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與科與的異同(5)
2011/03/04 23:40:16瀏覽432|回應11|推薦8
 師:我想請問一下,我講的這些相異和相同,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我講這個相異的地方,你們覺得「咦!沒有相異啊!」,我講相同的地方「咦!這好像不是相同呀!」有沒有這樣子的問題?

問:剛才您提到永恆的生命,佛學不是常提到無常?
師:是,無常就是生滅。
問:生滅應該在…
師:就是無常。
問:可以放在左邊嗎?因為佛經也常提到…
師:哦!是有,對的。不過我這邊要講的是,科學裡面沒有永恆,佛學會提到永恆。沒錯,生滅是佛學裡面有的,講無常啊、生滅啊,是這個樣子。但是佛學還有永恆,所謂永恆就是不生不滅,這個部分在科學裡面是沒有的。科學裡面,認為壽命最長的東西是質子。所有宇宙裡面的東西都會壞掉的,壽命最長的就是質子。所以有人就想要測量,質子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質子的壽命大概估計是在10 31年到l1033年,這是非常長的壽命。不管是多少,反正不是永恆嘛,所以這是可以測量的,是可以估計的。在科學的觀念裡面,認為這個宇宙是會壞掉的,會生起、也會壞掉。比這個宇宙壽命還要長的,就是質子,但是質子的壽命也是有一個限度的。

問:我們學習的時候是用英文的,麻煩您提到物理學的名字時,可不可以用英文名字。因為我學物理的時候,都是用英文的。
師:哦!這樣子。我的英文不怎麼好,抱歉。譯:剛才提到的質子就是proton。Proton的壽命,比宇宙universe還要長。
師:那霹靂說呢?譯:就是Big Bang,有學物理的就會知道。對稱性原理就是Conservation laws
師:是守恆;不是對稱,對稱是Symmetry。

問:請問能量有壽命嗎?
師:能量一定有壽命,因為能量的單位裡面有時間。
問:有時間的話就是…
師:就有壽命。
問:我印象中,好像有一個定律叫做「物質不滅定律」?
問:那個是不是科學?
師:是科學。
問:那不就是等於永恆?
師:那個不滅不能等於,那些守恆律都表示不滅,但是都是有條件的。
問:也就是您說的假設。
師:對。那個條件一不存在,就沒有了,這樣子。

問:謝謝。
問:請問一下,《金剛經》…

師:我本來要用的例子是管理學、不是科學,不過現在的管理學也算科學的話,這個就用上了。我本來想寫的是:「管即不管」,什麼是管即不管?企業管理學裡面提到,最好的管理,就是你不用管他,他自己管理自己,這是最高明的管理。管即不管,要管到不要管。這是企業管理學裡面自己提出來的,「管即不管」就是《金剛經》,《金剛經》就是這樣的東西。

問:老師,可不可以稍微講一些有關靈魂的東西。
師:沒錯,接下來我就是要講這個東西,所以先不回答。還有問題嗎?

「能知」與「被知」是同時存在又互相對立

  沒有問題了,我現在就講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所謂的「能知、被知」,這個在佛學裡面原來就有的,它就是所謂的「能所」。「能所」這個東西,就是我現在所說的「能知」和「被知」。我用「能知」和「被知」這樣的語言,大家比較容易懂。如果講「能所」的話,恐怕解釋了半天,大家還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處在「能知與被知」這樣的關係當中。比如說,我今天在這裡演講,我講的話你們聽見了,我講的話是被聽的,所以它是被知;而你們聽見這些話,這些話被你們聽到了,所以你們是能聽。我站在這裡,你們看見我了,我是被你們看見的,所以是被知;而你們是能看,所以你們就是能知。所以我們在任何一個狀況下,都有所謂的「能知與被知」這樣的一個對照關係。

