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03 19:23:29瀏覽13613|回應9|推薦78 | |
. 【踩著虎尾的男人】 . 黑澤明1952年名作「踩著虎尾的男人」,短短不到一個小時,卻好似走了趟人生之憂喜悲歡,以及日本文化最神秘之幽微處。那位風趣腳伕雖是配角,卻是黑澤明所有作品裡最重要的配角,缺了腳伕則不成作。另一幕是家臣弁慶棒打主公源義經這段,關口守將(藤田進飾演,亦黑澤明處女作姿三四郎的主角)以閉目表現出深深之哀傷,鏡頭隨後輕輕帶到他的雙眸,讓觀者十分動容。出關後,一片深山野地裡,弁慶長跪於主公源義經面前請罪,有別於其他同伴因順利突圍的雀躍,電影的氛圍一下子來到階級嚴謹的主從關係,所有的時間此刻像似完全靜止,或急凍,相信幕前的觀眾已有人開始哽咽。
.
可能是「踩著虎尾的男人」在1940年代完成後,受到日本電影審查官的刁難與惡評,他們認為該片情節與傳統形象有異。後來在1952年重新受美國佔領軍審查官青睞,而得到上映機會。黑澤人生幾度欲尋死,尤其是作品「電車狂」票房失利後,整個人就好像完全當機一般;但幾年後「七武士」等作品又受社會主義的蘇聯青睞,雙方合作在西伯利亞寒地拍出「德蘇烏扎拉」,此片在國際影展獲得好評,也是我喜愛的作品。
.
.
武士弁慶長跪主公源義經面前,以示情急虛演棒打主公的罪無可恕。 一行武士假扮僧人欲通過關卡,全仗弁慶臨危不亂。 瘦小的挑夫可說是整部作品的靈魂人物。 幕末,挑夫酒醉醒來發現武士與源義經已離去,旁邊留下不少酬銀。 挑夫大難不死,興高彩烈,在晚霞為帳的山路間跳起舞來。 . . ..............................................................................................
.
.
【日本社會的種姓歧視】
.
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廢武士制度,頒行新憲,明令不許出現部落民(非人、穢多)歧視,但歧視至今無所不在,某些日本人甚至透過管道購得部落民6000個村落位置、姓氏資料等,藉以阻隔通婚的風險,但300萬部落民生靈是活生生的存在,這突顯日本社會的「種姓制度」與不公不義。早在1940年代,日導演木下惠介即已改編島崎藤村1908年小說名著,而拍攝完成電影『破戒』,以突顯日本社會長久存在的部落民歧視問題。時至1962年,日本導演市川崑再接再厲重拍一次,仍難以改變這歧視。
.
木下惠介於1948年作品版本,電影幕啟即以文字強調自由與平等、人權之尊嚴,同時扼要描述歧視非人、穢多的日本社會現象,值得找來一看。非人者,多以乞丐、命理、監獄看守為業;穢多者,刻板印象以屠宰、殯葬為業。他們就算奮勉勵學往上爬昇,仍難以在日本社會立足,有些人甚至因此淪落黑道,游走在社會的邊緣。
.
.
.
.
.
.
.
.
.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