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東河吉貝耍西拉雅族嚎海祭
2011/10/02 11:19:37瀏覽665|回應1|推薦2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九月初五

慶典釋義

西拉雅族蕭壠社群吉貝耍部落的嚎海祭,乃是延續九月初四日的夜祭活動而來的祭典,是一種祭海的儀式,這個祭儀的相關說法有三:一、和番仔塭的傳說一致,也就是紀念早期渡海的先祖中,名為阿海的先人,番阿塭「阿立祖廟誌」謂:「明鄭時代有一名叫海,在本番阿塭……經他拓殖,經營數十里魚塭維生,……他為人忠直,任勞任怨,和藹待人,在農曆九月初五日,不幸受災仙逝升天,後人為紀念阿海不怕艱難之苦,而造出輝煌事業,造福人群,就在今廟址西北方一○○餘公尺處,簡築草廟奉祀……」。二、祭祀最初渡海來台時喪身汪洋中的先人。三、紀念先祖渡海來台的辛苦,以及來台之初荒地無作、無種無食,艱辛墾拓的精神。

慶典緣由

東河的吉貝耍部落,雖然位於內陸,但他們是從蕭壠社群內遷的,因此在先祖的傳說中,乃以渡海來台的口碑為主,耆老的記憶中,他們的先祖來自南洋的某個小島,有一次出海捕魚,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漂流了很久,最後終於在太上老君的指引下,才得在今台南市佳里區的番仔塭登岸,後來卻因受到漢人壓迫及其他許多波折,才遷移到舊稱吉貝耍的東河,每年九月初五的嚎海祭,便是為紀念祖神渡海來台冒險犯難精神的祭典。

慶典變遷

古老的傳說,他們的先祖剛到台灣之時,由於無種無糧,幸好在船艙中找到老鼠吃剩的粟種,才得以播種,卻又遭到七年苦旱,則在一位名叫阿海的人帶領下祈求祖靈,族人才能安渡難關,也因此這些蕭壠社的子民,每年都要回到番仔塭祭祀先祖,他們跪向先祖登陸的大海,邊唱著祭歌邊聽長老敘述先祖渡海來台的難困與無助,不知不覺人人都淚流滿面,後人乃以「嚎海」來稱呼這個祭典。

蕭壠社群人遷徙到了吉貝耍部落之後,也曾年年回到番仔塭「嚎海」,日本時代之時也到倒風內海濱的急水溪口嚎海,戰後祭典一度停辦,約在二十世紀的六、七〇年代,則改在急水溪支流的龜重溪畔舉行,到了八〇年代以降,吉貝耍社人就只挑著祭品,來到公廨前五十公尺的稻海間舉行。

慶典活動

約在早上八、九點過後,部落內的社人紛紛挑著簡單的祭品前往大公廨,要再次祭祀阿立祖,尪姨更需負責把每一付祭品獻給阿立祖。

等到午飯後,大家再把祭品挑到公廨前的田埂上,田埂的東側舖上兩片香蕉葉,上面擺了眾人的祀壺和檳榔,香蕉葉象徵小船,祀壺則代表先民。一切擺置妥當後,尪姨面朝著大海,行過三次噴酒禮,接著施法唸咒,接著少女們穿著白衣白裙在祭場中牽曲,以淒美的歌聲慰問亡靈,尪姨並一一拔掉每個祭品裡酒瓶上的甘蔗葉,以代表祖靈接受每一位子民敬獻的祭品

在西拉雅族蕭壠社群的傳說中,少女們牽曲都要穿著白衣白裙,一般的說法是受到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都是穿著白衣白裙的關係,但在我的訪問筆記中發現,戰後以來參加牽曲的人,才會以白衣為裝,主要是的理由有二:一、原住民的傳統織布中,無法自製出純白的布,都必須購自漢人社會,因而對白布有特別的喜愛;二、戰後推行國民教育,學校的制服就是白衣黑裙,對於大多數的家庭而言,學校的制度往往是孩子最體面的一套衣服,大多數的父母都會限制孩子放學後就必須脫下,只有在過年過節或去參加宴會時,才有機會穿上,牽曲如此重要的祭典怎能不穿得體面些,很自然的學校的制服就成了牽曲時特別穿上的「白衣衫」了。

牽曲告一段落,尪姨持尪祖柺,代表太祖巡視祭品。巡視完畢,尪姨朝西南方開始做法起乩慰靈,先劇烈抖動身體,猛然往前狂奔,嘴裏喃喃哭訴著先人渡海的艱苦以及訓戒族人的訓示,在場的每一個平埔子民,大都或伏或跪在地上,虔誠地接受訓示……

尪姨退乩後,牽曲的少女成群地向無人處奔跑約三百公尺,象徵「走標」,然後採一片青葉後迅數奔回祭場,以示不忘祖先來自西南方的蕭壟社,至此嚎海祭才算是圓滿結束。

嚎海之後,一年一度的祭典告一段落,族人們領回祀壺,也領受著先人的遺訓,努力開創更好的一年。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5694846

 回應文章

Alak
孝海祭傳說有誤
2011/11/15 00:35
劉老師所提到的吉貝耍孝海祭的傳說故事,應該摻雜了許多頭社的故事
包括「太上老君的指引」及「老鼠租」的故事,在我們吉貝耍沒有這樣
的說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