      我現在再舉個例子,比如說這本書,我手把它拿住了,我這樣一拿,這本書是被拿的、而我的手是能拿。所以我的手是屬於能知,而這本書是屬於被知,這個關係是普遍存在,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之間,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樣的能知與被知的關係,是我們很根本的一個關係。

能知與被知的這個關係,我們講得更抽象一點,還有一種,比如說,我今天在講「佛學與科學的異同」這樣的一個題材。這個內容是一些想法、一些思想,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也被你們知道了?所以這個想法也是被知的,而你們知道這些想法,你們就是能知。在我們的思想這一個層面,也有所謂的能知與被知的對照關係。能知與被知的這個關係,只要早上你一醒來,眼睛一睜開就發生了,就存在了「能知與被知」的這個關係。

現在我再把它講得更清楚一點,我們把這個世界,看成就是有這兩個對照關係;一個被知的東西,它就不是能知;是能知的時候,它就不是被知。這兩個是同時存在,但是互相對立的。狀況就像什麼呢?就像一塊磁鐵,一邊是南極、一邊是北極,這樣一個磁鐵,你把它切一半,能夠把南極和北極切開嗎?切不開的。你把它切一半,切開的地方就又變成南極、北極,你怎麼切都切不開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born&aid=494676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Vittoria
平心靜氣
2011/03/15 13:04

正信不屬於我;我更不是正信本身。

格主您鑽牛角尖了啦!

現在的情形,就好像格主po了一家您覺得很棒很好吃的牛肉麵店來分享給朋友知道。我看到了,跑去吃,回來告訴您:這家沒有某某雜誌上經票選第一名的那家好吃ㄛ,因為這家用的是冷凍牛肉,選用的牛肉部位也不對,火候配料也差了點...........結果格主也不去那家店吃吃看求證一下,就氣呼呼的跳腳說:你有必要這樣批評我的牛肉麵店,來彰顯你的那家好嗎?你憑什麼說你的那家是第一名,我的這家就是爛!我才偏不去你的那家吃!

唉......牛肉麵店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第一名也不是我封給它的,我更沒說您提的那家就是爛,也不會因認同那個第一名的店,就讓自己的人格高尚.......我只是很努力的解釋給您聽,那家店好在哪裡,為什麼會被票選第一名,而既然您有心想學做牛肉麵,何不學最好的,如此而已。

格主,世間事若都如您所想,不是白就是黑;不是正即是邪,那麼的了然分明。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紛爭會發生。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壞,其實全在當事人的存心如何。如批評這事。如果你的著眼點是為對方好,又真能提出更好的方案給對方來改進現況,那何錯之有?錯只錯在提出的方式不夠恰當,智慧力不足,造成格主的種種誤解,致上深深的歉意。

您提到蓮華生大士的那句話,那是句需要用心去體悟才能全然了解的話。他絕不是在否定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就像四依止裡說的:依義不依語。是一樣的意思。要人循指得月。但證悟的境界,不可說卻又還得說。所以在真正得月前,那根手指頭還是我們唯一的依循。

我不知道格主您對印順法師的著作熟不熟,他的“成佛之道”可對佛學全貌提供一個概念。是很好的入門書。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15 19:24 回覆:

        這星期我一直很忙,要忙到下星期一,本想下星期一再回你,但有些事不能不說,其實我在前面也都說了嗎?:「一切隨緣,沒有免強!」

       我沒有向人家一定要說我們的好!你標榜你是正信,我也沒有說不好~我也沒有你信的佛教是正或邪,好或不好~~ 我也沒有批評,我也沒有拒絕,不是說「隨緣就好」嗎?這是我始終如一的態度,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

     什麼「氣呼呼~」「我偏不要~」   這是都是你加諸在我身上的認定,你自已說的,不是我的態度,也不是我的認為。不是黑就是白也是你對我認定,同樣的,我的想法也不是你這樣的認為~~

我在意的是你的態度~~何不放寬一點?

