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藻礁的前世?咾咕的來生?──北海岸的古老生計與天成的地景巡禮
2013/03/06 16:01:29瀏覽1789|回應0|推薦2
★這是一個收費性的活動,為方便統計人數,若您不想參加,請不要隨便按參加,謝謝您。 ★報名表在本文的最後一段,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想參加只需按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新朋友,務請將報名表填妥並且回傳給我,才算完成報名手續,謝謝每一位支持的朋友們! ★如果你喜歡這個旅行,卻無法參加,也歡迎您轉貼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您! ◆ 太多的人來來回回走過多少次北海岸?或者你我早就不想只是去吹吹海風,嚐嚐異國風味餐的制式旅行了?的確,沒有什麼理由,要我們在車潮擁擠的假日,只為了追逐浮光掠影的「浪漫」?只為了趕一場流行的「虛華」,卻從來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在這種千篇一律的「觀光」中,找到自己夢想的旅行? 北海岸當然不是這樣的,從六千年前到幾萬年前,就開始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藻礁,可說是這片海岸,最令人動容的風景;過了上一次冰河期之後,每一年生而復滅的珊瑚藻,就以它殘存體骸中的碳酸鈣,年復一年地蓄積在海岸的潮間帶上,以緩慢卻永不止息的速度,向大海擴張它的版圖,如今,早已成為台灣僅存,得以傲視全世界的海洋生態資產! 藻礁的發育,為潮間帶的生物,建構了一座座美麗的家園,從三芝到石門之間的海岸,綿延十幾公里的藻礁間,處處可見到各種的貝類、藻類、蝦蟹類,海流比較強的區域,水底還有柳珊瑚、軟珊瑚,藻礁所構成的生態系,豐富的色彩夾雜在翠綠的藻礁間,就好像是一座海底花園…。 只是,為什麼我們從來不曾聽過北海岸有什麼藻礁呢?事實上,這片獨一無二的美麗海洋地景,也是到了1998年才被學者確立它的形成與特殊生態,難怪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什麼機會聽聞過,也因為人們對於藻礁生態的陌生,其他許多地方的藻礁,在有意無意間,全都被破壞殆盡了,留在北海岸的,又還能留存多久呢? 那麼,藻礁又為什麼會群生在北海岸,並且形成綿延不斷的地景呢?那是因為這裡擁有豐富的小河系,鹹淡水交會的地方,本就是藻類生長最好的環境,再加上海水污染的情況還不是很嚴重,因此讓這些蓄積了上萬年的生命故事,得以在潮間帶上繼續生長,甚至形成長達十幾公里,最寬闊處可達一百多公尺的壯麗景觀。 生長了幾萬年,才有今天這片規模的藻礁,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生命節奏,隨著珊瑚藻的生態變化,過了端午節之後,隨著氣溫的上昇,海藻相繼白化死亡,殘留在岩體上的白化藻骸,雖然是形成藻礁主要的礁體,但景觀上卻只是一片灰黑,並不夠吸引人,只有在春夏之際,翠綠的海藻茂盛地生長著,隨著藻體的分布,綠意就肆意地向海洋擴張出去,並且在藍天與碧海中,形塑出美麗的圖像。 美麗的海岸當然不會只有藻礁而已,更多動人的故事,來自於人類的營生,都曾經是美麗的建構,捕魚的石滬、燒蚵灰的蚵灰窯,以及留在人們記憶中的牽罟…,都是最美的人文風景。 現在,你該知道什麼時候去看海岸了吧?起身吧!只要你願意多走兩步,必然可以看見完全不同的生命風景! 2013年4月21日 07:00 捷運紅樹林站(淡水線)集合出發 旅行馬上就開始了,遲到的人,是誰放棄了你? 誰住在番社后? 八連溪的下游,有一個名叫番社后的散村,這個地方曾經住過二群人,一是史前文化遺址的番社后人,他們分佈在金山以西的海岸地帶,包括三芝、淡水及八里一帶,屬於十三行文化晚期的一支,推測年代在最近的一千年以內。地下更藏有「番社后遺址」,證明了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便為人類的聚居之所。 二是凱達格蘭族的小雞籠社人,三芝有許多跟舊社有關的地名,如:番子崙,番婆林,番社后…,都是凱達格蘭族舊社的遺址。 古庄的蚵灰窯 三芝在地人都知道,每年春夏兩季的海邊,原本灰黑色的咾咕,會變成青綠色,早期他們都取咾咕來製造石灰,因此三芝的燒石灰,曾經是重要的工業產品之一。 