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0 07:10:26瀏覽1480|回應0|推薦0 | |
如果問你,心目中的「客家」是什麼呢?是虛有其表的「文創」?或者只是活動的代名詞?甚至只是一種人人消費得起的小吃飲食?
長久以來,「客家人」在政客們的操弄之下,早已成為一個可驅使、可消費又容易被操弄的民系,客家真正本的面貌,反而在政治與現實環境中,點點滴滴地失落了自我,其中尤以接近政治中心的北台灣客家人最為明顯。 就因為歷史的戲弄,以及政治與現實環境的壓力下,北台灣的客家人,從移民的那一刻開始,便注定這樣的一條,艱辛困頓的悲滄之路。 許多人都曾經問過,為什麼客家人要選擇在丘陵上討生活?這真的是他們選擇的嗎?還是因為其他的族群都把水源豐美的平原都佔墾了,生活的壓力逼使他們必須上乾旱無水的丘陵地上墾拓,還必須在這無人的荒山上,努力構築存活的最後藍圖。 只是,在原本荒蕪,甚至連水都沒有的土地上,要如何才能養活一家子的人呢?他們如何找水源,怎麼試種不同的植物…,這些看似簡單的事,竟然都是一門門我門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學習到的學問! 南桃園到新竹的丘陵地帶,幾乎到處都可見到散居的客家人身影,這裡,也許沒有宏觀的客家大宅,沒有一般人意象中的客家大聚落,卻擁有最多、最動人的墾拓故事。同樣在這片丘陵上,更有一群同樣隱身在客家人背後的民族,那就是凱達格蘭族的南崁四社人,以及道卡斯族竹塹二社不斷流離的社人,他們原本是土地最古老的住民,是什麼因素讓他們被迫離開古老的舊社,混居在客家人的聚落中呢? 這一次的旅行配合人文私塾的開課,我們安排了這個同樣以龍潭、新埔、關西…等知名客家庄為主的旅行,卻不看知名景點、大宅,而是翻山越嶺重訪客家歷史的行程,相信這會是真正建立自我客家人文觀點最重要的起點。 人文觀點,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旅遊資產,更能最能扣緊每一顆旅行之心,無可替代的法寶!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07:00 新店捷運站集合 每個人都需要旅行,每個人的美好夢想也是旅行,只是,劉還月的人文旅行一直都是個獨特的旅行,我們不只是懷著喜悅的心情出發,更希望帶著學習與成長的態度上路。 國道三號龍潭交流道出口下 這次的旅行將走國道三號南下,在龍潭交流道出口下平面道路,直接進入了龍潭市街。 龍潭傳統市場 我私人的旅行中,只要碰到傳統市場,我是從來不會錯過的,最主要的是每一個傳統市場,都反應了在地人的生活與產業。 龍潭的菜市場當然是一個保有許多在地特色的傳統市場,為了滿足在地生活需求的傳統市場,顯現出的正是在地客家人生活的寫照,除了有各式各樣的粄類之外,生活中常用的器物,甚至古老的竹編製品、古老生活器物、地方蔬果…,在這裡都找得到。 如果你早上還來不及吃早餐的朋友,在龍潭的傳統市場中,更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客家風味的早餐,成為朋友們真實接觸客家文化的第一步。 泉水空的洗衣婦 泉水空是一個地名,客家話的「空」,指的是孔洞之意,泉水空乃指泉水自然湧出之地,今天我們可能只在乎這水從那裡來?或者是水乾淨嗎?但對於先民而言,水源卻是適合墾拓與否最重要的指標。 清代初、中葉,進入北台灣丘陵地上墾殖的客家人,尋找合適墾地的首要條件,就是是否有足夠維持移民飲用、灌溉、洗滌、養殖…之用的水源,無論地勢如何,只有足夠的水源,才能吸引人們在此拓墾,也才可能建立聚落,龍潭的泉水空,就因為有汨汨不絕的泉水,而形成的一個小聚落。 幾百年後,桃園台地上主要的灌溉水源,早已改成了石門大圳,泉水空附近早成了繁華的市街,但每天早上的泉水空,依舊是婦人們邊洗衣,邊聊天的重要生活場域之一。 龍潭聖蹟亭 聖蹟亭也稱為敬聖亭或惜字亭,長久以來,都被視為是客家人敬重文明的重要表徵,若認真探究其深化的意涵,根本就是封建社會中,當政者透過文字建立階級社會,用以控制人民的終極手段。 在台灣,大多數的惜字亭都出現在客家庄,並不代表惜字亭是客家人的文化,最多只能顯示人口較少的客家人,一心想透過識字程度較高的文明傳統,廣建惜字亭以彰顯這些人較高的階級與身份,透過識字與不識字的階層之別,最能顯現出文明與非文明的身份之別。 龍潭的聖蹟亭,不僅被列為國定古蹟,格局和規制,更是最大且最為完整的,透過這座聖蹟亭,看見的可以是客家人敬重文明的背後的真正意涵。 