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拿坡里披薩・桑塔露琪婭
2019/10/26 11:39:13瀏覽5347|回應0|推薦89

續上篇《龐貝古城考古公園

拿坡里起源於西元前600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美食而著稱,「拿坡里歷史中心」也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美食方面,例如比薩餅就是起源於拿坡里。而音樂亦是拿坡里文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對歌劇和拿波里民謠的重大貢獻。

我們從龐貝廢墟裡掙扎的爬了出來,隨即搭上火車,再回到拿坡里中央車站(Napoli Centrale) 時已屆黃昏。算算可遊覽拿坡里的時間,也僅剩一個晚上和一個早上。估算「拿坡里歷史中心」太過沉重,絕非一朝一夕的輕描淡寫就可完成。看來只能從較輕鬆的宿民風情方面去排行程,定決就以拿坡里披薩和民謠為重點了。

此時正值晚餐時間,那就先從遠近馳名的「拿坡里披薩」下手吧!

若是狹義的說,現今披薩餅(Pizza)的始祖,的確就是專指200年前由拿坡里發展出來的圓形「拿坡里標準式Pizza」(其中最有名就是瑪格莉特Pizza和水手Pizza)。

話說Pizza在拿坡里,最初只是一種在街頭販賣的簡單的、貧窮人的食物而已,直到1830 年第一家Pizza 餐廳「 Pizzeria Port’Alba」 開幕後,Pizza 才得以有華麗轉換身的機會,從此由路邊攤搬進了正統的餐廳裡的舞台,它的地位也跟著變得比較體面一點。

在1889年之前,拿坡里傳統Pizza的上頭並不擺放任何起司,使用的材料只有當時最普遍的蕃茄糊,然後再鋪上一些便宜的蔬菜、肉類、香料等,高溫燒烤之後就可以熱呼呼吃下肚了。而現在Pizza 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的「蕃茄糊」也是到了十八世紀才被普遍應用在Pizza上的。因為蕃茄是十六世紀才由南美洲傳入歐洲,所以在中世紀義大利古老的Pizza 食譜中並沒有蕃茄的蹤跡。

雖然披薩在十九世紀末就已正式於歷史上登場。但真正將披薩推上義大利美食的主流,傳說是深受薩佛伊(Savoy)家族的瑪格利特王妃影響,由於她對平民所吃的披薩非常感興趣,因此 ,在拿波里一家Pizza餐廳(Brandi) 的主廚 Raffaele Esposito,為了表示對皇室敬意,於1889年 6 月11日以義大利的「綠白紅」國旗顏色發想,為當時義大利的新皇后瑪格莉特製一款由綠(羅勒)、白(莫查雷拉乾酪) 、紅(蕃茄)三種口味組合的Pizza,由於皇后太喜歡這一款 Pizza ,所以最後就以瑪格莉特皇后的名字為這個Pizza起名為「Pizza Margherita」。這不但是第一次起司登上了Pizza的舞台,而且瑪格莉特Pizza也變成是世界上最有名氣的「正宗傳統拿坡里披薩保證」( Verace Pizza Napoletana STG ) 的始祖。

莫札瑞拉起司(義大利語:mozzarella,俗稱水牛起司)是一種源自於義大利南部城市坎帕尼亞和拿坡里的淡起司。

回到現實問題,在拿坡里究竟該選擇哪一家Pizza餐廳才具代表性呢?由於我們只有今晚一次機會,為避免誤踩地雷,還是請名人帶路吧! 

