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行札記〉誰見過「高粱花」?
2013/03/22 08:57:51瀏覽1306|回應0|推薦3
一般人慣稱的高粱,金門人喜歡用福佬語稱為「蘆黍」,這兩個字到底怎麼寫呢?
金門農試所提供的資料是:高粱 ( 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 為禾本科一年生作物,俗稱「蜀黍」,土名「蘆黍」,原產非洲熱帶地區。
「蘆黍」這個名字,在每個地方的寫法都有不同,明代王象晉纂輯的《群芳譜詮釋.谷譜》記載:「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一名蘆穄,一名蘆粟,一名木稷,一名荻粱。以種來自蜀,形類黍稷,故有諸名。」
中國的農業專家依據考古遺址出土遺物的研究,發現漢人最早栽培高粱的歷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主要栽培的地區以黃河中下游為主,到了商周以至於兩漢時期,已經有了較大範圍的栽培。明代李時珍所撰的《本草綱目》也有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民國八十年,金門縣政府增修的《金門縣志》則載:「高粱:禾本科(Gramineae),學名Sorghumsp),俗稱蘆黍。金門舊有高粱,惟品種不佳。日據時代,從東北運來豆餅,偶粘有高粱種子,落田間,發芽滋長,為山外農人發現試種,產量特高,農民競相播種,遍及全縣,遂成特產。」
漢人自古種植的高粱,按性狀及用途可以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
帚用高粱的穗是專門用來製作掃帚的主要材料,最大的特點是莖稈粗壯、韌性強,不易折斷,分枝又多,秫杪(細枝)可長達40-50公分,是製作掃帚或炊帚的好材料。但它的嫩葉及幼苗含有羥氰苷,進入胃內會形成劇毒的氫氰酸,必須陰乾青貯,或曬乾後才能作為家畜飼料;有人取穎果來入藥,效能是「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
最特殊的則是糖用高粱,這種高粱的稈較為肥厚,長大了就有甜味,可榨汁鮮食,農民叫它「甜秫秸」,也被用來製糖,清代末葉陳恢吾編撰的《農學纂要》中,就詳細記載特殊的糖用高粱栽培法,以及用高粱稈土法製糖的技術。
食用高粱的穀粒主要是食用、釀酒或製飴糖之用,民間種植最廣的大多是以食用為主的高粱。相關的生態記錄相當的多,這種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的栽培作物,由於莖稈很高,因而被稱為高粱;又因莖稈、葉及形狀都像蘆葦,卻不像蘆葦的莖稈是空心的,黍穗則像支大掃帚,因此才有了「蘆黍」這個親切的名字。
性耐高溫炎熱,因氣生根發達而具抗旱、耐澇特色的高粱,近根處長出分芽,也可以在節上長出分枝,實心的稈中心有髓,高約1~3公尺,徑可達 2 公分。傳統的品種莖稈高大,可以藏人,因此高粱田又被稱為「青紗帳」。
高粱的葉片厚而窄長,舌尖硬,看起來有點像玉米,平滑的葉被含蠟粉,有一條中脈是的白色。圓錐花序,下部分枝呈輪狀,穗形分為帶狀和錘狀兩種類型,為異花授粉,日本扶持的滿洲國政府,就以高粱花做為國徽。
高粱的果實為穎果,俗稱為高粱米,呈橢圓形、倒卵形或圓形,大小不一,長約0.2~0.5公分,依過去的記錄,顏色竟有白、黃、紅、褐、黑等五色,主要是因種皮中單甯含量的不同而產生的色差,主要還是以紅、白兩色為多,早期人們都取紅高粱來釀酒,因此又稱為酒高粱,白高粱則以食用為多,又可分為質粘或不粘兩大類。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741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