三芝海岸大面積的藻礁,自古以來便是人們取來製造石灰的原料,因此在沿海地區,常可見到用來燒製石灰窯,如今雖僅剩少數二個位於古庄海邊,卻是見證三芝在石灰生產史上重要地位的重要文物。 石灰的生產乃是取生於潮間帶上的藻礁,也就是咾咕石,首先窯底留幾道火溝,舖以乾草木材或易燃的稻草,上鋪一層煤炭再疊一層咾咕石,如此交疊直至窯頂為止,便可點火燒窯,一次約需七、八個小時左右,停火後要先等待咾咕石冷卻後,才可取灰出窯,同時也要潑冷水讓灰快速冷卻,再以細目網篩粉去除雜質,如此每窯可燒出約15至20公斤的石灰。 由於燒製石灰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因此傳統的石灰窯極為簡單,一般是用石頭與土漿築起一道圓的圍牆,牆高四尺寬約尺半,窯場圍牆直徑約8-10尺,窯底要先挖好幾條通火的火路,另外還要留一個三尺寬的窯門,便為架材、取灰的工作之用。 早期建材的選擇不多,加上石灰牆壁越久越堅固,所以在當時普遍受到建商之採用,三芝海濱又有取用不盡的咾咕石,自然成為燒製石灰的重鎮,如今石灰已少有機會使用在建材上,三芝的石灰窯也早就廢棄不用了。 番社后的藻礁傳奇 三芝人口中的咾咕,也就是藻礁,這些藻礁主要是由無節珊瑚藻所建造的礁體,當然藻礁上面,還是有一些珊瑚的小群體,由於大多是以藻類為主,所以在生物分類學上,它有了特別的名字,就叫做藻礁。 必須要有絕對乾淨的水源,藻礁才能夠生長,且是薄薄的一層一層長出來,生長速率比較慢,根據調查,要生長 六十公分 的藻礁,可能需要二千年以上的時間。 北海岸的藻礁中,面積最大,地景最為壯觀的,莫過於番社後海邊,廣裘潮間帶上的藻礁群了。 藻礁為什麼特別珍貴呢?它和常見的珊瑚礁,又有些什麼樣的差別? 簡單的說,所謂的珊瑚礁,是以較炎熱地區,成長速度較快,結構比較堅固的珊瑚為主體,所形成的礁岩;至於藻礁,則是以較寒帶才能生長的珊瑚藻為主體,構造相當的薄,型態相當分歧,再由這些太不相同的珊瑚藻,薄薄的一層一層疊起來,所連成的一大片礁體,由此可見,要形成一大片的珊瑚礁,並不會太難,要生成一片綿延的藻礁,則需要成千上萬年的光陰。 由要由珊瑚藻的石灰岩體,點滴累積而成的藻礁,是靠著每年的冬、春之際,海水的溫度較低,較強的浪潮又可以帶來豐富的浮游生物,促使了珊瑚藻的生長,等到盛夏之期,由於氣候炎熱,無法適應炎熱水溫的珊瑚藻相繼死亡,大部分死亡的珊瑚藻都會被海水帶走,只留下一點點的藻骸累積在礁岩上,這些珊瑚藻骸硬化成石灰岩體之後,也就是所謂的藻礁。 一年四季,都以不同型態呈現的藻礁,可算是潮間帶上,居於珊瑚礁與裸露岩石海岸之間的特殊礁岩,特殊的形成條件,加上礁岩緩慢成長而形成的孔洞,提供給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繁衍的空間,在生態系上,就已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再加上每年春夏兩季,長長的海岸線上,更換上鮮綠的新裝,為土地加添了無限風景,只要親眼見過的人,誰能不砰然心動呢? 小雞籠與三芝 三芝舊稱小雞籠,乃是因凱達格蘭族的小雞籠社而得名,小雞籠乃沿襲和平島上的雞籠社而來,這個古老的民族,在這裡建立過北海岸最大的部落,完全是看中這片廣大的沖積地,加上水草豐美,是族人最佳的漁獵之地,只是到了清乾隆年間,漳州平和的客家人入墾,勢力逐漸消退,如今早就是一個被漢人所同化的聚落,唯一留下的證據,就只有三芝街上的人群廟,至今仍以小雞籠福成宮為名。 曾經是北海岸最繁榮大社的小雞籠,如今成了典型的沒落市街,街市中還有一些古老的產業,最熱鬧的媽祖廟,一直是北台灣的信仰中心,廟中的許多文物,仍值得一瞧。 八賢村的水磨 舊的三芝鄉公所從民國93年起,便陸續在名人館前、公王宮、八連溪、四棧橋等地,興建了許多座水車,並且規劃成水車園區,甚至還大力推動「水車文化節」,可想而知,三芝和水車一定有密切的關係。 位於三芝八連溪53號的民宅旁,就有一處由社區自行復建的「水車」,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稱為「八連溪53號水車」。它原本運作的方式,是引進八連溪的溪水後,利用下坡的地勢,將引水道架高,讓水和地面形成落差,再用水往下衝的力量,帶動水車轉動,產生的動力,用以製茶和碾米為主,這種設施,即明宋應星在其《天工開物》中所稱之水磨。 初建於日本時代的八連溪水磨,曾經重修過一次,現今鐵製的水車是晚近才重製的,早已不見其原始功能,也因此才會被誤以為是「水車」吧! 