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28 14:48:17瀏覽7390|回應3|推薦3 | |
六祖壇經心得(3)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五祖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予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五祖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從這樣的回答 中,可看出惠能的理念與生命層次,在無餘物的生活狀態中,仍不被物轉,深知福德與覺悟是不能相提並論。五祖與六祖對談,先以物考之,從第一問答中就知不尋常,故 有第二問。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在應答之間, 遇 到上根器者,好老師卻常用不合情理的言語激刺之,能不被動搖者,才是真上根器。 換做是我們,常常拂袖而去,卻也失去了開悟的機會。 五祖再以外相詰之,六祖回答總令五祖心動。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從回答中,可確定的知道,此時的惠能,早知色身與法身有別,故已離身心幻垢。所以具備更正神秀大師無相偈的能力。 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在兩人應答之間,其他修行之比丘仍能從 兩者之應答中得到共鳴,可見當時具上根者相當多。 五祖遂不與六祖言,只將這念頭放在心上八個多月。 後令隨眾作務。 六祖更答以 心田 。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此時的惠能大師雖未蒙教授,卻已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性常起用,外面缺少早晚課,卻以智慧耕種自家心田。除了這個是真實的,外務哪個才算數呢?所以五祖心知肚明,說: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將惠能分到槽廠。 惠能大師不識字,當然也未讀過南傳巴利文經集的 耕者婆羅豆婆遮經 。在這本經中,佛陀釋迦牟尼如是描述 心田 。節錄於后: 那時,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正在分發食物。世尊走到分發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世尊站著乞食,便望著他,說道:“哦,沙門!我耕田,我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沙門!你也應該耕田,也應該播種,耕了,種了,你就有吃的。”“婆羅門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可是我們不曾看見世尊喬達摩的軛、犁、犁頭、刺棒和耕牛。”世尊喬達摩又重複說道:“婆羅門啊!我耕田,我耕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然後,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76. “你聲稱自己是耕者,我們未見你耕種,請你說說耕種之事,讓我們知道你如何耕種。” 77. “信仰是種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軛和犁,謙遜是犁把,思想是轅軛,意念是我的犁頭和刺棒。 78. “控制身體,言語謹慎,飲食有節,我以真話作砍刀,柔順是我的解脫。 79. “勤奮是我駕轅的牛,運載解脫,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達那裏,沒有悲哀。 80. “進行這樣的耕種,它結出永恆之果;凡這樣耕種的人,他擺脫一切痛苦。”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