方的大原設置「梶井門跡」的政所。之後,因時代變遷、寺地幾經戰火流轉,應仁之亂(1467-77)後,為了就近管理大原魚山的来迎院、勝林院、往生極楽院等寺院群,最終才定遷到現在的地方,並且設置大原政所。 明治時代(1871年)將「梶井門跡」設定為大原政所的本殿、正式賜號為「三千院門跡」 。 整個三千院是一個廣闊的山坡地,數個堂院很自然的分佈在傾斜的境地上。因所有寺堂內部都禁止攝影,所以我就重點放在兩個較著名的庭園景觀。 ↓拜觀入口由客殿進入,此處是「三千院」的會客玄觀,戶外有個京都名勝庭園「聚碧園」,園內櫻花、綠苔、紅葉和冬雪隨四季變化不同的自然景色,可以一邊觀望一邊就通過客殿 從客殿後方的迴廊順路、接著就進入了宸殿的側門。我們按例巡禮拜觀後,拎著鞋子由宸殿的正面出來。 ↓宸殿是三千院最重要法要(御懴法講)的道場,1926所建造的建築物、白木造的優美本殿正面、安置伝教大師作的薬師瑠璃光如来 宸殿前廣大的庭園,就是三千院的招牌景點「有清園 」。庭園中靜靜地佇立著古老的「往生極樂院」(重要珍貴文化遺產)。 ↓有清園為池泉迴遊式庭園,此時節白雪與苔綠正交織覆蓋著地表,青苔上日本雪松、檜木、杉木與楓樹等樹木高聳並立,即使冬天仍然鬱鬱蔥蔥,唯秋天的紅葉景色更是美得言不可喻 ↓「往生極樂院」建於986年,這個外觀簡素的御堂就是三千院歷史的起源。當初為了將佛像容納進狹小的佛堂,特別將頂棚設計成特殊的船底天井,因此極富盛名。堂內供奉三尊金光閃耀的佛像(國寶),中央本尊為阿弥陀如来座像、左右為兩尊罕有的正座姿態侍奉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原本御堂内部裝飾著五彩壁畫,如同平等院鳳凰堂般表現了極樂淨土世界,但現在幾乎已經剝落看不清了 ↓在三千院內最有人氣、也最具生趣的,當屬「往生極樂院」左前方草地上幾尊可愛討喜的地藏小童(わらべ地蔵) ↓弁天池在「有清園」的東北角,是迴遊池泉的源頭 巡拜順路,我們由弁天池旁的石段拾級而上,後山上還有「金色不動堂」、「觀音堂」兩個堂院。 ↓「金色不動堂」是三千院的祈願道場、於平成元年四月才建立。堂內本尊「金色不動明王」是由智証大師手作傳承的秘仏 ↓「金色不動堂」旁有一間無料的茶屋,兩姥歡喜相邀入內喝杯奉茶、歇歇腳 ↓在「金色不動堂」喝的茶就稱為金色不動茶,是用大原的特產紫蘇葉再摻進了金箔所製成,茶雖好喝但無料是為促銷,兩姥在佛門喝了奉茶豈有不掏腰包的道理 ↓「金色不動堂」下方的山坡地有一片為數可觀的紫陽花園,相信那是三千院夏日的賣點 ↓觀音堂位於山坡最高的位置,罕見的紅白相間建物特別醒目 巡拜順路,我們往西側繞下山,途經最後一個景點「大原の石仏」。 ↓「大原の石仏」安置於紫陽花苑内、律川畔的中央位置,屬於鎌倉時代中期的石雕佛像作品,以號稱京都近郊最大(高約2.25)、最完整形態的阿弥陀如来佛石像吸引遊人的注目 ↓三千院的寶物館雖然在出口之外,但參觀入場券已包含在三千院的拜觀料內,寶物館就以三千院創始名稱「円融房」來命名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直接點按下面貼紙可進入我的『部落客百傑』投票首頁: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