水車或是筒車? 三芝鄉公所在鄉內陸續興建了許多座「水車」,但它是什麼樣的水車呢? 一般人所謂的水車,是指用其他動力帶動水車以取水的設施,但早期的三芝,所有的水利設備,都是以水為動力,帶動機器運轉,或用來製茶、碾米,或將低位的水送往高處的設施。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載:「凡河濱有制筒車者,堰陂障流,繞于車下,激輪使轉,挽水入筒,一一傾於梘內,流入畝中。晝夜不息,百畝無憂(不用水時,拴木礙止,使輪不轉動)。」,因此,三芝大多數的水車,如果不是水磨,就是筒車了。 12:30 昭月園農莊午餐 我們拜訪三芝的旅行,主要是以海岸線為主,為什麼午餐的地點都選在八連溪上游的昭月園農場呢? 唯一的理由是農場的主人,依照筒車的原理,自己蓋了一座水動式水力發電機,就利用八連溪的溪水,在更上源水位高處,接水管引水到水力車高處,利用水自然沖刷而下的力量,帶動巨大的轉輪,這個動能再經過齒輪轉換,足以帶動發電機組,日夜不停地源源發電,這座看來相當簡陋的發電機,每年所發的電不只完全夠用,還可以提供給左鄰右舍。 用水的位能帶來動能,是老祖先們代代相傳的智慧,入墾三芝的先民在八連溪畔,建了一座座的筒車或水磨,到了現代的「政府」眼中,竟只是發展觀光的「玩具」,幸好還有充滿智慧的人民,用了最簡單的方式,讓水的動能完完整整地展現出來。 麟山鼻海岬 麟山鼻海岬是八十萬年前的大屯火山群爆發後,炙熱的熔岩順應著山勢,分成多路奔流入海,形成了向大海延伸的許多岬角,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富貴角和麟山鼻,這兩座海岬位於台灣最北境,半年的時間都受到東北季風的侵襲,兩岬之間又各自擁有一個美麗的海灣,這兩個海灣有許多小河入海,因而也都有大小不一的沙灘,加上鱗山鼻海岬上的岩石,都是來自火山爆發的熔岩,冷卻而成的安山岩,這種種條件的配合,加上經過幾十萬年自然環境的侵蝕,終而形成有平坦風蝕面,更有尖銳稜角的風稜石。 我們將從麟山鼻漁港深入海岬,除了藻礁之外,我們還可以看見岬上長年遭風砂吹襲而磨蝕的岩體,先民更利用岬角頂部小小的潮間帶上,建了一座小小的石滬,這座石滬除了可以深入滬中,更可以爬到岬角高處,一窺鱗山鼻石滬的全景。 岬角與燈塔 台灣最北境的富貴角岬角,同樣是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時,直奔入海的兩道火山熔岩流之一,位於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更擁有一座黑白相間的燈塔,這座日本人在台灣所建的第一座燈塔,為了因應北台灣入秋之後,經常被白霧封鎖的窘境,還特別加設了霧笛,以彌補在濃霧的天候中,燈塔無法發揮的功能。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為了嚴密監控台海的空域,在富貴角燈塔的南境,建造了一座雷達站,為了免除監控的死角,還要求富貴角燈塔拆掉原本最上層的燈室,硬是把燈室往下降了一層,也才形成了今天腳大頭小,的確「矮了一截」的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的風稜石 滾燙的火山熔岩,冷卻之後,雖然變成了質地堅硬的安山岩,然而,這些深入大海的堅硬岩石,長久以來,時時刻刻都得面對海浪、風沙、暴雨…的侵蝕與風化,終究還是得向這些外應力妥協,於是,原本頭角崢嶸,線條鋼硬的安山岩,逐漸被形塑成為不一樣的面貌,也就是著名的風稜石。 孤立突向大海的岬角,是最容易受到海水與風力侵蝕,而形成獨特地景的地方,富貴角沿岸,處處可見,有稜有角的青灰色風稜石,正是原本的安山岩,長期受到外力侵蝕的結果。 每年入秋之後,東北季風日漸旺盛,風中夾帶海岸邊的細沙,再加上海水中的鹽霧,日日夜夜地從同一個方向磨蝕岩石,逐漸把質地堅硬的安山岩,磨出平坦的風蝕面,到了春夏之期,風蝕的方向又有了改變,則對不同的面向磨蝕,久而久之,終於雕琢出了擁有許多不規則尖銳稜角的風稜石。 總是有一面又滑又細,稜角特別尖銳的風稜石,完全只因為風而沙,就必須完全改變面貌,風和沙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就只有等你親自去探問了! 老梅公園的風剪樹 風蝕的力量,連活著的植物,都無法不受到它的影響。 