你用這個吃牛肉麵的例子,如果以「識心」來學佛,可以說得通!如果以「菩提心」來學佛就不對了!這就是「分別心」,分別這個那個,這個是顯,那個是密;這個不好,那個較殊勝;這個是外道,那個才是正信……,這個就是分別心,以分別心來學佛是不能入道的,學佛不是在像吃牛肉麵一樣比那家好吃!

      好不好吃隨人認定,自已的認定才算!不是人云亦云的口碑,打坐的人不能說人家老實念佛的人不夠高竿,修密的人也不能嘲笑的禪坐的人是木頭!各有因緣喜好,怎能批評?隨緣就好~

     「因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就是有所住了!有所執著了,才會這麼心急,一定要這樣那樣!再退一步來說吧,如果真要以「識心」來說,以這樣講也會比較適合:

「這個牛肉麵不錯,就是味道跟我不對味,改天我帶你去試試另一個口味,如何?」,這樣別人也才能聽得下去,而不是一開始就否定,就這就是要先了解眾生心,不了解眾生心怎麼度?

學佛之人切忌多心雜念,以為學越多越好,用識心學,所知障越重~~

好了~~你不要急著回我,我要準備重要的事!下星期再回好嗎?

這也順順看看你有沒有耐性~~


Vittoria
您邀請我來,所以我來。
2011/03/13 21:06

既然不被歡迎,當然不會賴著不走。

我從頭到尾,沒有在跟您爭辯什麼。只是努力嘗試著去讓您及點閱的朋友,看可否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認識看看,什麼是正信的佛教。已盡力,能力如此,就隨順因緣了。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13 23:02 回覆:
彰顯自己,不必否定他人~
這才是 彼此的尊重,我及其他網友會不會到
你推薦的網站去,這也是緣份,隨緣就好~

我沒有不歡迎你,只是不喜歡被否定~~如此而已。
你標榜自己是正信,那我呢?
我師父呢?是邪?
那我怎麼會信服?將心比心~

蓮華生大士言:「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下就是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這個才是佛菩薩要修行者所要做的!
共勉!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14 08:42 回覆:
你來與不來隨緣就好~~ 你來我歡迎,你不來也沒關係~
「嘸來嘸去,嘸代誌!」
來來去去不必執著,網路乃虛幻世界,話語論述對佛法來說皆是虛假不實的戲論!
我不知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你不知我是圓是扁,是方是正,
無來者、無去者、無論述者,三輪体空,一切歸零,無所罫礙~~


Vittoria
格主請息怒
2011/03/13 00:55

那天趕著六點的班,匆促中所做的回應,用字遣詞過於草率,我為造成格主如此的誤解道歉。

格主說我執著,是很正確的啦。我只是個還在學習還未覺悟的凡夫,怎麼可能會沒有執著。我說我常對年輕人提說那三種人的分類,因為他們的人生才正在開展,希望他們會去善用別人的經驗,來免去人生路上可避免的跌倒碰撞及繞冤枉路。在這兒提,也是一樣的用意。 我總希望別人可以不要去犯我曾犯的錯誤,那是我還除不掉的執著,所以我八十好幾的老媽總還罵我雞婆,好管別人閒事。

格主容我說句坦白話,您真的對佛法有許多誤解。像說信解行證。證就是印證涅盤解脫(目標),而信解行則是達到這目標的過程(修證)。當你開始對佛法有一絲相信的時候,你會想去進一步的了解它,而越了解你就會越相信它,等到你的信解到某程度時,你就開始有去實行它的動力,而在實行中,你又會碰到不解與窒礙,所以你還得用功做更深刻的了解,而這更深刻的了解又強化了你的相信。就這樣的周而復始中,你的窒礙沒了,你心中了無疑惑了,於是你得證了。所以雖說信解行是次第,實無絕對的次第。因此,學佛是要解,行並重,不可偏廢,亦不可偏重。也就是說,如何將學來的觀念,實際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依佛法說,世俗與聖義,雖有它的不同,但決不是矛盾到底而衝突的。依世俗悟聖義,而聖義是不礙於世俗,成立情智和諧,真俗相成的人生觀,這是佛教的基本立場。