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在2010年主演的一部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片中這位大明星坐在一個拿坡里的擁擠小店裡大嗑著瑪格莉特Pizza,該店因而聲名大噪。那正是目前拿坡里最有名氣的「正宗傳統拿坡里披薩」老店,大名鼎鼎的『Da Michele』。

電影改編自美國文學家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 2006年的同名回憶錄《Eat Pray Love》,描述吉兒伯特在離婚後周遊世界的經過,其中寫到自己對比薩熱愛的章節,當時該店就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LAntica Pizzeria Da Michele』距離我們所在的那不勒斯中央火車站,步行大約只15分鐘路程

掛在店門口的Logo,說明「Da Michele 」是1870年創業的

電影中描繪的場景是一個溫暖的夜晚,嗡嗡作響的比薩店裡擠滿了為吃美味比薩餅的當地人。相比之下,我們是在晚間6點前(還在準備中) 就到達了,剛開店門營業時店內甚至還沒有其他客人,當然不會有電影中chat不休的背景環境。

潔白的牆壁上點綴著各種各樣的老照片,由店內樸素的裝潢便知他們對傳統的熱愛。不愧是百年老店

可能當年我們造訪時該店還不是很熱門,營業時間也分午、晚兩個時段,中間有午休,即使到了尖峰時間也只見當地人來用餐,還沒發現有其他朝聖的遊客。或許近年拜部落客和社群網的推波助瀾,聽說現在是從早上11點營業就開始排隊拿號碼牌,直到晚上11點打烊,人潮都沒間斷。

餐廳牆上,還展示了電影中一個標誌性的場景:茱莉亞·羅勃茲(飾演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幸福地揮舞著一塊瑪格莉特披薩

當然,在披薩店的牆壁上永垂不朽的,還有許多名人的面孔。

此外,簡單的菜單也散佈在餐廳周圍的板上。

菜單上只有2種比薩餅以保證質量。即使是最挑剔的食客也應該能夠很快做出決定。如有疑問,只需擲一枚硬幣即可。飲料同樣是準系統,包括Nastro azzurro(意大利啤酒),蘇打水和自選葡萄酒

「Da Michele」全店堅持只賣瑪格莉特(Margherita)和水手(Marinara) 兩款標準式Pizza,雖然至今仍不是拿坡里 AVPN 所認證的STG Pizza 店家,但這完全無損 Da Michele在拿坡里甚至是全世界的首席正宗、傳統Pizza店家的地位。

有趣的是,古老的「Da Michele」自認是傳統與創新,經驗與激情之間的交匯點。他們的餡餅並不遵守當地協會制定的某些標準,而該標準用以認定為“真正的” 拿坡里比薩餅。該店的廚師們使用Fior di Latte Mozzarella (牛乳製莫扎瑞拉乳酪) 代替水牛乳酪,並用葵花籽油代替冷榨橄欖油淋在上面。

莫扎瑞拉乳酪(Mozzarella)其實不只一種,可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稱為「水牛」乳酪。牛乳製的莫扎瑞拉被稱為 “Fior di Latte”,意思是「牛奶之花」,與水牛乳酪兩者差異可清楚從名稱得知。

窯烤爐就在店內一隅,你坐在餐桌上就可看到廚師們準備比薩餅,然後將其扔進熱烤箱的過程

披薩的質地很輕,柔軟而薄的基料,具有柴燒烤箱烤製麵包所特有細微香氣,雖沒有任何鬆脆感,但溫暖的蕃茄糊和菲奧蒂拿鐵奶酪再加上毛毛雨的油,可以在您的嘴中無縫融化。整個效果有點水潤且具有延展性,這意味著帶有很多餡料的脆皮比薩的粉絲不太可能會喜歡此版本

在這裡,你可以通過品嚐世界上最好的瑪格麗塔(Margherita),體驗嬰兒床在瘋狂運動中的魅力。但對於那些尋求短暫停留快速飲食、精心佈置的餐廳、玻璃器皿和銀餐具,或者想要嘗試新比薩餅的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你去的地方。

翌日,我們在飯店用過早餐後,準備開始往外衝刺。

按照昨晚決議的行程,今天的主題是要去一個與"拿坡里民謠"有關的景點。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兩首家喻戶曉的南義民謠《歸來吧!蘇連多》、《卡布里島》,它們都是位於拿坡里灣的南岸。今天要造訪的地方,正好位於拿坡里灣的北岸與它們遙遙對望的「聖塔露西亞」(Santa Lucia)。