在富貴角公園(新老梅公園),就有一大片連生成一片的大榕樹,因於面海的一面,長期受到強勁的海風吹襲,日夜不停的海風,不只夾夾了濃厚的鹽分,更含有不少沙石,經年累月侵蝕的結果,使得迎風面的枝葉全都枯死,只剩下背風面的枝葉還能正常生長,這種有一面像是被利剪剪得精光,另一面卻茂盛生長的生態,正是所謂的「風剪樹」。 老梅灣的定沙籬 從上方的觀景台往下看,會發現老梅灣的海岸深處,靠近沙丘的地方,有一排排看似整齊卻低矮的竹籬笆,這是用來阻擋沙不斷向內陸堆移,致使海岸線不斷向內侵蝕而設的,因而分為定沙籬。 定沙籬的主要功能,當然是為了阻止風沙的運動,因此有些地方的定沙籬之間,也會埋一些稻草,一方面可用來擋風,同時也可以幫助海濱的動植物生長,也有些單位會在籬笆間,種植一些可以協助定沙的海濱植物,可惜效果並不十分明顯。 老梅灣的火山熔岩藻礁 老梅灣的潮間帶上,有一道長長的「石槽」地景,所謂的石槽,乃是大屯山火山爆發後,流到北海岸的岩漿,由於老梅灣是平緩的地形,岩漿的流路也相當平緩,冷却後在海岸上形成一大片的岩塊,這些岩塊由於厚薄不一,長期遭受波浪的沖刷,較薄質地鬆軟的部份最早被侵蝕掉,剩下原本較厚、較堅硬的岩石,形成縱向的溝槽,也就成了所謂的「石槽」,這是老梅海岸特有的地質景觀。 北海岸的藻礁,必須附生在海岸礁岩上,老梅灣是沙灘,原本是不會出現藻礁的,卻因為鄰近海水的地方,有了這一大片特殊的石槽,使得海藻有地方可以附著,因此也長出一大片的藻礁。 春天來臨時,翠綠的珊瑚藻,肆意地生長在這一大片岩石之上,並且因為岩石間本就明顯的侵蝕溝,把原本連成一片的綠藻,分置在高高低低的岩石間,自在生長的綠藻礁,就隨著岩石與深溝生長,竟也變化出無限美麗的圖畫。 各歸天朝 回家,是為下一趟更動人的旅行積蓄能量。 【注意事項】 這一次的旅行,我們想探訪的藻礁,都就在潮間帶上,請務必穿防滑膠鞋。同時建議額外準備一雙布鞋和一條褲子,以便換穿。 【報名資訊】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名稱】 “ 「201304藻礁的前世?咾咕的來生?──北海岸的古老生計與天成的地景巡禮」產業與文化學習活動。 【適合報名的朋友】 想認識北台灣的地景、古早產業、水利設施、先民文化…等的朋友,但受限於中巴士座位的限制,只能接受二十九位朋友的報名。(這次行程受限山區道路,完全不可能改成大巴,因此想參加的朋友,務必搶到前面二十九個名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如果你想參加,第一要務就是立刻將報名表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還月的手機是:0958020220。 【旅行費用】 每人參加的費用是1500元。 情義相挺救荒本草堂,預付2007~2010年活動費用,預付金額的餘額,超過50000元以上者,特別優惠1400元。(以上費用包含遊覽車資、在地特色餐飲、講師費、司機小費、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還月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此外,由於我們要深入藻礁及石滬,因此務請各位外準備一雙雨鞋或溯溪鞋,結束海邊行程後再換穿布鞋或登山鞋。 二、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以下報名表請務必完整填妥,再複製報名表(只要報名表便可),直接貼在信件或夾檔都可,再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劉還月收即可,但電子信件經常無故遺失,因此若寄件後一個星期左右,未獲劉還月的回信,請直接打電話0958020220確認。 【報名表】 〔2013劉還月的輕旅行【春夏顏色】〕 藻礁的前世?咾咕的來生? ──北海岸的古老生計與天成的地景巡禮報名表 姓名: 性別: 生日:民國 年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 職稱: 緊急聯絡人: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7363388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8 11:19 【udn】 這裡便宜!八名 DVD 巡禮 八十 四國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