格主,我若是真要來踢館,我就直接攻訐梁教授說法裡的許多不合理及矛盾處。我不是的。那不是我的目的。佛法兩千多年來,歷經多少先賢前輩,以及不同部派間的辯論,可說已達到一個顛撲不破的共識。我回應的目的只在引起注意。因梁教授的說法有太多是自己的意見,背離這樣的共識甚多。您及來點閱的朋友都是知識分子。都有能力去接觸了解到不同來源的資訊,也都有思考及判斷能力。提供網站只是方便各位得到我所學部分來源,以供各位參考而已。

格主,我說過,我談論的,不是什麼修習方法的高下或殊聖低劣。我談論的是知見上的正確與否。知見正確,由什麼法門入手都是對的,好的。 

佛法講四依止: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智不依識

希望格主能好好了解這四依止的真正意思,明瞭究竟是誰在誤導眾生?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13 11:40 回覆:
      你也執著,我也執著~ 即然都是執著,那還有什麼好辯的?都是戲論~~

      人間的事,的確需要前人的智慧,可以減少錯誤!那是入世智慧,但學佛修行這個條路是要体證的!前一部份是出世智慧,後一部份是入世智慧,出世智慧不是別人的智慧就可以撿來套用的,佛菩薩是有講的,如心經,就是從頭到尾講完了遍的,但最後還是要自己去行、去證的!不是靠講、靠理解而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佛教佛法,弟子沒有去体證,佛講再多,佛還是佛,弟子還是弟子,眾生還是眾生,佛沒有辦法為弟子体證!眾生拜佛拜經,佛還是佛,眾生還是眾生。

       你講的: 「說信解行證。證就是印證涅盤解脫(目標),而信解行則是達到這目標的過程(修證)。…………這是佛教的基本立場。」
這點基本上我們沒有什麼不同,要解要行,在行一定會有問題,還要再問,但重點來了,要問誰?

       當然是要問自已的師父、上師…等等,不是在網路上到處學到處問,初機學佛之人,可以問善知識,但我們不是別人的師父、上師、善知識,不要輕易的給人答案,這是要背負因果的,講對了就好!講錯了怎麼辦?要講當然也是要依經解義,但是經文那麼多,也不是依經講就對了!佛菩薩都是證得才講這些話,而且還看對像講,不是每一個人的答案都一樣!,給這個人的答案,對另一個人來講未必適用,所以「四依法」給未世眾生一個依循,所以除非背離佛法教義是邪思、邪法、邪行之外要駁斥,如果有十足的把握可以駁斥,不然最好就是保留、尊重,因果自負,個人隨緣就好!

       我不會有事沒事去說外道不是,也不會去跟什麼其他佛教內一些不一樣的去辯論,我把自己修好才是我的重點,其他的都採取保持距離就好~~像國內也有些什麼宗派的,我不認同,但我也不會去挑戰,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自己該做的事,這也是我對你的建議~~

        我想你會急著想回覆我!請稍安勿躁!我最近很忙,麻煩你一個星期後再回覆,
我忙完了再回覆你~

Vittoria
人間佛教
2011/03/10 17:55

格主如此執著,就隨順因緣了。只可惜了格主身為知識份子的機緣!

話應就此打住。只鑒於點閱的朋友不少,還有一點小小心得要分享。所以請格主忍耐一下喔!