「聖塔露西亞」是位於那不勒斯港南端的美麗小港口 ,曾是個漁港,現在則轉做為休閒遊艇的用途。該區(Borgo Santa Lucia)得名於建於9世紀的聖路濟亞堂(Santa Lucia a mare),應該也算是「那不勒斯歷史中心」的範圍內。

最主要是距離我們飯店只在徒步30分鐘路程之內,一路順道可遊位於它的東北面的「新堡」,以及該區南面的「蛋堡」,絕對是今天不二的行程。

我們這就出發,由飯店前的大道往西南方向走,大約14分鐘便抵達市政廳廣場(Piazza Municipio) 。

在市政廳廣場,首先可以看到一座近乎黑色的城堡,這就是新堡 (Castel Nuovo) 的背面

13世紀法國安茹家族(Anjou) 的卡洛一世(Carlo I) 成為那不勒斯王國的國王,並將首都由西西里島的 巴勒莫遷到拿坡里,開啟安茹王朝的世代。他對首都做了 恢弘的規劃,改善沼澤地、拓寬城牆、建新的城堡、教堂和修道院,其中最具代表性者當屬這座「新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我們繞到東側的海濱面,可以看到新堡 (Castel Nuovo) 的入口面向拿坡里灣

伊比利半島東北部亞拉岡地區的封建王國亞拉岡家族(西班牙語:Reino de Aragón),於15世紀(1416—1458年)阿方索五世在位時征服了那不勒斯,他是第一個同時統治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西班牙君主。在獲得那不勒斯王位後,於1442年起改稱阿方索一世(Alfonso I Magnánimo),他也被稱為兩西西里國王,是早期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阿方索一世將新堡 (Castel Nuovo) 改建為皇室居所。現在入口可以看到一座紀念阿方索一世入城的凱旋門,被譽為是哥德式至文藝復興式過渡期的代表傑作

目前城堡內闢有市立博物館Museo Civico 開放參觀,以及法國安茹家族時代少數建築遺物之一的帕拉提娜禮拜堂,內部依然保存著若干喬托繪製的濕壁畫。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新堡 (Castel Nuovo) 的前方就是昨天我們搭船抵達那不勒斯的港口。

接著,我們要由港口繼續沿著海岸往南走。

步行大約10分鐘便來到聖塔露西亞海濱 (Lungomare Santa Lucia Napoli)。

聖塔露西亞海濱 」的中間有一個遊艇碼頭,後面看到的是船隻出進聖塔露西亞港的紅色信號燈燈塔 (Faro segnalatore porticciolo Santa Lucia)

在半圓形遊艇碼頭後面,其實還有另一個半圓形的廣場,此處為俯瞰那不勒斯海灣的絕佳地點

大家耳熟能詳的拿坡里歌謠《桑塔露琪婭》,歌頌的就是這個地方。它與遠處隔著那不勒斯灣遙遙相對的維蘇威火山,正好交織成如詩如畫的美景,這正是拿坡里(那不勒斯)最具代表性的風景

桑塔露琪婭(Santa Lucia)是一首拿坡里民歌。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1849年特奧多羅·科特勞(Teodoro Cottrau)把它從那不勒斯語翻譯成義大利,當作一首船歌出版。它是第一首被翻譯為義大利語的那不勒斯歌曲。桑塔露琪婭的意思是在北歐尊為光明女神的基督教殉教聖女Lucia,Santa Lucia同時也有光明的意思。

黃昏遠海天邊,薄霧茫茫如煙,

微星疏疏幾點,忽沉又忽現,

海浪蕩漾迴旋,入夜靜靜欲眠,

何處歌喉悠遠,聲聲逐風轉。

夜已昏,欲何待,快回到船上來,

散塔露琪亞,散塔露琪亞。

歌詞描述的即是那不勒斯灣裡聖塔露西亞區的優美風景,它的詞意是說一名船夫請客人達他的船出去兜一圈,尤其是在傍晚的涼風中之燭。

雖然我們不是在傍晚時刻到訪,但今晨微微的煙雨濛濛,恰似 "晨遠海天邊,薄霧茫茫如煙,神山崴崴凡間,忽隱又忽現"。

半圓形廣場的中央矗立著翁貝託一世雕像(Statua di Umberto I)。雕像後面通往有很多古建築的「那不勒斯歷史中心」,而那不勒斯最美麗的街道(海濱長廊)就在面前延伸

