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曾作霖纂修《彰志》與掌教藍田-由新發現《金聲玉振》小冊談起
2013/01/28 11:42:01瀏覽459|回應0|推薦0


曾作霖纂修《彰志》與掌教藍田-由新發現《金聲玉振》小冊談起

 

    科舉走入歷史,相關的文書簿冊,更令人回味。手抄的制義時文、試帖詩等範本,是容易入手的小書。近日偶得臺灣史名人曾作霖文章多篇的冊子《金聲玉振》,曾的制藝時文,約有半數,此外,有幾篇鄭用錫的文字。此冊未詳抄錄時間,以曾作霖頭銜僅有「生員」、「童生」兩種推之,當在其考取嘉慶21年舉人之前,這時的鄭用錫也還沒考取進士。小冊的最大用意,便是抄錄名作,作為揣摩範本,顯然曾作霖從童生開始,就已經是時文能手,成為競相傳抄的對象,因此一因緣,就從曾作霖談起。

曾作霖纂修過道光《彰化縣志》,又掌教南投藍田書院,以是治臺灣史者,對他都不陌生。道光9年,福建修省志,於是頂司管管下司,要求各府、廳、縣同時配合修志。同年6月,彰化縣在知縣託克通阿任內,著手修志準備;道光10年7月,李廷璧回任彰化知縣,修志更為積極,聘請因械鬥案被議而掌教崇文書院的前任知縣周璽纂修《彰化縣志》。修志例有「總纂」(或稱主修)職銜,為全志的靈魂人物,志之良窳,總纂是賴。通常修志成諸眾手,各志弁首的「修志姓氏」,便會依據責任輕重分別臚列,特別是上司掛名問題,必須巧妙安排,因此所列職銜形形色色,箇中三昧,讀者或可參透一二。

《彰化縣志》拖到道光14年後彰化知縣賈懋功任內完成刊刻,因經歷數位知縣,其「纂修職銜」也最奇特。前後三位知縣,包括「陞授同知彰化縣知縣」託克通阿、「陞授鹿港海防兼理番同知彰化縣知縣」李廷璧、「彰化縣知縣」(現任)賈懋功等,列名「鑒定」,無關痛癢,只是順水人情。接下來的「總纂」,一口氣列了五位,包括「原署彰化縣知縣」周璽、「彰化縣學教諭」吳春蘭、「彰化縣學教諭」方岱、「軍功陞授州同同安學訓導」陳震曜、「教諭銜管閩清縣學訓導事」曾作霖,總纂人數之多,清代臺灣修志史上,可能拔得頭籌。吳春蘭、方岱是前後任學官,掛名成分居大,而周璽、陳震曜、曾作霖三人,則各有所司,而曾作霖應是實際的主稿者。

周璽是因案牽累去職的前知縣,進士出身,陳震曜為優貢生,兩人學養俱優,絕無疑問,問題是俱非土生土長的彰化人士,難免會有隔靴搔癢之感,文章潤飾、疑義相參,應是兩位總纂主要工作。曾作霖為彰化舉人,正是修彰化志的最佳人選。《彰化縣志》首列「例言」十四則,最末一則說是:

「昔人修志,比於作史.非有才、學、識三長者,未敢率爾操觚。況邑治開闢百餘年,兵燹屢經,銷磨殆盡。既文獻之無徵,亦傳聞之失實。惟霖小子,又何敢謬參纂輯,從煨燼之餘,網羅放失,以勒為成書乎?所賴就正者,有前署縣篆琢堂周老夫子,本學司鐸廷香吳老先生,又得邑人司訓羅小山先生,明經曾卓家族兄,選拔廖君澹如,廩生楊君騰六,增廣生楊君君穎,相與贊襄纂輯,以匡不逮,故不揣淺陋,姑為草創成編。若引繩削墨之任,謹俟大雅。」

文中「惟霖小子」為曾作霖自稱,臺灣各府縣聽志,都有發凡起例,如《彰化縣志》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可能絕無僅有,此則說明了曾作霖是整部志的「草創成編」者,「前署縣篆琢堂周老夫子」、「本學司鐸廷香吳老先生」兩位長官,只是顧問性質,其他同僚都屬「贊襄纂輯」,換言之,都是協纂。