銅鑼圈滄桑 銅鑼圈今稱高原,是龍潭重要的茶產地,如今更發展成觀光茶園,再加上鄰近的遊樂區、工業區,使得這個地區成為龍潭發展最快速的區域,只是現代人眼見的「觀光茶園」,對於初墾的客家人而言,要歷經過多少艱辛和失敗呢? 在龍潭地區流傳一句古老的諺語:「有女莫嫁銅鑼圈!」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缺水,但遲來的客家人找不到有水源的地方,只能拓墾荒埔,但無論是飲用、灌溉、洗滌的水,都必須從山下挑到山崗上,這是誰都無法逃避的工作,其中的辛苦外人難以想像,因此不住在銅鑼圈的人,才會生出這樣的一句警語,警示大家說:「有女嫁到銅鑼圈,三世沒修欠陰德!」。 現在,我們以觀光客的心情來到銅鑼圈,可以看到的又是什麼呢? 高原上的旱路 客家話的「銅鑼圈」,指的是如銅鑼一般的丘陵地,只是這個銅鑼不只在龍潭而已,一直延伸到新埔、關西地區,這一條高原道路上的移墾者,早期都是和銅鑼圈相同宿命者。 如今在這片高崗上,盡是開發完善的農莊、茶園,加上各式的建築物,彷彿置身在異國世界,如果我們不去探問,那麼這裡的每一個景點,就只是一張張的風景明信片,如果願意駐足回首,打開的將是一本厚厚的客家人拓墾史冊。 客家在地小吃 下了高原道路,就是新埔的水汴頭了,午餐我們選擇在水汴頭的開了四、五十年的小吃店,這樣的小店主要服務的對象都是在地人,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能品嚐到真正有客家風味的在地飲食。 坪林餘慶堂 餐後,我們走竹16線鄉道,看看在地生活的客家人。 從石光過坪林大橋,來到的聚落就是關西的坪林,這裡是竹塹世家范屋的發跡地,至今仍遺有范家古厝餘慶室,一直被認為是關西鎮上,最大、保存也頗完整的一座客家老宅。 關西的范氏家族,於清代中葉入墾坪林地區,很快漸成規模,傳到第三代范汝舟手上時,已聚集了相當多的財富,乃於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初建范家伙房,名為「餘慶室」,乃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 坪林的范家伙房,規模龐大,廳下後方設有化胎,是為來龍之脈,左側有三護龍、右側有四護龍,古厝前有禾埕,禾程外設門樓,最前方還有風水池,是一座保留相當完整的客家大宅。 坪林范家一直都有不錯的發展,到了近代,則有范朝燈的一家十博士聞名地方,其後輩又有范光群參與政治,出任過政治要職而成為地方上代表性的人物。 坪林元和宮 坪林聚落中,有一座建於清代末葉的元和宮,奉座三官大帝及眾神,而成為關西鎮上林、新力、南和等里及新埔鎮內立里的信仰中心。 元和宮原始的廟址,位於今上林里第十五鄰溫宅後方,因廟堂狹小、出入不便,墾拓有成的范汝舟,乃無償捐地,並帶頭募金興築土磚瓦頂三間為廟舍,到了清代末葉,舊廟屋傾牆圮,地方人士再次募金重建,仍以土磚為結構的建物,日本時代,地方耆老范朝燈再次主持改建事宜,可見這座角頭寺廟,和坪林范家的關係相當密切。 奉祀三官大帝的元和宮,為典型的客家人信仰,信仰中所說的「上元祈福、中元消災、下元解厄」正是每一個信眾,在一年之中不同季節的內心渴盼,更是最本始的祈求。 南和橋下的攔河堰與天車 竹16線鄉道往東過了上南片聚落,會碰到鳳山溪,跨過溪面的是南和橋,在這裡有兩個重要的景點,一是河川中的攔河堰,二是溪左岸的鐵製天車。 橫在鳳山溪上的攔河堰,所攔的河水是為了供給上南片水圳的水,攔河堰下方的河道有明顯的落差,河水滿過攔河堰時,形成溢流的狀況,成為鳳山溪中重要的釣點,一年四季都可看到釣容在這裡揮竿。 上南片水圳的起點處不遠,則有一處民間自設的筒車,《天工開物》形容筒車也就是天車,乃是借自然的力量將水從低處送到高處去之意,這樣的天車在許多客家庄還可見到,北埔的南埔地區就有一個,卻只被當一般的水車看待,實在相當可惜。 用竹筒送水上天的筒車,是漢人古老的農業科技,可惜隨著電的發現,大多數人都改用方便的電力來取水,只有惜物愛物的客家人,依舊堅持著這種節能減炭的古老生活智慧! 關西的仙草事業 過了南和橋之後,來到了關西的崎下,這片鳳山溪沖積出來的河階地,由於地勢較低,因此名為崎下。 崎下地區是關西著名仙草的重要產地,每年冬種夏收的仙草,因略帶苦味,被認為是盛夏消暑袪火氣的聖品,早年客家人便自行採收山園之間野生的仙草,曬乾之後再加水熬煮,便成家家必備的夏日飲品了。 關西地區氣候適合仙草生長,加上地方農會的努力,到了今天,仙草早已成為重要的地方特產了。 