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七股番仔塭送阿立祖船
2011/10/02 09:33:32瀏覽765|回應0|推薦0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九月初五

慶典釋義

受到漢文化影響,而被稱為「蕃太祖」的西拉雅族祖靈阿立祖,從日本時代以降,由於受到漢文化嚴重衝擊,加上戰後國民政府的強力推行「中華文化」政策,使得原本和南台灣土地最深厚的西拉雅族信仰與文化,逐漸為族人所背棄,只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地,仍有少數族人保留古老的祭祀阿立祖之俗,例行的阿立祖祭祀中,入秋之後的祭典例於陰曆九月初五日及十月十五日。台南佳里番阿塭以及東山東河里吉貝要等部落,則以陰曆九月初五日為秋祭祀阿立祖之期。

在少數流傳的西拉雅族口傅故事中,九月初五為「七神船破遇難日」,石萬壽撰〈西拉雅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謂:「(九月五日)事實上應是蕭壠神登陸台灣的紀念日……」,蕭壠社祖神登陸台灣地方,相傳在佳里往七股路上的番阿塭公廨一帶。

慶典緣由

番阿塭既是蕭壠社祖神登陸台灣的地方,自古以來的祭典都相當隆重,「是日,北頭洋、角帶圍、番仔厝、蕭壠街、上下廓等地社民,都穿白衣長衫恭奉壺體來此。番阿塭的社民則穿白長衫安奉從北頭洋來的三個壺體於紮好的紙船上,畢,禮成。」(同前引),到了日本時代末葉,西拉雅族的文化被禁,戰後國民政府帶來的「漢尊番卑」意識更加強烈,加上番阿塭、北頭洋、角帶圍、番仔厝、蕭壠街的族人已被漢化嚴重,漢人的信仰強勢取代古老的牽曲,多數子民都必須逐漸接受漢人祭儀中的金紙、香、燭、牲醴等祭品,使得原有的平埔風味盡失。

二十世紀八○年代以降,番阿塭的平埔族祭典,因受祭祀圈內強烈的瘟王信仰影響,許多善信根本弄不懂阿立祖是什麼神,都以王爺的一支祭之,唯一還保有平埔舊儀的,僅在公廨前擺兩片香蕉葉,上置許多檳榔及酒;入夜之後,公廨前成了野台戲的天下,脫衣舞也出現其中,八、九點左右,是例行放紙船的時候,地方人士的傳說早期也有送紙船以祭祀渡海祖靈之俗,但晚近所見到王船形式,下置一些金紙添載,再放一把火送之遊天河的祭儀,明顯是受到南台灣王船文化的影響,形成特殊西拉雅族放紙船結合漢人送王船的特殊案例。

慶典特色

二十世紀八○年代前後,曾多次訪問地方耆老,得到的口碑都是:他們的祖先是乘船漂流來台的,所以番仔塭的族人每年都會糊一艘紙船,名叫阿立祖船,送祖靈回原鄉。至於小船何以用紙糊的,主要是受限於祭典的規模以及祭祀者的經濟能力,只得選擇用紙糊成的船。

耆老的記憶中,日本時代到太平洋戰後初期,族人送阿立祖船是在祭祀之後,將船送到附近的小河中,任它隨水漂流,不過後來受到漢人燒王船的影響,改以焚燒的方式處理,其目的也變成了送祖先回「唐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56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