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1 11:00:31瀏覽2597|回應0|推薦6 | |
六祖壇經--自性五分法身香(83) 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自性五分法身香,攝心為戒;無住是定;德行是慧;自在解脫;廣學多聞為解脫知見,此五分法身香各自內熏。 戒香:戒者,律也。佛陀依當時的情勢,制定修行者的生活規範,以免行者做出不適當的事。戒如同現今的法律,是最低標準、是消極的預防不適當的行為,所以訂出外在的行為準則。戒是第一安穩功德住處,是佛陀遺教。 惠能大師進一步指出,外在行為之先,是先有意念。所以在「心行處滅」才是正本清源之道。所以惠能善咐囑諸行者,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要念念自淨。在這些非、惡、嫉妒、貪、嗔、劫害種子一發動時,就要將它剪除。就好比鉛筆寫後再用橡皮擦擦掉,仍有痕跡。真高明的是能事先察覺內外在環境,知道自己可能會有這些種子冒出頭時,先改變自己的環境(心境、觀念、或外在環境)而不使這些冒出。 定香:面臨各種境相,都不被境相所取。「無所住而生其心」,能保持察覺,如實的知道各種外相境界的緣起,掌握其趨勢的變化,而作岀適當的回應。此稱為定香。惠能大師常引用的: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慧香:當以自性般若觀照心念意識,如實知各緣起,而採取最適當的作為(外相看起來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應做就作(不以福德為福德性),不留煩惱,故曰慧香。如佛遺教,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