佛經典並不是如格主所想,講得是些天馬行空,不切實際,或艱深難懂的理論。佛學其實是很《人間》的,很實用的。當別的宗教只告訴你,把自己交給神,神會替你安排一切時;佛告訴你做自己的主人,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不會說你的順境是神的賜與,請感恩神。而你的逆境困苦,是神對你的考驗。佛告訴你,人生為何常常是不如意,苦迫的。並教會你如何去面對處理。不是只告訴你不要執著,請放下,他告訴你人為何會執著,該如何放下。所以當佛的觀念漸漸在你的腦海裡生根了,你會發現自己變得豁達與容易快樂。這就是佛學的可貴平實之處。

我常跟年輕人講,人大致可分三種:聰明人,平常人,跟傻子

聰明人會吸取前人成功的經驗,讓自己盡量不犯錯,所以成功的快,

平常人犯了錯知道改正,也會成功,但慢了點。

傻子是一錯再錯,不知改正,所以永遠不會成功。

格主講實證,佛經講的就是佛的實證,就是他亟於分享給世人的寶貴經驗!

格主跳過聞思修慧,直接講證,ㄣ...........只能給予我最深的祝福了。

點閱的朋友,若對佛學感興趣。http://www.middlepath.ca/ 上頭可以聽到基礎的佛學概念,禪修概念,及金剛經解說。主講的法師來自福緣佛學院,目前在UofC修宗教哲學博士。我的email: vittoria0806@gmail.com  歡迎各位來信交流討論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11 11:26 回覆:
我說我重點擺在實修實證,並不意謂我跳過聞思修慧,
我不是說了嗎?信、解、行、證,解也是很重要的!
解到一個階段就要實修了~不是像善財童子一樣的「且慢拔箭」!

「什麼經典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這是你講的,
不是我講的 ,也不是我認為的!對於經典我不會這麼認為,
經典是法寶之一,是尊重的!但我也不是因此就要去看完大藏經~

你講的例子是世間法,佛法有一部份是入世法,可就不是你講的那樣!
入解說門是無學的,出菩提路才是有學的!
自在解脫就要自性自度,這要有無師智,「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出菩提路才要學世間法度盡一切眾生!這是大乘菩薩要學的!高如蓮師都要
去學五通六明!
「學佛不是佛學」跟「學醫不是醫學」絕不要混為一談!
一個是「出世入世法」,一個是存世間法!怎麼對照?所以在網上說法論道還是要小心!不要去誤導別人還不自知!這是我給你很忠心的提醒~

我只是強調個人因綠,八萬四千法門,各有器機各有方法,去做就對了!尊重就對了!各人有個人的因緣,能聽最好不能聽不能勉強~隨緣贊歎就好!
不要有分別心!如果人家真心的想請你教他,這時教他是最好的!這就是所謂的「隨緣攝受」!而不是到處上網踢館挑戰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人家未必會信服!基本上對眾生的了解就不夠,怎麼度化?

我也不跟會人家講:「你這個不好哦!你這個小法哦!你這個不夠殊勝哦?
我這個比你好!比你行!你要不要學學?」我不會講這個!
除非他是「不如法」、「邪行」「邪說」那另當別論!否則自己還沒修好之前,我忌切好為人師~ 這是要付因果與背業障的!

我也說過只要「被知的就不是!」嗎?是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現如來」,怎麼會執著呢?連最後證到佛果都要證無所證!一無所得~ 一抓取就不是!修行人修持到一看到光啦!看到佛來了!見到種種異相都不能執著,即使是真的也不能執著!
「法尤當捨,何況非法?」一執著就會著我相、我慢、就會著魔,豈不要小心?

我的重點是實修實證,不是只有證!沒有修怎麼證?也不是整天講口頭禪就是修就是證!

