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無相頌(61)
2007/02/22 23:00:11瀏覽6030|回應0|推薦5

六祖壇經無相頌(61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起心者,是行者非住而生心,失去了察覺,故說:行者心動矣。惠能大師在法性寺對落於諍論的兩僧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即是「起心即是妄」的好例子。

  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流浪生死衣中珠  婢女主公錯將站  行住坐臥皆虛妄  誦經禮佛亦枉然  萬古疑情一語盡  桶底脫落當下覺  迴光自照見己過  知幻即離心處滅  願榮監護勇猛精進詩。因為確信雖然因一時失去了察覺而落在妄中,但菩提慧日仍舊照耀,故曰:淨心在妄中,就因自性能起智慧觀照,所以能轉貪嗔癡為戒定慧。所以說: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眾生在世間,一時難免失察,所以難得純淨,總是有生有滅、有善有惡、有垢有淨,這是摩訶之理,故說: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此說法不是叫我們放縱自己過放逸的生活。雖然有生有滅、有善有惡、有垢有淨,但是菩提自性總起智慧觀照,這個稱之為:常自見己過,當一起智慧觀照,即「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故說: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在不同形相的十法界中,各自有其生命的特點與習性所產生的軌道,並不互相妨礙,亦不须為他們煩惱,何以故?個別生命在不同的境界與軌道中,依照生命原則運作,其最高原則,是引發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佛菩薩不代我們悟,行者們亦不代眾生悟。

  但是由於行者在他應行的軌道上,放光放熱,展現生命,點燃了其他軌道上的眾生,也是其他眾生早就具備自燃的條件。所以金剛經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故曰: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若離此「若識自心、見性皆是佛道」,而另外去找一個成佛之道,一輩子就是心外求法,是無法行在佛道。

    是故接著說: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有智慧的人,是絕不願意這樣隨世間波、逐貪愛流,空過了寶貴的一生。金剛經云: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所以才到第一果的境界,就會被世人指指點點,何以故?在世人眼中,行者是瘋了。

    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所謂行正,是因知錯能改正,本自具有的那個能調整自己的那「知」,就是自性。自性起用,調整自己至諸法如義,即是「道」。

敬請延伸閱讀:六祖壇經心得--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26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76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