關西市街上的祠堂 關西市街,擁有好幾座客家傳統伙房,其中最具規模的,首推建於日本時代初葉的鄭家祠堂,位於關西車站旁,明德路上的紅磚造老伙房,雅麗古樸的屋身,屋脊有長長的燕尾,這就是鄭家祠堂滎陽堂。此外,在北門口豐德街上,還有一座同樣古色古香的羅氏宗祠,這兩座遙遙相望,而被形容關西鎮內最具古蹟之美的宗祠,顯示出客家人重宗族關係的特質。 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為了躲避新起政治勢力的追擊,選擇安身立命之所,大多採取「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原則,因而也就形成了客家人排外的性格,既然外人不可信任,那就唯有親族的力量是最可靠的後盾,因此如何更緊密地結合宗親關係,聯合更多的親屬力量,乃是客家社會得以維繫下來,最有力的生存之道。 就因為如此,在客家社會中,到處都可以見到伙房或是宗祠,正是族人為了自保而建構的力量。 宵裡社人的十股寮 霄裡社是凱達格蘭族的南崁四社之一,古老的領域包括番仔寮台地和龍潭台地,也就是由桃園台地的南端延伸到龍潭台地的狹長區域,主社位於今八德市的霄裡一帶,是凱達格蘭族中,分佈得最東南的一個社群。 清代以降,霄裡社人的生活逐漸受到漢人的影響,最明顯地莫過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1年),知母六(漢名蕭那英)與漢業戶薛啟龍共同開鑿了霄裡大圳,到了清乾隆十三年,知母六更招佃興築靈潭陂(現今之龍潭大埤),提供灌溉水源,自然吸引更多的漢人越過土牛溝入墾龍潭,霄裡社地就因為如此而不斷地流失。 知母六傳到第三世蕭東盛時,霄裡社的社域已從今日的八德、番仔寮地區退縮到龍潭及銅鑼圈等地,當然銅鑼圈稍南便屬泰雅族馬武督社的勢力範圍,霄裡社再也沒有退路,蕭東盛於是在銅鑼圈建隘防守,並且在十股寮建立最後的家園。 旅行的最後一站安排在霄裡社,完全只是方便路線的安排,否則以蕭家對龍潭地區開的貢獻,以及他們長年和客家人的互動,最後甚至完全被客家化…,都應該和龍潭地區的客家人一起探討才是最理想的! 16:40 返家 我們在秋天拜訪客家的旅行就要結束了,希望每位朋友的這季秋,都會如同這個旅行般的美好而豐厚! 【報名資訊】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名稱】 “ 「2012荒山野嶺建客家──北台灣丘陵地上的客家聚落與平埔家園」族群與文化學習活動。 【適合報名的朋友】 想認識北台灣的客家人分佈、社會、民居、文化、凱達格蘭族歷史變遷、…等的朋友,但受限於中巴士座位的限制,只能接受二十九位朋友的報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如果你想參加,第一要務就是立刻將報名表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還月的手機是:0958020220。 【旅行費用】 每人參加的費用是1500元。 情義相挺救荒本草堂,預付2007~2010年活動費用,預付金額的餘額,超過50000元以上者,特別優惠1400元。(以上費用包含遊覽車資、在地特色餐飲、講師費、司機小費、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還月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 二、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以下報名表請務必完整填妥,再複製報名表(只要報名表便可),直接貼在信件或夾檔都可,再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劉還月收即可,但電子信件經常無故遺失,因此若寄件後一個星期左右,未獲劉還月的回信,請直接打電話0958020220確認。 【報名表】 〔2012劉還月的輕旅行【秋之山野】〕 荒山野嶺建客家 ──北台灣丘陵地上的客家聚落與平埔家園報名表 姓名: 性別: 生日:民國 年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 職稱: 緊急聯絡人: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