倒是你要我接受你的觀點!沒有接受我就是不對!這個就是執著了~~
你的「執著」明明顯顯的顯現出來~~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Vittoria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2011/03/09 13:49

聊了這麼多天,才知道原來格主的盲點在這兒呢。

佛陀證悟後,初轉法輪,講華嚴經,才21天,改說阿含經。因華嚴經太過深奧,除入地菩薩外,不能為眾生信受。所以佛陀廣開方便,設下八萬四千法門,用以收攝不同根性的眾生入佛法之門 。這樣的法門間,自然是無有高下之別的。

但把引眾生入佛法的門徑認識成證悟之法,那真的是很嚴重的誤會。佛以各種善巧誘使眾生進入佛學領域,再漸次引導深入。試想,修念佛法門的人,不修般若,如何達無願,無相念佛?修淨土法門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還是在繼續聽經聞法,為的就是要徹底了悟佛說,證佛所證。所以楞嚴經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我說究竟是對著方便說。是依對佛理認識的深淺上説。金剛經也還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當然那是對空性證悟的深淺上說的)。我上回提的大乘三系,比之佛陀證悟的實相,也還是方便。前兩者是比較直接悟入,但說有一個真如不變的自性者,觀念上則需轉個小彎。所以佛陀才會在愣嚴經上特別提醒。那也是為何我看完梁教授演講實錄後感到憂心的原因喔!

格主說您是學佛不是要研究佛學,那是玩文字遊戲啦!那才叫文字障呢!哪個醫學系的學生可以說:我是來學醫不需醫學?學音樂的可以說我不學樂理?學佛就是要懂佛所說的道理,並以證佛所證為終極目標。將佛所說當一門學問來研究思考,只是該有的基本態度而已...唉唷!對老師講這樣的話好像會很失敬ㄟ...........

總之,只是想鼓勵格主繼續深入佛理,不要將觀念就停在那裡。佛說:離三解脫門,無道無果。那其中的空解脫是觀一切法,由因緣而生,自性本空,無作者,無受者,如此通達者,能悟入涅盤。金剛經不也說:若菩薩能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格主已入佛領域,莫要一張到高雄的票,台中就下車喔!

我的英文名是Vittoria不是Victoria啦!格主講得好像女人就應該很無俚頭?這樣有性別歧視的嫌疑喔!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9 15:41 回覆:
哈哈哈~~
有歧視女人之嫌,我要改進~~~

你我只間沒有什麼看法相左,我的重點擺在實修實證,
如此而已,佛法的体證重於理解,信解行證是一個步驟~
解當然重要!但是重點在行與證~~

這是我強調的,個人執著觀點不同,但沒關係,
一心向佛就好~~~





Vittoria
佛說:我今甚深之法,難曉難了,難可覺知!
2011/03/08 13:37

佛法,是對於人生向上發展以至完成的一種實踐。除了廣行也需深觀。知見正不正確非常重要ㄟ!

佛學是門吊詭的學問。學其他東西,你一旦懂了就是真懂了。可佛法不是這樣ㄛ!一個道理剛聽似乎淺顯易懂,再細思,原來還有另一層涵義,以為懂了,可一段時日後又發現那兒還有一個更深的道理,之後又領悟到不同層次的東西,然後,然後完還有然後.....就這樣,貢高我慢心不敢有了!對佛陀的敬畏也只與日俱增。

我聽聞佛法時日並不長,大概不過四年左右而已。格主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那全然是我不過半年前的想法。我常對師父抱怨:你們佛教很討厭ㄟ,搞一堆讓人看不懂的名相,道理懂了好好去修就好了。這幾牛車的經書是徒增文字障!

師父很慈悲。他解釋佛學裡的名相,往往有它特有的涵義,不是輕易可解釋得完整清楚,所以只好保留。而學佛重修,因為習氣不是一日得來,所以也不是一日可去。佛理太過深奧,已超越文字語言所能表達,不能說可是還得說,所以需要幾牛車的經書從不同面相來解釋。佛法說聞思修。聽聞得來的道理,還得經過思考,分辨,過濾,整理才消化吸收。這文字語言的東西是要障你心,還是明你心,就在自己了!

