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7 10:32:57瀏覽9630|回應48|推薦334 | |
台灣森林的集體回憶 交通部觀光局自成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阿管處)以來,第一個重大改變,就是對阿里山的重新「定義」,他們將海拔300公尺以上的阿里山地區都劃歸為阿管處管轄,使得大家對阿里山的印象,從海拔2000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擴展到從山頂到山腳的「大阿里山風景區」。 不過,在三十年前,尤其是對「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因為當時出國旅遊並不是那麼普遍,所以舉凡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旅行,如畢業旅行、公司旅遊、蜜月旅行等等,一定都會到阿里山,而當時的阿里山指的就只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這也就成為他們對台灣森林的集體回憶。 自「莫拉克」颱風重創嘉義山區以來,造成阿里山公路柔腸寸斷,使得「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及各部落形同孤島,居民生繼與觀光產業都陷入困境。 經公路總局的全力搶修後,交通部終於宣布,自11/20起開放20人座中型巴士通行。雖然阿里山是國際陸觀光客來台的必遊景點之一,但觀光局考量公路的安全性後,目前仍不鼓勵旅行社業者帶團體旅客上阿里山遊覽,並公告禁止大客車通行。 阿里山的重新開放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阿里山的復甦與奮起,怕的是見到阿里山森林的傷痕累累。 在此之前,Rinka就帶大家來回味昔日「森林」的點點滴滴。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繼 阿里山遊記(2)達娜伊谷之後,我們在傍晚抵達位於阿里山公路89公里處、阿里山森林鐵道終點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當時天空還飄著小雨。 安頓好住宿的旅館後,我們趁夜色來臨前,外出去查看次日「祝山觀日出」的搭車時間與地點,隨後再去逛逛商店區、順便吃晚餐。 我們在車站附近的車庫前,發現了經常讓攝影迷、鐵道迷們消魂的「31號蒸汽火車頭」。說到阿里山的森鐵或賞櫻,或許在你腦海中會浮現「拖著復古檜木車廂的黑頭仔、穿梭在雪白的吉野櫻花海之中、還不時冒出裊裊白煙」的畫面,沒想到這阿里山經典畫面的主角,此刻竟餐風露宿的停放此地.... 納涼。 ↓31號 Shay 蒸汽火車頭,外觀保有優雅及古典的造形,傳動系統為夏依式直立蒸汽引擎帶動曲軸,再由傘型齒輪傳動車輪,而煙囪排釋出是裊裊的白色蒸氣 台灣日治時代,日人為砍伐阿里山森林資源,開闢了森林鐵道,並且在民國元年阿里山鐵路通車時,由日本政府向美國俄亥俄州萊瑪(Lima)公司陸續訂購20輛蒸汽火車頭,分別行駛於阿里山鐵路的平地線與山地線, 其中行駛於平地線為編號11~18號屬於18噸級;編號21~32號屬於28噸級則行駛於山地線。這種被火車迷暱稱為「黑頭仔」的蒸汽小火車,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停產,因此彌足珍貴。 阿里山鐵路全長72公里,由於當年的蒸汽機無法爬坡,因此由日本人研究出傘型齒輪直立式汽缸,用這種汽缸的小火車,時速只有25公里,在遇百分之六的坡度時,則以每小時九公里的速度前進,這在當時曾轟動國際,也是世界僅有的傘型直立式汽缸蒸汽火車頭。 31號 蒸汽火車頭是1916年出廠的老爺車,原本是以燃煤獲得蒸氣動力,但會有冒黑煙造成空氣汙染的問題。嘉義林區管理處為提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觀光價值,遂於2003年毅然決定將蟄伏多年的31號蒸汽火車頭進行大規模之整修,最特別之處在於是世界首創改以燃燒柴油獲得蒸汽動力,也因此才能讓火車頭冒出裊裊白煙,31號火車頭可說是兼具歷史與科技創新的結合。
