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者天偈57脈絡縱橫掌生死,黃幕低垂戲必終
2020/12/01 22:39:33瀏覽211|回應0|推薦0

行者天偈57

葉片本是嫩芽尖,浸溶日月光華中

脈絡縱橫掌生死,黃幕低垂戲必終

 

  這首偈以葉子的分段生死來比喻凡夫的一生,從春天嫩芽冒尖到秋冬黃葉落幕,中間的成長、脈絡的延伸,是本偈的關鍵句。凡夫能看見這片葉子的生住異滅四相,然覺者還要能諦觀生住異滅,這一層才是寫偈者所要傳達,要讀者從偈挖掘的。因此末學以偈和之:

冬去春來新葉展,面貌神似命同軌

明行轉智新一際,變異生死乘願來

 

  葉片本是嫩芽尖,浸溶日月光華中。生命的開始總來自細微,尚未冒尖時難以察覺,既已初見就日夜無間的成長,故曰:浸溶日月光華中。

 

  脈絡縱橫掌生死,寫偈者藉葉之脈絡來比喻緣起之順序,凡夫一生從識而起,然而此識是攀緣識。此攀緣識的內容是前一際的無明與行所構成,此識循因緣得名色 (身心載具) ,而此載具有六入依循生活方式依序有觸、受、愛、取,又一分段生死產生三界二十五有、生、老死。在此脈絡中的各個節點皆有轉彎處,例如觸時,是「無明觸」或是「明觸」,結果都會不同。

 

  黃幕低垂戲必終。每一分段生死都如秋葉凋萎變黃謝幕而終,而此句的「戲」更是畫龍點睛。人生如戲,我們在戲中扮演各種角色是否恰到好處,在每種角色扮演中是否有「學習」而修改了我們的攀緣識,令我們達成部分的「轉識成智」。而在最後的日子使我們可以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

 

 

(解二)

  冬去春來新葉展,面貌神似命同軌

  明行轉智新一際,變異生死乘願來

 

  冬去春來新葉展,面貌神似命同軌。凡夫分段生死,攀緣識又得一人身再展開新的一際,如佛陀解十二因緣時所說,凡夫不知有前際、後際、前後際。因攀緣識帶著前際的業識種子,亦即帶著習性,所以雖是再次為人,但習性未改,所以命運軌道與前世是相似的。人的一生是學習的過程,因此過若是波波一生卻未有進步,豈是再來學習的目的,因此轉變是必須的。

 

  明行轉智新一際,變異生死乘願來。生命的輪迴十二緣起開始是「無明」,無明是不明白生命準則,因著不知準則所以作出不合時宜的身、口、意三「行」這就累積於攀緣識。因此要改變生命軌道,就必須掌握根源,將無明轉為明。若成為明白人就有跟過往不同的身口意三行,這就是明行轉智新一際。當生命學習者越多發現自己不合宜的觀念與行為,而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樣的更新就是菩薩的「變異生死」這樣的一生是有價值的乘願再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5419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