很感謝格主提供如此好的機會,能讓我把讀到的一些東西做一個整理。也很抱歉,沒能力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說得簡要易懂。扯了一堆佛學名相進來,讓人看得心生厭煩。感恩格主的耐心與包容喔!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8 15:38 回覆:
我是學佛,不是佛學~~
我是學得怎麼修行成道,不是把佛教當學問來研究~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重點就在「自淨其意」,這個自淨其意可以是止觀,
可以是念佛法門,可以是觀想;可以是持咒、可以是修密法,
八萬四千法門,個人對機而行,無有高下,
有高下之分就是有分別心,這是學佛者之大忌!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
自性平等而住,這是修行人的基本修為。

吾人對任何法門,任何修行人均應贊歎支持,不管是小乘、大乘、密乘,
均應平等對待,乃個人夙世因緣及根器所致,各有其學習去處,
不應勉強,隨緣贊歎就好~~

檢驗自已是否比較慈悲了嗎?心更寬了嗎?心念更清楚了嗎?有沒有比以前沒那麼執著,這是都是修行人自我檢察的方法, 這是吾師所教誨~
謝謝你的到訪~~
你取名Victoria,看是女性的名字,但字裡行間又像男生的理性?不知是先生還是女士?

Vittoira
無我無我所,內外一切離,盡息諸分別,是為契真實
2011/03/07 22:42

沒錯!格主之言,講的就是如來藏.

性空唯名(中觀),虛幻唯識(唯識),真常唯心(如來藏)稱大乘三系.

中觀者依徹底的我法無自性說,緣起是如幻的生滅,與無常,無我的法印相合.

唯識者依自相有的立場,說一切法是生滅無常的,對於沒有補特伽羅我,也是徹底的.

唯真常唯心系是不究竟的.演說如來藏說有一個畢竟清淨的真我,的確是比較容易被信解的.佛就是怕眾生愚癡將此持以為實,才事先在楞嚴經裡抉擇了如來藏說的真意義.

格主自已引金剛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真解經意,就不會堅持有個自性我.想想即便六祖惠能真說了: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等語.他寫在牆上的可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喔!

成佛之路,確是遙遠艱難.但格主以一票在手了,一張到高雄的票,可千萬別在台中就下車!

學佛讓人的心更加寬廣.不執著於一處.格主何妨接觸了解一下中觀及唯識在談些甚麼,看是否應心,在決定取捨?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8 00:02 回覆:
哦~~
回頭就是找真心,只要認為找到了就不是!
被知的都不是~~所以證到羅漢了就可不入輪迴,
但距離成佛還很遙遠,這是要起碼的認知~
是要退無所退~~無一所得~還未必達到究竟,
這已經是不言說的境界了。

其實講這些都是口頭禪!重點是要實修實證,
不是懂多少知多少!而沒有實修,
知道很多名相,其實就是增加所知障~~
共勉~~

Vittoria
法性本無二,隨機說成異,佛說法空性,以為如來藏
2011/03/07 09:15

太棒了!這樣的討論能讓彼此將所學做一番思考與整理.

佛陀當年於菩提樹下證悟後,陷於一番長考.思量如何將這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真理實相說與眾生明白.其後所設的種種方便,在佛滅後都還不免惹來不同的解說.幾經辯證才又趨近共識.所以說方便還得格外小心.

緣起無自性空是佛學的中心思想,在佛教界已是共識.而其所亟欲破除的即是眾生有始以來持以為實的自性執.教授如此闡述強調自性,不免讓人疑慮,究要將聽眾帶往甚麼方向.若復聽眾中有神學者,不免要站出來質疑:說神不存在,不可能存在;那麼所說那個本然清淨的自性,是從何有?從何生?這不是硬生生打了自己嘴巴?

從格主的回應,可猜測教授講法偏如來藏思想.要知這只是佛陀的善巧方便而已.楞伽經上說: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所以並非真有一個清淨本然常在的自性,當知如來藏即是甚深法空性.莫要把方便當究竟!