↓獨特的傘型齒輪傳動系統,在上方的黑箱子有一個郵政的標示,可見在阿里山公路還沒開通前,它同時也肩負著通信的使命 祝山觀日 阿里山向以「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五奇著稱,而其中日出、雲海的最佳觀景地點就在祝山眺望台(觀日平台)。 我們這次是在夏季造訪,本來就沒期待看到雲海,又因氣候不佳,所以對於「日出」也不抱太大希望。不過,清晨摸黑上祝山似乎是到阿里山的例行公事,而觀日出的人潮也一如往常。 前往祝山,可由阿里山火車站搭乘祝山線的觀日火車,單程約25分鐘。或者,自沼平公園的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步程約40分鐘,沿路雖有指示牌及路燈輔助,但因出發時天色尚黑,如果步程不夠快,仍會有錯過日出時間的疑慮。所以Rinka建議可以搭火車上山,然後沿著觀日步道悠閒下山,這樣不僅欣賞了日出,同時也可盡情享受祝山沿線山林之美。 祝山的日出因四季位置與時間皆不相同,故前往祝山車站的小火車時刻也會跟著調整,通常可向住宿旅館詢問當季狀況。(祝山觀日火車時間表) ↓(左圖)搭祝山觀日火車也是令人懷念的情景,小小的車箱裏總是擠滿了人,車窗永遠都是霧濛濛的,然後火車才開動,大家都已經睡得東倒西歪了(右圖)祝山站位於海拔2,451公尺,的是全台最高的車站 於1912年開始營運的阿里山鐵路,除主線外也陸續興建了林場作業所需的林場線,但林場線於1978年停駛。之後林務局利用林場線部份線路分別開闢了眠月線及祝山線。 祝山線是在1986年為杜絕未註冊的遊覽車向欲上祝山觀日出的遊客漫天要價情事而開闢,從沼平(阿里山舊車站)到祝山車站,全長6.25公里,是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道。 目前,祝山線也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的支線當中,唯一還在營運的支線,專供遊客前往祝山賞日出。 祝山眺望台(觀日平台)位於祝山車站上方約十分鐘路程內,原觀日平台於九二一地震中毀損嚴重,隨即於原地重建了一座大的和三座小的眺望台。 如果可以的話,Rinka建議盡量早出門,最好能搶到最上端大觀日平台的有利位置,雖然等日出的過程是有一點辛苦。 ↓結果這次是一如預期的「日不出」 由於地球公轉之故,阿里山日出四季位置與時間均不同,不過無論日由那裏出,現場應該都會有人解說,如果你沒看到日出也不必沮喪,下次再來就是了。 阿里山號稱是全台唯一跳躍式的日出,但那是屬於一剎那的驚喜,而阿里山的雲海則是綿密的在群山之間漂流、翻騰,那壯觀的畫面會一直縈繞在你腦海裡,是更勝於日出的美景。 1696年(清康熙35年)的《台灣府志》中,就有記載「阿里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 「阿里雲海」通常都出現在日出與日落時刻,而秋冬之際為最佳的季節。因此,無論你來過阿里山幾次,只要一生有一次你是日出、雲海一併享用,保證足夠讓你回味一輩子。 接下來,Rinka要分享於民國75年造訪阿里山時,在祝山觀日樓所拍攝的作品。 ↓當朝陽由雲端後跳升起時,濛濛曙光穿過雲層,接著一瞬間露出頭的萬丈光芒,雖然讓人張不開眼睛,但又不願放棄眼前的美景,就短短的十幾秒,卻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傳說中的「全台唯一跳躍式日出」 ↓祝山雲海在群山間推擠、在彩霞中翻滾,那是壯觀而又瞬息萬變的感動 ↓(左圖)原來祝山眺望台上有棟觀日樓(攝於民國75年),但跟阿里山車站一樣,在921地震中遭到毀損,(右圖)現在的新平台設有兩座古典木造八角涼亭 祝山眺望台除了觀日出、雲海之外,也是欣賞山景的好地點,在這裡你可以眺望玉山群峰、阿里山山脈、塔山、對高岳,及遠處的嘉南平原等景觀。 阿里山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本身並無山頭,而是由尖崙山、祝山、對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18座大山所組成。區內因多溪谷而斷崖處處,其中最著名的如塔山和對高岳。 ↓對高岳標高2444公尺,屬於崩塌斷崖的單面山地形景觀,東、北面都是深淵,峰頂朝向東方天際,山高雖不及塔山、祝山,但與玉山(日治時期稱「新高山」)群峰遙望相對,巍然矗立,因而有「對高山」之名 對高岳因峰頂朝向東方天際,所以在還沒開闢祝山前是阿里山最初的觀日地點,據說日治時代,日本天皇也曾於此山觀日出。 