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9 22:40:07瀏覽37|回應0|推薦0 | |
欽州天涯亭舊拓「蘇文忠公笠履圖」 過去常有人說,名山勝地非經文人品題、點綴,便無法彰顯其幽致,事實雖是如此,不過,某些文人學士的足跡所經,往往是出自無奈,甚至是在九死一生後的投荒歲月,其心境毫無選勝登臨的快意。北宋時代的蘇東坡,為「烏台詩案」誣陷,開始了半生的謫宦生涯,而與嶺海結緣,即其著名事例。 坡公在四十五歲時因「烏台詩案」被貶到湖州、黄州,五十九歲時再貶往廣東惠州,再到海南儋州。他所到之處,除了留下豐富的題詠,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蹟,也都因坡公而大顯;坡公的流竄嶺海,開啟了當地文教風氣,與唐朝的韓文公被貶潮州殊堪後先比美,兩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因而成就了「蘇海韓潮」的千古佳話。 廣東的欽州、廉州,自古以「欽廉之地」並稱,廉州號稱「海之角」,欽州也配合此說,而稱之曰「天之涯」,這是天涯海角的濫觴,欽廉二州,恰好都是坡公過化之地,於是後人分別在廉州建海角亭、在欽州建天涯亭來紀念他,從文獻上可以得知兩亭都有坡公遺像,且都以碑刻的形式歷代流傳,不同時期,圖像也不一致。筆者何其有幸,與天涯亭的道光碑像結下不解之緣,且以之作為部落格頭像,多年來總有見首不見尾之感,不妨就談點天涯亭像碑舊拓吧! 話說好幾年前,買了一捲未曾裱褙的舊拓圖像,題曰「蘇文忠公笠履圖」,以坡公在儋耳訪黎子雲途中遇雨,從農家借笠屐穿著而歸典故,再參坡公詩句稍加變化的「笠履」為造型。此圖右上留白處有「庚午仲冬」的三人聯名贈款;庚午,推測是民國六十八年,似乎是從家鄉帶出之故物,受贈人劉某當是買入之前的舊主,品相並不是很好,圖像中間偏左處,由上而下被蟲咬了一行大洞,估計是原主是整張捲起來收藏之故,幸好大都不在重要部位,修護之後應該略有可觀,且索價不高,也就收歸架藏了。圖像四周刻滿了密密麻麻的題記及詩詠,因未經整理,讀起來困難,到底寫些什麼也就沒去注意了。 某天心血來潮,送到一家頗能修裱古畫的店裏處理,原本以為破洞找些黑色宣紙綴補了事,那知老闆出了一道難題,要我依照古法,自行先印拓整張與拓碑風格近似的全張紙。於是買了棉花、棉紗,先製作拓包,接下來便將紙舖在陽台的水泥地板,開始施工。當時是盛暑六月天,陽台加蓋鐵皮,又不能吹電風扇,只好咬緊牙關,揮汗如雨,經過慢工細活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作品,於是找個時間送過去。詎料老闆一看,猛搖頭說不對,指說這張是厚棉紙,與原件不合,勉強不得,於是抽出一張較薄宣紙,要我回家再做作業,一聽此言,恍如晴天霹靂,只好按部就班,重新來過。 經過老闆的細心與巧手,坡公圖像終於煥然一新,除標題大字局部受損外,整體看來,仍是氣勢十足,令人讚歎。整圖掛壁舒展開來,題跋細字也就歷歷可讀,這時才發現到眼前的坡公圖像,居然是天涯亭舊拓。從題記時間前後不一來看,某些並非建碑時所刻,而是後來補刻的。 坡公像刻於碑的正中央,大字隸書「蘇文忠公笠履圖」碑額,下刻圖讚:「天涯坡仙,日光月皎。名著中華,風傳嶺表。由惠而儋,訪黎中道。乃館於廉,挽鬚留稿。帽說籐佳,鞋稱芒好。海角天涯。善人同□。」圖之下端,又刻「安州林成幹繪、北龍朱騰興鐫」兩行小字,加上建碑人署欽州知州、靈山縣知縣雙慶的題記:「蘇文忠公在儋州訪黎子雲遇到雨,借農家笠屐,畫家傳笠屐圖,作褰衣狀,公在廉州,詩有『芒鞋不踏利名場,白頭穿林要籐帽』句,畫家又作笠履圖。海角亭遺像是笠履非笠屐也。數百年來,海角亭有公像,天涯亭亦有公像。昔公撰韓公廟碑云:公之神在天下,如水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吾以為蘇公之神亦無往不在也。則勒此像於海角亭也宜,即勒此像於天涯亭也亦宜。