再回頭說時間.這邊格主有幾個邏輯上的誤會,第一點,單修禪定並不能證空性,(很多外道也禪修的)必須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方可.第二,時間的虛幻不待證得色法等的空寂性即可知;反是去掉時間因素即顯色法的空寂.所以不生不滅是無時間相的,講永恆不又落入其窠臼?

一般人談起時間,想不就如長江水,滔滔不絕的來,又不停歇的走了.但若深究起來.連哲學家也頭痛.說它有,那從何始?又於何終?若真有始終,那時間又不成時間.它給人的感覺又是如此主觀,問一分鐘有多久,那要看回答的人是在廁所的門內還是門外.(雖是笑話,但很寫實).並且得不到一個"絕對時間",只能依於色法的變動或運動規定"相對時間".由色法的無自性知時間的無自性.當有而不可無的常,先有然後無的斷.拿掉時間後即是不常不斷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7 13:33 回覆:
生滅就是無常,不生不滅就是常,這個「常」就某個程度來說就是永恆~
自性就是佛性、就是不生不滅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
要找回自性,就是恢復本來面目,就是要回頭找自已,不是向外找!
如果證羅漢果,就可以不入輪迴,但要證到佛果,還有一段的距離。

找回本來面目,就是恢復自性,而不是向外馳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現)如來!」

凡眾生皆有佛性,這個佛性所有眾生皆有,所以要反觀自性,不是向外覓菩提,「何其自性,本自自有」,所以要向內找方向!佛法無邊,「回頭」是岸~~

Vittoria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11/03/06 15:39

ㄟ....不太理解格主的話.....我們應該是在討論佛學吼?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想這樣的求知態度我還有,若覺我錯,還希望格主能予以明確指正.

佛學乃是對宇宙人生之"事理真相"徹底覺悟,究竟明了之學.佛學可以歷兩千多年不衰,靠的當然不是空談與想像的理論.佛學以現量,比量,聖言量為三"量".量乃對於事理的量知認識.佛學以依此而得的結論為實.格主提到"量", 我想您要說的應屬現量.

後學學疏才淺,對佛學所言的真理,尚在摸索階段.自然不敢有自己的理論想法.只敢援用前賢所得,以免如格主所言誤導眾生.這樣的審慎我想是學佛該有的態度.

我說永恆於佛理是不成立的.因為時間只是因世間存在的變動而顯現,為世俗所共許.我知道這不是個容易明了接受的觀念.格主可以去探討一下龍樹在中論裡所談的八不---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末使惹塵埃." 與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間的差別以及心經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要破的是甚麼,以格主的聰慧應該很明白才是.只是梁教授即便為方便而說,將自性作如此的闡述,還不免讓人感到不妥.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6 21:28 回覆:
我想對當事人這樣說或許比較妥~
如果讓妳這樣看或許不妥~
我想梁教授也是在示現「指」,不是示現「月」吧~

我讀經書不多,就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
所以很多名相,不是很清楚~~
只能就我所理解的來談~~

有「時間」的概念,就是有意識心,也就是有「生」有「滅」心,
就是末那識起的作用,這個變動可以有「色相」的變動,即使是沒有色相的變動,
只有意識心,也是有變動,這個變動就是念頭的生滅~也就是妄念的變動~
如果念頭的生滅沒有了,也就是連動念都沒有,就是入了禪定,禪定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可以到不生不滅~ 就是回到自性~~
入寂滅了,以一種角度來看,也就是永恆,如果硬要這麼說的話,以相對的角l度來看的話,這種說法是比較方便的~~



vittoria
續集
2011/03/05 22:30
另有個重點需釐清:不生不滅是講緣起的寂滅相非時間相!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3-06 08:30 回覆:
是的~
不生不滅就沒有時間相了~
也是沒有緣起與寂滅~
那是不可說境界~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