為什麼要特別介紹對高岳呢? 因為Rinka的「健腳」又癢了,出門不爬個一座山,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這回就挑「對高岳」這個軟柿子吃吧! 對高岳森林浴步道 下山時,在觀日台入口處,路旁已經可看到賣山產及餐飲的小販。如果你不是要立刻搭火車下山,Rinka建議最好先在此吃點東西,尤其是當你的身子在冷冽的空氣中等待日出後,吃一碗熱熱的阿里山香菇竹筍湯,絕對會讓你精神百倍。 ↓祝山站位於海拔2,451公尺,不但是全台最高的鐵路車站,它那優美圓弧曲線的月台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自從祝山線鐵道開通後,祝山林道便成為行人專用的旅遊休憩、觀賞生態最佳路線,以前人車爭道已經絕響。 沿著祝山林道走下山,在越過祝山線平交道後,右轉沿著鐵道旁有一條「人車分道」的步道,循此步道前行,就可抵達對高岳的登山口。 ↓由祝山林道眺望塔山,這整列山脈的稜線起伏並不大,但是它的西側山壁裸岩處處、又陡又深,因此遠看就如同天然的長城一般,非常雄偉 塔山並非指一座山,而是一列山脈,屬於阿里山山脈主脊的西支稜。由右邊阿里山山脈的最高峰大塔山(2663m)為起始,向約略正西的方向延伸至中塔山、塔山(2480m)後,走向突轉向西北至兜山(2129公尺)、陡降至小塔山(1750m)後結束於清水溪底(北港溪上游)。 ↓對高岳登山入口處設置有「對高岳健康登山步道導覽全圖」看板,步道全長1732公尺、以阿里山森林鐵路所淘汰的枕木為路基,舖上火力發電廠的煤渣,走起來平穩舒適,步道兩側零星散佈臺灣緋寒櫻、森氏杜鵑、青楓、臺灣紅榨槭、箭竹、柳杉等溫帶樹種 ↓本以為此「對高坡 , 2400m」為山頂,後來才發現原來對高岳真的一「對」山,山頂在另一個山頭的「對高亭」,有人在標示板上寫了「回頭吧」三字,不禁讓人莞爾 ↓此處即M型双坡間的鞍部,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由此至山頂,沿途會穿越一片只適合高海拔山區的冷杉林,此山的植物林相還真是豐富,可充分享受森林浴之樂 ↓整條步道雖有起伏,但除了這一段較為陡峭的「小哭坡」外,其餘路段坡度都平緩易行 ↓對高岳山頂(2444m),單程約45鐘可登達 ↓山頂有座木造觀景「對高亭」,雖然附近並無高山阻擋,原本應該是視野極佳,不愧為阿里山最初的觀日平台。不過,或許因除役太久,目前四周都已為樹林所遮蔽,只能由涼亭中透過週圍的林隙,隱約可見玉山群峰、祝山、塔山等 下山後,我們又回到祝山林道,順便去探訪在附近的阿里山氣象站,因為那是Rinka年輕時經常出差的地方。 阿里山氣象站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屬二十四個氣象站之一。由於阿里山地區盛產檜木,日人以檜木材質優異,深為喜愛,乃在阿里山設立阿里山高山觀測所,觀測山地氣象變化,以資配合林業之開發。 ↓原阿里山氣象站是以檜木建造的舊日式建築,與吉野櫻搭配感覺特別有味道 接著進入往沼平車站方向大約是1公里的步道,這區可以說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導覽圖)內遊客與檜木都最密集的森林。 穿過一片高聳的杉木林後,首先看到的是姐妹潭,那是二個大小不同的鄰近湖泊,『姊潭』呈長方形,佔地160坪、『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相傳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雙雙殉情,故後人附會而稱姐妹潭 。 ↓姐潭湖區設有一座以檜木為基座的相思亭,此亭也可說是阿里山的象徵之一(左圖攝於民國75年) 沿著姐妹潭週邊約180公尺的環潭步道走,在相思亭旁的木橋邊有『三兄弟』檜木景觀,其終點還有『四姊妹』檜木隨伺在候。繼續往前走還可以見到『永結同心』等枯朽的檜木景觀。 ↓民國68年,當Rinka自學校畢業、在等入伍通知的空檔期間,與幾個情如手足的同學完成一趟「溪阿縱走」後,於『永結同心』留影 不過入伍後,大家就各奔前程沒再聯絡過了。 ↓(左圖)攝於民國75年,當時剛新婚沒多久,參加公司的員工旅遊活動 (右圖)20幾年後,最近整理相片才發現,同樣是『永結同心』的場景,站的位置及Rinka衣服的顏色都差不多 由此可證,阿里山的『永結同心』似乎只對夫妻關係比較靈驗些。 