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與科學的異同(3)
2011/03/04 09:48:26瀏覽227|回應2|推薦8
         梁乃崇 教授
學佛之路開始啟動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去接觸佛法。我就去看《六祖壇經》,然後又知道,胡適批評《六祖壇經》是偽造的,他從敦煌石窟裡面得到了一些什麼。所以我就去圖書館,把胡適對於敦煌石窟,有關禪學研究的資料,全部調出來看。也去看了胡適跟日本鈴木大拙在夏威夷召開東西哲學會議,互相間的辯論。    
   因為我怕自己又糊里糊塗,接受了一個不正確的東西,所以把他們裡面有爭議的,盡量把它搞清楚。這個禪學,到底在搞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莫名其妙的歡喜呢?我就想去瞭解這些東西。當時我已經看出來胡適對禪一點都不懂,他只是考證歷史;鈴木大拙懂。 我曉得這個人懂、那個人不懂,可是我自己還是不懂。對啊!這是什麼東西?那個時候看了《六祖壇經》。《六祖壇經》裡面講到一個事情,就是六祖寫完他那個有名的偈子以後,五祖就把他找來,到房間裡面單獨教他《金剛經》,教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六祖就大徹大悟了。
      我在想這個是關鍵,什麼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但是我還是不懂呀,什麼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沒有人懂啊。看過《六祖壇經》的人就知道,六祖聽了《金剛經》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徹大悟了,就說出:「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何其自性本自清淨。」馬上就說了這些。    
   我就在想,這個裡面是什麼東西?關鍵點就在《金剛經》。但是只曉得重點在這邊,還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不知道。只是好像做研究一樣,慢慢找、慢慢找,找到重點了,但是那個重點是什麼,還是不瞭解,那個秘密並沒有解開。但是對我來講,已經開啟了一個學佛的路,我就很有興趣要去瞭解它。我就找書看、去學、東問西問,有人喜歡佛學的,就去找他,成為朋友。或者是有什麼大師來要講什麼,就去聽。就是找機會去親近佛學。因為我已經知道,重要的東西在這裡。

※遇到華藏上師

    但是這樣子學,還是沒頭緒,還是沒有瞭解。就在那個時候,就認識了我的師父,就是吳上師,我們現在稱他華藏祖師。認識了他,我就跟他學,他有一本《金剛經講義》,一般人看他那個講義,覺得他寫得不清不楚,但是我看了以後,如獲至寶。我在他那個講義裡面,就懂了《金剛經》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我懂了。這句話一懂,前面所有的謎題都解掉了,答案已經有了,我完全懂,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這個懂是非常深的,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在今天教給大家,說我到底是懂什麼東西,其實講不出來的。但是我還是儘量想辦法,講出來給大家聽,能夠了解多少就算多少。主要有兩個東西,是什麼呢?無住,所以另外一個狀況就是有住,無住、與有住的差別。什麼是無住?我要講無住就很難,但是有住就很好講。什麼是有住?必須要有假設,我才能夠證明定律,這就是有住。住在哪裡呢,住在假設上,這就是有住。無住是什麼呢?不需要有假設,我可以證明定律,我可以生出定律來,不需要假設。意思是,上帝也可以不要。
     如果住在這個上帝上面,我就可以證明基督教出來。佛法是什麼呢?沒有上帝,什麼都沒有,空性、什麼都沒有。生出一個什麼呢?生出佛法。所以佛法是無所住而生心,那個心就是佛法。差別就在這裡,我能說的話,只能說到這裡,沒有別的說法了。
      科學是不能夠以無住、沒有假設,而去證明定律,這是不可能的。科學必須要有假設,必須住在假設上面,所以科學整個是有住的。還有其它的宗教,要有信仰對象,那也是有住的,所以這兩個是旗鼓相當的。佛法不同,佛法是無住,祂沒有假設,可以生出佛法來。生出的佛法,就是生出來的心,那就是佛法。用有所住而生出來的心,是科學的定律,無所住而生出來的東西,就是佛法。所以關鍵點就是有住和無住,這樣子我把它分辨出來了。
      大家可能會要問一個問題。我當時自己就問這個問題:「可能嗎?無住是可能的嗎?這個應該不可能吧,只有有住的狀況吧,哪裡可以無住呢!有這種情況嗎?」我當時就問這個問題。我問這個問題,我馬上可以給自己回答,無住是可能的。
  我們常常也在無住的狀態下生出心來,為什麼可能?我們都有靈感,靈感沒有根據、任何假設,自己就這樣生出來了。我們有很多直覺,就是知道;原因、理由,不知道。這種事情很多,所以我們是有無住的狀態。再說一句,這個假設怎麼生出來的?這個上帝怎麼生出來的?無住生出來的,對不對!所以,無住的狀態,是一個更根本的狀態;科學那些假設,它是從無住生出來的。它可能不是從無住生出來的,但是你去推算的話,推算到最根本的時候,它還是從無住生出來的。很多那些假設,它得到假設的時候,可能是第N個假設,第N個假設可能是從第N個假設生出來的,是從那個假設生出來的,但是你推到後來,假設,一定是從無住生出來的。這個不但可能,而且實際的、真實狀況就是這樣。
       當我瞭解到這裡的時候,你說我還有什麼辦法不接受佛法?沒有辦法,我已經沒辦法不接受佛法了。同時我也知道,我從小想知道的真理,原來在佛法裡面。所以我轉變成一個真誠的、也很努力的佛教徒,或者一個佛教的修行者。這個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提前退休。物理的工作,研究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嘛,都是有所住的心啊!無所住的,才是重要的東西嘛。
所以我提前退休,專心來做佛法的工作。這樣的一個轉變,沒有一點點勉強,是很真誠的,在為真理而奮鬥的一個歷程。大家如果知道了這個故事,應該就不會覺得我是一個奇怪的怪人。怎麼搞的,佛學是一個迷信的東西,科學是一個很明智的、最合真理的東西,你這個人怎麼搞的,放棄了明智的真理,去接受了這個迷信的東西。這到底怎麼回事?我相信,聽完我這樣子的過程,不會有人有這樣子的想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born&aid=4944022

 回應文章

Vittoria
苦因於惑業,業惑由分別,分別由戲論,戲論依空滅。
2011/03/04 14:59

梵文裡無與空是不同的兩個字

無是沒有;但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是指自性不可得或無自性。

自性在佛教的定義裡是指:自有的,獨存的,常在的。也就是說這個存在是不需依他

而有,而且可以常存不變的。如神學著所稱的上帝。佛學以觀四門不生的邏輯輕易就

駁斥了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佛陀兩千多年前的種種言論正漸次被現代科學證實中!佛

學是門科學的人生哲學。是值得研究探索的。

金剛經文義艱深,教授的心得看法確有其獨到一面。在此也提出一點自己小小拙見,

以供同修參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或可解釋為執著或立足於世俗的一切。

而心則為無相菩提心。如此或許同修比較容易明白些。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5 08:17 回覆:
哇~~
你說得好~
尤其是後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解釋,
一看便懂~ 贊嘆~

花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治學
2011/03/04 13:37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此之謂也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6 08:45 回覆:
是的~這是儒家~
中國的讀書人大抵如此~
科學家也是有為者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