    纂修《彰化縣志》,是曾作霖對桑梓之邦的重要貢獻,道光13年10月,修志工作進入尾聲,這時彰化縣南投保義學藍田書院興建竣事,依例要立碑紀事,於是應門人某之請,撰寫〈新建南投藍田書院碑記〉,初步與藍田結下翰墨因緣,此後的掌教藍田,當有某種程度的關聯。全文如次:

  邑治東南四十里,有地曰南投。乾隆初,始設縣丞居此,距今百餘年矣。涵濡聖化既久,文明漸啟,禮教日昌;士之有志讀書者,類多掇科名,以酬素願。於是分縣朱公,延請南北投、水沙連兩保士庶議建書院。僉舉生員族弟作雲、君俊升等董其事,迺屬霖為序勸捐。並卜地於街後東偏,西倚山麓,東面大屏,清流北護、濁水南纏,大哮、碧山遙相對峙。中開一局,形勝天成;而燄峰九十九尖蔚然在目。其東南三峰,遠插雲霄,出沒隱見,變幻無常,則八同關之玉山可望不可即;洵海外一奇觀也。夫以山川之秀,氣運日開,其磅鬱積,知必有偉人杰士出乎其間;不僅為吾邑生色,誠邦家光也。「地靈人傑」之說,殆信然歟!是則書院之建,實為盛舉。

  爰諏吉興工,經始於道光十一年冬月,閱兩歲而告成。中祀文昌帝君,後祀徽國文公朱子。即以其廳為講堂,旁居山長,兩翼廂房為諸生肄業地。外環以牆,規模頗壯。統計土木工費,共糜白金四千一百餘元。既燕飲以落之,遂顏曰「藍田書院」。謂樹人無殊種玉,蓋欲藉此為培植之區,而冀青出於藍以共與孝弟力田之科也;學者庶顧名而思義乎!

  時霖方修縣誌,士有從予遊者,因請為記,勒之貞珉,以為將來好義者勸。鄉進士閩清縣儒學教諭曾作霖敬撰,彰化縣學廩生黃春華敬書。道光十三年十月穀旦,總理生員曾作雲、簡俊升、董事柯占魁、魏良植、曾協美、廖全義同敬立。

文末有「時霖方修縣誌,士有從予遊者,因請為記,勒之貞珉」等語,得知此記實得從遊門人之請而撰,此時尚未擔任山長。

    臺灣濕熱又多地震,傳統建築容易受損,藍田書院創立十二年之後,即道光25年正月,發生大地震,又因陰雨兼旬,造成祠宇傾斜,書院半歸荒廢,於是地方人士曾和中、張春華等發起重修,共募得「白金二千有奇」,自同年五月動工,費時兩年,落成於27年冬,仍請曾作霖撰寫重修碑記。此記首段已點出曾氏與書院關係:「藍田書院在南投山麓,始建於道光拾壹年季冬,規模頗稱壯麗,諸生以時肄業其間。霖自梅溪司鐸告假歸里,庚子、辛丑二年,藍田諸君延予主講,從遊日眾,凡南北投及水沙連佳子弟皆萃是間,相與敬業樂群,以集觀摩之益。」

    「庚子、辛丑二年」,為道光20年與21年。「霖自梅溪司鐸告假歸里」,指曾作霖擔任閩清訓導事,其事載於《彰化縣志》人物志嘉慶21年丙子科舉人條:「曾作霖(廩生,祖籍晉江人。任閩清縣學訓導)」,曾作霖於道光十三年修志末期,仍在臺灣,有藍田書院碑可印證。此後數年,進行縣志刊刻,並隨時插補人物資料,最晚者為道光16年3月抵任的職官資料,曾作霖的敘及閩清訓導職銜,當在此以前;惟據下引示諭,曾作霖之任官閩清,早已發佈,因修志留籍緩赴,大約遲至在道光16年始就任,19年告假回臺,道光20、21兩年,應聘為藍田書院主講,時間明確,解決曾氏掌教藍田之疑。

