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與科學的異同(6)
2011/03/05 18:46:39瀏覽135|回應0|推薦1
梁乃崇 教授
這個能知與被知也是一樣,你怎麼切也切不開的,它就是有兩端,這兩端同時存在,而且是對立的。就好像我們的硬幣一樣,就是有不同的兩面。像這樣的情況,我再把它講得仔細一點,我把世界分成四個層次,就是有世界這個層次、有我們身體這個層次、還有我們的識心這個層次,再來就是我們的自性這個層次,這個是佛法的語言啦。識心就是我們會想東想西的心,這樣的心就是識心。另外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冷靜、不動的、不生不滅的心,在更深的部分,這就是自性。這兩個合起來就是我們的心,我們通常把心分成有生滅的、和不生不滅的兩個層次。我們整個宇宙,就是世界,一切物質就在這裡。世界、身體、識心、再深一層,就是自性,這樣子的四個層次。

世界與身體的界線l

那我們來看,這本書屬於世界裡面的一部份;我手這樣一拿,我們來問,能知與被知的界線,是不是就在我的手、和這本書中間。這本書是世界的一部份,我的手是我身體的一部份,所以這時候,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就畫在世界與身體的中間,這個沒有問題。同樣的這個地毯,我這樣去踩它,這個地毯也是屬於世界的一部份,而我的腳是屬於我的身體的一部份,所以能知與被知之間的界線,還是畫在身體與世界的中間。諸如此類,這種事情很多,就像這個桌子,我去拍拍它,也是一樣。

當我一拿書的時候,世界這邊全都是被知;身體,我這個手這邊是能知;意思是,身體一直到識心、自性,這一串都屬於能知這一邊。世界是被知的,身體、識心跟自性是能知,界線很清楚,是不會混淆的;是被知就是被知,是能知就是能知,是這樣的對照關係,而且這個界線很清楚,就立在那邊。我們現在再做一件事情,大家把眼睛閉起來,你能不能感覺到你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頭、胸部、手、腳,一定可以感覺。你的身體被你知道啦!被誰知道?被識心知道。這個時候,這個身體被知道了,所以它是被知的,能知是識心。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身體和世界都是被知的,而能知是什麼呢?是識心一直到自性,這邊是屬於能知。這兩個對立還是一樣很清楚:屬於被知就是被知,屬於能知就是能知,這兩個並不混合,它的界線是很清楚的。

自性與識心

我們剛才只是做了一個動作,把眼睛閉起來,把身體六根的感官不用,只是這樣做。這時候,我們的身體就被我們知道了,我們沒有用眼睛這些感官來知道這個身體,可是身體是被知道的,這個很清楚。我們再來問一件事情,我們的想法,也就是我今天講的內容,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也會被我們知道啊,你知道你有這個想法,所以你的想法就是被知道。想法被知道的時候,表示這個識心被知道。當識心被知道的時候,識心以下全部都被知道,所以識心、身體、世界,全部都被知道,只有自性能知。這樣子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家會想,這個自性這邊,是不是還可以再畫一條線,一半的自性被知道了,另外一半的自性在知道它,會不會這樣呢?會。如果這一半的自性被知道了,那這一半的自性,到識心以下都是被知,另外一半是能知。假如這個狀況發生了,我們做一個規定,這一半被知道的,就把它歸併到識心這裡來。這是人為的規定,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規定。如果不這樣規定,這樣一半一半一直劃,劃不完的。所以我們就做一個人為的規定,被知的這部份自性,就屬於識心,只要做這樣的人為規定就可以了。


這樣一個規定定下去之後,識心就是被知。我們再來看,身體、識心這兩個地方的角色是很特別的,這兩個角色是混合的。它有的時候是能知,有的時候是被知,是混合的。自性這裡就永遠是能知,我就叫祂純粹的能知,因為祂不會有的時候變成被知,這裡不會。而世界、這個物質區是永遠的被知,根本不會有機會成為能知。

純粹的能知與純粹的被知

為了讓下面進行得比較容易,我們只討論純粹的能知、和純粹的被知,這樣比較簡單一點。在中間這個混合區,你就知道,它有的時候是能知;有的時候不是。但是有一個特徵,只要它是屬於能知的話,它一定要跟純粹的能知站在一邊,一定要靠著這個純粹的能知,才可能成為能知的一部份。真正能知的來源,就是從這個自性、這個純粹的能知來的。

好!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了,我就問,如果我們這個世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叫做心、一個叫作物,就是心與物。那麼,你會認為心應該是在被知這邊呢,還是在能知這邊?心是不是在能知這邊?心一定在能知這邊嘛,對不對!一定在這邊。物呢,一定在被知這邊。如果我們來看純粹的能知和純粹的被知,那就更清楚了,物一定在被知這邊,心一定在能知這邊;中間混合區,就有時候是物,有時候是心。心、物搞不清楚,常常是因為在混合區,搞的我們昏頭轉向,到底是物還是心;現在如果把它這樣子分類了以後,知道中間有混合區,你就很清楚了。所以把混合區弄清楚,是很重要的。我們用能知與被知,才能夠把「心」和「物」定義清楚,不然沒有辦法定義清楚。

從主動權來判定「心」與「物」何者重要

科學只定義「物」,他們認為「心」是虛幻的,是由物生出來的,看又看不見、摸又摸不著,常常搞不清楚,所以會認為「心」是不存在的、是虛假的。而「物」實實在在,很清楚呀,所以這是真的。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真的,而「心」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不太確定,所以是虛的、假的。

但是我接下來要問一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掌握主動權。我要做一件事情,比如說,你們今天要來這裡聽演講,你們會做決定:我要來,這就是你有主動權;你也可以決定,我不要來,這就是主動權。我要問,這個主動權是在能知這邊,還是被知這裡?我不需要再證明了,你們一定知道這個答案,主動權一定在能知這裡,被知是沒有主動權的。就像這個地板,我就是可以踩它,我要踩,就踩,不踩就不踩,主動權不會在地板那裏,主動權一定在能知這邊,也就是,一定在心這裡,不會在物這一邊,物這邊沒有主動權。

好!大家都知道有主動權這件事,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感覺到;那我就要問,有主動權的是真實呢,還是沒有主動權的是真實?或者另外一個問法,有主動權是重要的呢?還是沒主動權的重要?當然是有主動權才重要嘛,你如果沒有主動權了,你有什麼重要。

佛法重「心」,科學重「物」

但是以科學的觀點來看,認為「物」是重要的,「心」不重要;「物」才是真的,「心」是虛的。這樣的話,他的主動權就沒有了。當主動權一喪失的時候,他就不能做主。所以佛法會認為,眾生為什麼會輪迴生死、身不由己,因為他把主動權放棄了。當他把主動權放棄了、或者忘失掉了,他的主動權就沒了,他就會在生死中輪迴。當我們把主動權收回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了生脫死。

那怎麼恢復?就是把你的能知,純粹的能知能覺恢復。純粹的能知能覺就是自性,所以要悟本來面目,你能夠悟本來面目,就是恢復了你純粹的能知能覺。你的純粹的能知恢復了,主動權就回來了,就不會在輪迴生死當中、就能了生脫死、就能掌握主動權,這就是佛法。所以,佛法就特別在講「能知」這個部分,而「被知」這個部分,他是知道,但是他知道這裡是沒有主動權,所以他不會放太多的心思在這裡。佛學跟科學,他們的重點是不同的,科學的重點是放在被知、物這一邊;佛學是把重點放在能知、心這裡。所以佛學不斷的在探討能知的性質,不斷的體會純粹的能知的性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born&aid=494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