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16 13:48:49瀏覽4374|回應0|推薦3 | |
六祖壇經心得--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104)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誦經不明己 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惟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達蒙啟發踴歡喜,以偈讚曰。經誦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無) 未明出世旨 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 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 元是法中王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未明出世旨。開佛知見,即是出世。未能明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至諸法如義。」則是眾生之見,是入世也。 寧歇累生狂。當未知「佛知見」時,我們忙於以方便法來填滿時間,或結界以求清淨,以讓惡念不生,所以狂於誦經三千部,木魚、引罄不離手,語言文字不離口;或坐斷數枝香,坐破蒲團亦不能見性。所以累生這些忙與狂,若知其無效,則寧可早歇。等歇了這些外面的忙與狂,內在的覺性就有機會了。 羊鹿牛權設。法華經譬喻品第三,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予大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初中後善揚。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初善: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中善: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後善: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處於三界火宅內者,不是行者自己嗎?是誰在煩惱?是誰苦於生老病死? 一般學佛法者,想要離開那個,想不要那個,法達比丘見性後,終於知道那個會煩惱的,也是那個能離煩惱的,是同一個,從此不往外求。故曰: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