    其次,關於曾作霖籍貫,僅見道光《彰化縣志》記載:「祖籍晉江人」,令人困惑,歷來推論其籍貫者約有南投、鹿港、晉江三說,晉江是祖籍,絕非出生地,證以道光27年鹿港同知告示文書,南投、鹿港、晉江三說,沒有一個是對的。道光26年(1846)間,沙鹿竹林莊生員曾安國,稟請北路理番同知示諭栖港街佔地蓋屋者須向業主納稅一案,意外透露乃父曾作霖修志及任官閩清事,證實曾作霖為沙鹿竹林莊人,解決其籍貫問題。

    依據示諭之外其他文書記載,早在乾隆38年(1773),有漢人吳堺自備工本,與陳福、王三錫、吳日燦(堺弟)合四股向遷善南北社番通土李友從等給墾開塭,年納番餉五元、菜魚五十斤為酬勞於,吳家歷管塭地四世,經七十餘年。道光初年,吳堺之孫吳色始將塭份分賣竹林莊曾安國,後因發現新港路,可寄泊船隻,乃由其父曾作霖乘修志之便,赴北路同知稟繳圖說,詳注該灣可以泊船,由此鰲栖港乃日益發展,且有店鋪侵占曾安國塭界土地,而有稟請出示、不得抗納租稅事,該示諭原為梧棲耆宿黃海泉所藏,為印證曾作霖籍貫重要文獻,全文如次:

      署臺灣北路理番駐鎮鹿港總捕分府為示諭交納事,据生員曾安國稟稱:竊 以物物各有主,非吾有則一毫莫取;地必徵租,既築室則基稅是□,此古今之通例也。□沙轆鰲栖港街向本海濱斥鹵,置為無用荒埔乾隆三十八年間,居民吳堺等向遷善南北社番通土李友從等給墾開塭,永為己業,歷管四世,□今七十餘年,道光初吳堺孫吳色始將塭份分賣曾家合管數□,會逢大水為災,漂流大木到此,連年沙壓壅積為汕,內結成灣,適有曾培世一船遇風,先入寄泊,乃知該處新開一港。時安國父作霖留籍修誌,未赴閩清學任,經赴前陞憲王稟繳圖說,詳注該灣可以泊船,嗣後小船時來寄泊,近處民人遂依塭仔寮庄暫蓋草屋為棧貯貨。迨道光十二年後,灣日徙而南棧始漸遷近塭,從此船來日多,屋亦日□日眾,十年來幾成街市,強半在安塭界。時安父在閩清學供職,經安胞叔曾玉輝赴前憲稟請飭差諭納在案,時猶草屋多而瓦店少,及安父回籍以還,該處多被回祿燒燬續蓋瓦店,皆在塭界,日新月盛,而歲不同,居然成一聚落矣。去秋忽於塭前新開港門,船可直入寄泊,亦如鹿港新開一口,是皆德政覃敷,故山川鬼神,莫不效靈也。但鰲栖去鹿四十餘里,該處良莠雜居,其忠厚守分者,明知此地為安塭界世業,久思向安給單納稅,以免爭端;其狡詐者,尚觀望不前,獨不思業各有主,全憑印契,地必納租,無容爭佔,此安所不得不繳契驗,叩懇給示諭納也。伏乞電察施行沾感切稟等情,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示諭交納,為此示仰鰲栖巷街舖戶暨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如有起蓋店在曾安國塭界內者,務須認向該業主生員曾安國給單納稅,毋得影藉抗納情事,倘敢故違不遵,致被指稟定即嚴拏究追,凜之慎之,毋違!特示。道光貳拾陸年陸月 日給。

    曾作霖為臺灣史著名人物,不僅以纂修《彰化縣志》與掌教藍田書院,膾炙人口,且為嘉慶丙子科舉人,一舉成名天下知,如此傑出之臺灣本土人物,其出生地居然埋沒於歷史洪流之中,因新得曾氏時文小冊,因略論其事蹟,旁及籍貫問題,多年懸案,竟得迎刃而解,真是不亦快哉!(壬辰臘月)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