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5 19:37:18瀏覽239|回應0|推薦3 | |
梁乃崇 教授
今天我要再說明一點,純粹的能知可不可以被知?不能被知。被你知道了就是被知,不是能知,所以祂是不可被知的。不可被知當然也不可被說呀,你只要說得出來,就是被知。所以我說「祂是能知」,都不是真的,只要被我說出來的,都不是真的。這也就是佛陀經常會說的一句話:「不可說」,沒有辦法說,說出來就錯。禪宗也說言語道斷,只要說了就斷,因為說出來就是假的;因為被說了就是被知的,所以它已經不是真的能知。被寫了也是被寫,所以它也不是真的。 那真的在哪裡?就是能說、能寫的「能」就是,但是不可被說、也不可被寫。這樣的性質,我們如果要來描繪它,還是希望有一個比喻。佛陀很慈悲,就有一個比喻。祂說這個純粹的能知,就是什麼呢?就是空性,是空的、是無的,或者說像虛空。拿虛空做比喻,就是因為它不可被知。但是虛空還是被知啊,我們又不得不說,所以說出來都是比喻。 所以佛陀也講,祂說出來的任何東西都是比喻,都是標月的手指。標月指,就是指出月亮的手指,標月指不是月亮。比如我指著天空說,月亮在那裡,大家都看手,就說這個手是月亮,那是弄錯了;所有說出來的,都是標月的手指,不是月。為什麼會這樣說,就是因為,說出來的就是被知。佛法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這裡,與人溝通的時候,要傳遞佛法的道理,最困難的就在這裡。這個地方已經說到頭了,懂不懂,就靠大家悟不悟了,沒有辦法。 佛學與科學又是互相介入的,故也有相同處 l 那麼我還是要回來,回到為什麼佛學與科學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又有那麼多不相同。為什麼?物理學,就是在處理物質世界這個部分,這個地方是被知的,要處理這個被知,還是要用到能知,能知還是掌握主動權。所以雖然說它們是不一樣的,可是在處理這個物質世界的時候,照樣要用到自性,因為他要用到能知的部分,而這個能知的部分,一定包含了自性。所以能知在處理物質的時候已經介入,這個純粹的能知、自性,已經介入到他處理的物質世界。 佛學的重點是處理自性,以純粹的能知,來表達東西的性質,要處理這一個。看起來這個是探討「心」,科學是處理「物」,這兩個根本不相干。怎麼不相干呢?一定會相干的。為什麼呢?有能知,一定就有被知,你切不開的。有被知,就一定有能知,他們根本就連在一起的。所以佛學這裡,也會帶有被知的世界的性質在裡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就是剛才提出來的,佛學與科學有這麼多東西是相異的,可是又都是相通的,原因就是,他們是互相介入的,並不能夠斷然分開,其實是分不開的,我們想把它分開也分不開的。因為他們本身就同時具備了能知與被知的性質、這樣的特性在裡面,所以沒有辦法分開。 自性與法性 那麼如果用佛法的語言,來說明這個關係的話,自性是什麼?自己的本性。法性是什麼呢?世界的本性、法界的本性。自性與法性的關係,本來就是相通的。用佛法的道理來看的話,科學處理的是法性,而佛法較專注在處理自性,但是也會注意到法性。所以這二者是相通的,也會有相異的道理是在這裡。 以重要性而言的話,佛法才是重要的,因為佛法注重的是自性、純粹的能知能覺,掌握了主動權;科學沒有掌握主動權,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及佛學。但是科學所做出來的成果,不能小看,也是很重要,因為他整理出來的東西就是法性。 修行者第一步,他是要修自性這個層次,這個層次修完以後,他要進入法性,要修法性的。所以瞭解科學,對於修法性是有幫助的,不能小看這一塊,這一塊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更高層次的一個修行,是必須要進入科學的領域所涉獵的範圍。但是這樣子的進入,跟完全不管,而且否定掉自性這個部分,只做科學,只管法性這個部分,那是不同的。那是一種自我矮化、自我侷限,又掌握不到主動權,那是最不可取的。我想這個題目,我就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