我們繼續沿著海濱長廊往「聖塔露西亞港」方向前進。

在拐入港口的轉角,矗立著一座三個拱門的石雕作品,在兩側小拱門的頂部是總督和城市的徽章,在中間是由兩個小天使支撐的國王的徽章

這一座17世紀建造的巨人噴泉(Fontana del Gigante),它像是海濱長廊的冠冕。雖然保存完好,遺憾的是它(噴泉)沒有運行

巨人噴泉(Fontana del Gigante)的建造可追溯到十七世紀初,在阿爾巴公爵托萊多的總督唐·安東尼奧·阿爾瓦雷斯的要求下,他將這些作品委託給Pietro Bernini和米開朗基羅·納切里諾,後者先在一個空間建造了它,隨著皇宮的建造而被釋放,放置在聖路易吉和聖靈教堂的修道院和聖瑪麗亞德拉克羅齊教堂(仍然存在)的位置。因為在那個地方,很久以前,放置了巨人的雕像(在Cuma中找到),然後這個名字被賦予了噴泉。在1869年另一個轉變,這次不是很妥當,將結構帶入新建的Villa del Popolo,但在新的位置,它不再獲得水的供應。最後,經過1903年的另一次轉移,1905年,市政當局決定將其最終運送到目前的位置,距離蛋堡不遠。

轉過彎,沿著高級旅館林立的帕爾特諾佩路(Via Partenope) 到岸邊堤防,就是以民謠而聞名的「聖塔露西亞港」,這兒曾是個小漁港,而今一眼望去港內停泊的全是休閒遊艇

蛋堡(Castel dellOvo)就矗立在離岸不遠的小島上,它是那不勒斯市最古老的城堡,也是著名的海灣全景中最突出的元素之一。「聖塔露西亞」藉由與它的連結而成美麗港灣,也造就了拿坡里最具代表性的風景

蛋堡(世界文化遺產)所座落的小島(Megarides) ,前6世紀,庫邁(Cumae為一古希臘屯墾區)的殖民者在此創建該市的最初核心。公元前1世紀,羅馬貴族盧庫勒斯在此建造華麗別墅 Castellum Lucullanum。這裡也是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羅馬軍隊統帥奧多亞克(Odoacer) 流放的地點。492年以後,此處修建了一座修道院。

「蛋堡」則為12世紀的統治者諾曼人所建。

目前城堡內部做為會議室和特殊活動之用,但堡頂開放空間闢為一般參觀。

登上「蛋堡」最高的露台上可以有360度的大展望,欣賞拿坡里市港以及那不勒斯海灣全景,免費入場

循著堡內坡道即可登上堡頂露台

「蛋堡」在12世紀末成為西西里王國諾曼王朝的海上要塞,現在堡頂露台的周圍還保留著大砲

後來,「蛋堡」也被當作監獄使用。119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康斯坦絲在與侄子西西里王國國王坦克雷迪爭位時被俘,西西里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給坦克雷迪寫信,說服他將康斯坦絲關在四面環海且位於峭壁之上的蛋堡中以便看守及與民眾隔離,並寫信給防禦那不勒斯的貴族阿利傑諾·科托內,要他「妥善看守大海中救世主城堡(即蛋堡)裡的皇后」。但次年康斯坦絲獲釋,並最終成為西西里女王。1222年,她的兒子費德里科一世對蛋堡進行了加固。