道光乙巳夏五月榖旦,知欽州事靈山縣知縣長白雙慶敬誌。」這是碑的最基本構成。 道光乙巳,是道光二十五年,記中點出了笠屐、笠履之分的出典,更說明了「數百年來」海角亭、天涯亭都共同使用笠履圖。從文獻記載可知,天涯亭初建於欽州城東南的古渡頭,明朝洪武五年(1372),同知郭攜遷建於城內東門口。依「數百年來,海角亭有公像,天涯亭亦有公像。」等語判斷,宋代建亭時就已經刻有笠履圖,洪武時重刻,道光時可能圖碑剥泐過甚,署知州雙慶再度重刻。依常理判斷,明初碑刻到了道光年間,已經漶漫不堪,有重刻必要,於是找來林成幹繪圖,朱騰興鐫刻,終於大功告成。 這次的重刻,有欽州雙慶題記,開門見山,記其始末,為建碑重要文獻,雙慶之外,同時的當地官紳也紛紛揮毫,幾乎將整個碑面填滿,這些作品因遷就身分、長短,刻得極為凌亂,茲不拘次序移錄如次:
頻來湖海任西東。笠屐尋幽興靡窮。在山在水仙吏志,不衫不履雅人風。放懷曠似橫江鶴,寄跡閒如踏雪鴻。圖與公詩俱不朽。天涯何必嘆飄蓬。順德馮蘭題。
我游瓊海濱。洞酌清泉斞。載食通潮後。閣址尋荒蕪(洞酌泉亭,在縣治東北郭外,為公疏鑿遺跡,亭濱有祠廟。通潮閣在澄邁縣治,為公之儋過澄所登,其舊址相傳即今縣治西城樓也。予道光己丑庚寅年間,皆曾瞻謁尋訪。)。朅來三廉道,展拜觀新圖。公名震今古,遺像昭寰區。矢引為過化地,所至資楷模。行吟脫名利,詩稿傳挽鬚。芒鞋與藤屐,道貌皆清癯。海角復天涯,長留七尺軀。差勝劍南叟,團扇家家摩。不知平原君,綵絲曾繡無。□□瞻芳躅,仰止思鴻儒。祠前列講舍,亦合題景蘇(天涯亭後有東坡書院,院後即公祠;景蘇,係澄邁書院也,此間以公別號作院名,亦猶是景行之意云)。古閩後學龔耿光謹題。
□□□像嶺南多,衣笠蕭然畫未訛。刺史留心重整飾,書生盥手發狂歌。眸從海甸舒逾闊,骨到荒郊練愈磨。古貌崢嶸群仰慕,當年載酒夢婆娑(乙巳夏,雙小亭重刻畫像於天涯亭,丙午冬,予□調此邦,是逢其會,□跋俚句.....)。
七載雞棲嶺表,六旬鴻爪廉陽。海角音容俱韻,天涯冠像流芳。燕山芝巖林世榮謹識。
蘇子重陽小住時,芒鞋藤帽寄深思。遨遊遍訪名山水,???道光廿五年仲夏,欽州尉會稽章??題。
藤貌可穿林,芒鞋?足音。儋□留翰迹,海渚有知心。國子監助教南潯梁炯敬題。
箬笠芒鞋稱,行歌一灑然。山林莫樂此。遺像仰坡仙。達三唐暢垣敬題。
芒鞋箬笠影飄然,想像當年玉局仙。卻向天涯思往蹟,至今留得畫圖傳。道光廿五年夏五月,前署雲南布政司經歷李于高敬題。
海外逍遙擬謫仙,風流笠履自年年。兒嗤犬吠隨他怪,濫醉行歌暮雨天。佩芝李于瓊敬題。
先生曠代真豪雄,南轅北轍如飛鴻。少年射策向都中,父子兄弟□□□。文章□□如長虹。□時不□□□□。幾年謫宦遊粵東。芒鞋藤帽□□□,蕭然物外傲王公,□□□□□□□,我今□古服英風,瞻仰遺像□□□。願公廟塔□□□,????安州李于□敬題。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因碑刻模糊而佚名的詩作,有小注:「乙巳夏,雙小亭重刻畫像於天涯亭,丙午冬,予□調此邦,是逢其會,□跋俚句..」,時間最晚,即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冬,應是接替雙慶的實任知州。 依據旅遊資料的介紹,天涯亭在今欽州市欽州鎮人民公園內,這是民國二十四年(1925)第三度所遷建後的樣貌,因此號稱「宋跡三遷」。亭為平面六角形,各邊長約二點五公尺,高五公尺。其南北面檐口分別懸掛「宋跡三遷」與「天涯亭」木匾。亭邊另有近年的田漢詩碑:「運河滾滾入湖來,没字危亭草滿階。詞客分明懷故土,欽州何必是天涯。」此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談及道光坡公笠履圖碑的紀事,果真如此,那麼此碑恐怕早已消失於當年的十年浩劫了,由此看來,偶然得之的笠履舊拓,極有可能就是足以填補歷史空白的人間孤本吧?(戊子臘月)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