之後,我們再經由木蘭園、香林國小的路,來到香火鼎盛的受鎮宮。 每年農歷三月三日,正逢玄天上帝聖誕前一週,也是阿里山枯球羅紋蛾的繁殖季。這種手掌般大小的枯球羅紋蛾,展翅的寬度可長達十五公分,翅膀呈竭色,具有排列整濟的波浪狀黑色線條和有如眼睛一般的紋路。 每當此時,寺內濃厚不斷的香火煙味,再加上蛾類的趨光性,使得枯球羅紋蛾在殿內及神象四周駐足不去,不吃不飛,直到玄天上帝誕辰後才逐漸離開,當地人於是稱此蝶為「神蝴蝶」,並認為每年此時,神蝴蝶是在向玄天上帝獻舞。因為這樣的流傳和奇景,受鎮宮因此而經常吸引大批的人潮停留觀賞,香火頂盛。(資料來源:嘉義縣觀光旅遊網) ↓受鎮宮奉祀的玄天上帝,因『神蝶』傳為神跡而聲名大噪 巨木群棧道 自從象徵阿里山精神地標的神木被放倒之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就在神木車站上方,擁有36棵巨木群的林區內規劃了兩條巨木群棧道。棧道沿途佈滿了數十棵千百歲的紅檜與香杉、柳杉,裡面的每一棵神木都有編號及解說牌,紀錄著樹齡、樹圍、樹高和樹種等資料。兩條棧道全長約1100公尺,以防腐木材架空搭設在茂林中,有如巨龍盤踞,守護著生機盎然的千年紅檜巨木林。 基本上,兩條巨木群棧道是相連的,Rinka建議可以按照我們的行程順序來走會比較輕鬆一些。 我們先走第二巨木群棧道,以受鎮宮後的「阿里山吊橋」為起點,經香林國小後方的原始檜木林,往終點「神木車站」的方向走。 ↓阿里山吊橋 ↓第二巨木群棧道全長約300公尺,以原木、架高式設計而建成,除可防止土壤及樹根被踐踏之外,亦可保護紅檜巨木。雖不像第一巨木群棧道擁有20株巨木,不過在香林國小附近的一株紅檜巨木樹齡仍有2000年,樹圍仍達11~12公尺 第二巨木群棧道最終通抵「神木車站」。 ↓神木車站是阿里山鐵道從嘉義上來的第三分道(共有三個分道)。火車要在這裡「Z」字形折返(Switch back)再上山,這種火車時而前進,時而後推,在有限的用地上做緩衝來達到最有效的火車爬坡前進,就是俗稱「阿里山火車碰壁」的錯覺 阿里山神木 1907年11月,日本鐵路技師小笠原富二郎發現。 1911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完工,在樹旁設置神木站方便遊客上下車。 1953年,阿里山神木遭雷擊,同年10月31日蔣中正總統生日,嘉義地方人次為表達尊崇,蓋 【介壽亭】,並且將阿里山神木命名為「壽比神木」,怎知1956年6月7日又遭雷擊,阿里山神木死亡。 1962年,玉山林管處邀請爬樹專家高謙福先生爬上樹頂,搭設平台並種植10於棵檜木樹苗,誤導人們認為阿里山神木起死回生。 1997年7月1日,連番豪雨沖倒一半的神木,謊言不攻自破。 1998年6月29日,決定放倒阿里山神木,於中午12點53分應聲倒下,結束了號稱3000歲的天年。 ↓神木車站前,現在只能看到被放倒在路旁的神木殘骸,讓遊客瞻仰憑弔這棵參天巨木的遺容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兩樹合抱、樹齡三千歲以上的紅檜,當年無論是樹齡或胸徑都是亞洲第一 第一巨木群棧道的入口就在神木遺址上方,往上前行即可看到千歲檜、樹靈塔、三代木與2300多歲的光武檜。這一條棧道全長六百多公尺,蜿蜒穿梭在20幾株樹齡在800到1900歲之間的紅檜和成片的柳杉林中,遮天蔽日,可說是全台灣密度最高的巨木群地區。 在這條路上,首先就會經過一個重要景點慈雲寺。 ↓紅簷白壁的慈雲寺,是台灣最高佛寺之一 日治時代,日本曹洞宗總本山永平寺的日置默仙 曾來台灣尋找靈地,並於西元1915年登上阿里山,當時見此地如印度的靈鷲山聖地,因而發願希望建造阿里山寺,以作為當時在此開發者的精神依靠。西元1917年,因日置默仙 升任為日本佛教各宗的管長,於是他的願望得以實現,阿里山寺於1919年始建成。當時日置默仙 還特意派人送來暹邏國(即今泰國)親贈的釋迦牟尼佛一尊於此寺鎮座,並指派原田泰能為第一任住持。 阿里山寺於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改名為慈雲寺,日人走後一度荒廢,破舊不堪,無人管理,故於民國五十六年,由林管處沈局長家銘,禮請倫參老和尚為住持,中興修建。 ↓慈雲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離開慈雲寺時,側門山徑上的「回頭是岸」牌坊,讓人感覺頗有禪味 阿里山森鐵、遊樂區為日治時代所開發,所以林管處彙整森鐵沿線及遊樂區等建物,於去年申請列入古蹟,經縣府審核、實勘後,最近一口氣公告竹崎車站、奮起湖車庫、阿里山貴賓館、樹靈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等5處為縣定古蹟。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在慈雲寺旁,建於民國22年(1933年),是為表彰民國前8年即來此進行森林調查的森林權威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的貢獻 【據說】當年日本人開鑿阿里山鐵路,工程雖然險阻,倒也還順利。不料,工程進行到了獨立山時,不知什麼緣故,山壁屢屢坍崩,工程受阻毫無進展。琴山博士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當地有一個人路經工地,好奇地詳加探詢後,才指點琴山河合博士說:「獨立山的地質、地形較為特殊,必須由山上反順序開鑿下來。」琴山博士依著他的指點,終於使工程順利通過獨立山。 此項在當時堪稱獨一無二的艱鉅工程完成之後,論功行賞,豎立紀念碑時,琴山博士慨嘆臺灣是有人才的,他實在不敢居功,除了那位幕後英雄的指點之外,更需要許多的無名英雄默默地貢獻心力才能成功。 因此紀念碑上「博士」的「博」字即少了一點,而「功績」的「功」字,亦非他所有,因此才「不敢出頭」。 ↓樹靈塔建於民國24年(1935年),據說當年因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千年神木,有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甚至白米煮出來的飯竟然成為紅飯,日人認為係樹靈作崇,人心惶惶,因而興建樹靈塔以祭祀樹靈 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籌劃,票選出遊樂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為新旅遊地標。網絡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嘉義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阿里山香林神木,屬紅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海拔2207公尺,其舊名「光武檜」,乃因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並由前臺灣省主席黃傑以此為命名 我們沿著步道來到著名的阿里山賓館,因為一直訂不到這家飯店的住宿,所以決定進去吃個午餐,至少也算光臨過吧! ↓(上圖)阿里山賓館號稱為全台海拔最高之渡假飯店(下圖)四樓中餐廳,坐擁大小塔山群峰間,是阿里山園區內視野最廣、景觀最佳的餐廳,讓您享受佳餚同時欣賞起伏山巒 ↓這道「羌肉」燴時鮮,應該是平地比較難得吃到的菜色 ↓清蒸高麗菜沾阿里山山葵醬油,最能突顯本地新鮮食材的美味 ↓森林遊覽步道入口處,有一幅以彩色磁磚拼繪出象徵阿里山景觀的大壁畫,上面有塔山、雲海、森林、森鐵、神木 最後,離開森林遊樂區前,不要忘了到位於祝山林道第一管制哨旁岔路上的阿里山郵局拍照留念。 ↓阿里山郵局位於海拔二千二百多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是全省最高的郵局,宮殿式的建築外觀常讓遊客誤以為是廟宇,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項郵政業務都可辦理,提款機更方便遊客提款,是阿里山的主要地標之一 【簡介】阿里山郵局在日據時期伐木興盛時,就已設立郵政機構,當時稱為「代辦所」,台灣光復後,政府於民國47年正式設置郵局營運。 原本設在沼平車站旁的阿里山郵局,民國56年沼平一帶發生大火,不少房屋化為灰燼,而後林務局輔導居民在目前的第四分道(阿里山火車站)附近興建住宅、商店區,郵局也配合景觀規劃著手興建,新大樓於民國74年5月完工使用迄今,所在位置屬於中正村。 請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