1268年,西西里國王康拉丁被囚禁在蛋堡,隨後被審判處決。

這個方向可俯瞰「聖塔露西亞港」,眺望那不勒斯港、以及維蘇威火山

若將目光往右掃描到寬廣的大海上,更遠可以欣賞到蘇連多半島和卡普里島,可惜今日視野不佳。

「蛋堡」的西邊有Mergellina港的迷人全景,而被譽為那不勒斯最美麗街道的濱長廊 (Lungomare Caracciolo) 就在眼底延伸

1282年那不勒斯王國安茹王朝國王卡洛一世在那不勒斯建立了新堡,蛋堡的重要性開始降低。

1381年,那不勒斯女王喬萬娜一世被迫向敵人未來的卡洛三世國王投降後,在最終遭到殺害前,也曾被囚禁在這裡。

當漂浮在海上的煙雨逐漸轉而從天上散落的小雨時,即便是備受世人傳唱歌頌的浪漫小漁港,任誰也不願在這種濕冷海風的吹拂下多待片刻。

在趕赴火車站搭乘離開拿坡里的午時班車之前,雖然還有充裕的時間,但我們也不得不提早收兵了。

既然如此,何不利用多餘的時間安排回程多繞一點路,去對「拿坡里歷史中心」的老建築們行注目禮呢?

於是我們由「聖塔露西亞區」直接往北側走,首先來到了平民表決廣場(Piazza del Plebiscito) ,這可說是那不勒斯最寬敞、最美麗的廣場,周圍環繞著歷史悠久的建築。

那不勒斯王宮(Palazzo Reale di Napoli) 是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它是1600年由建築師多明尼克・馮塔納興建,後經過多次改建,18世紀後成為波旁王朝的宮殿

寬廣的平民表決廣場(Piazza del Plebiscito) 即是在18世紀末與皇宮一起整修而成的。現在皇宮內部改成皇宮博物館(Museo di palazzo Reale),展示18世紀~19世紀的用品、17~18世紀的拿破裡派畫作 、織錦畫等。

皇宮的正面矗立著8尊曾統治 拿坡里的歷代國王雕像

保羅聖芳濟聖殿 (Basilica Reale Pontificia San Francesco da Paola) 位於皇宮的正對面,在外觀,它的圓形平面圖和巨大的圓頂使人聯想起萬神殿,但其結構被長柱廊所包圍,柱廊帶有明顯的新古典主義矩陣

左右兩側伸出的半圓形建築似乎大大擁抱著廣場,兩端各有兩個小教堂。它代表那不勒斯最特別最美麗的教皇大教堂之一,它也確實豐富並完善了平民表決廣場

此建築的開始可追溯到約阿希姆·穆拉特(Joachim Murat)統治下的19世紀上半葉,儘管奉獻始於1846年。

連接在「保羅聖芳濟聖殿」左右兩側建築後面的是兩棟對稱的宮殿建築,分別是薩勒諾宮(Palazzo Salerno)、省督宮(Territorial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Naples)。

省督宮(Territorial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Naples)位於廣場北側,也就是那不勒斯省政府辦公室。宮殿右側有個『Gran Caffè Gambrinus』被譽為世界十大美麗咖啡館之一

往「省督宮」這個方向望去,其實是要看座落在背後山上的那個重要建築:前面的國立聖瑪蒂諾博物館 (Certosa e Museo di San Martino)建築物本身為建於1325年的修道院,1578年後大肆改建成現今所建的巴洛克樣式。後面是介紹過的聖埃莫堡(Castel SantElmo)

究竟為什麼?路過「世界十大美麗咖啡館之一」卻連正眼都沒給她瞧一下,行色匆匆就往旁邊圓環的三叉路奔去

因為突然發現,搭火車的時刻已經逼近。

我們火速趕回飯店取行李,然後搭上巴士趕到拿坡里中央火車站 (Stazione di Napoli )

及時搭上義大利歐洲之星(Eurostar Italia)。這班 ETR 500型號的高速列車,是行駛於羅馬~那不勒斯間的高速專用鐵軌,運行時速為300km/h

義大利歐洲之星(Eurostar Italia)是義大利國家鐵路所營運的國內鐵路網絡,依運行速度包括三種不同等級的車型,分別為:義大利高速歐洲之星 Eurostar Italia Alta Velocità(ES AV)、義大利歐洲之星 Eurostar Italia(ES)、義大利城際歐洲之星 Eurostar City Italia (ES City)。

這趟「周遊義大利」,總算順利完成了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nhua168&aid=13025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