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0 23:26:10瀏覽838|回應1|推薦11 | |
在上一篇文章「我真的照書養嗎?」我以問句做為文章標題。 看起來是照書養,但是也、非也,又是也。 此時形容比較貼切,應是佛家語: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詳情的情況,請容我娓娓道來: 說到看親子教養的書,我必須請你看一下我的管理文章「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同理可證的事情。 親子教養的書非常的多,每個作家寫來,風格各異,有時候,看到與自己心靈相契的親子書時,我們總能感覺到,心裡一陣舒坦,或是心有戚戚之感。甚至有股衝動要馬上把那個作家所有的親子教養的書,一次買回家珍藏。 因為我們看到很簡單的教養方式,而且,孩子是教養的如此的優秀(優於自家的孩兒) 當此時刻,我們就對親子教養的書著了迷,彷彿進入了迷霧森林一般,不斷的追尋、徘徊、感到喜樂、感到挫敗,週而復始,直到我們被無數次照書教養小孩的失敗經驗打敗、放棄照書養。然後讓小孩隨性的自由發展,又或是以我們自己童年成長的印象,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方式,重現於自己與孩子之間。 有多少人,從親子教養的迷霧森林走出來,而毫髮無傷? 一定有的,而且還為數不少。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成功走出來的。 不過,你一定希望你是那成功走出來的一個。是的,我也一定要是成功走出來的那一個。 我曾經差點沈迷於親子教養書上的美好與快樂,直到在工作上,老闆給我下禁令:禁讀管理類的書。(詳見"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才如夢初醒,舉一反三同理可證,也對於親子教養的書,有了另一層的體悟與應用。 1-親子教養的書,我個人覺得總結起來,只有幾個重點: - 你必須知道你要的是什麼:與你的另一伴,好好想想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再找尋與你觀念相近的親子書參考。 - 你不能單兵作戰,必須要找到戰友:所謂的戰友,就是會參與小孩照顧、養教的人,他們必須與你觀念相通,才能併肩長期作戰。 - 你們必須有耐心持之以恆:如果做不到,那就別看親子教養的書了,挫敗感愈重。記得養小孩可不是在孵豆芽菜,二三天就長高可收成囉。要當成在種樹,十年有成是必要的等待。(十年可能還是最短的收割期呢^^) 2-我看親子教養書的心得: - 在規劃的同時,應考量到的是家庭背景,書上所寫的教養方式,不見得一定適合你的家庭,你要能分辨。如果你照單全收,那麼你的失敗率,是非常的高的。因為時間、空間(家庭背景)、戰友的配合度,在在都是影響你是否可以成功照書養的重要變動因子。 - 不要因為羨慕書上教養出來的小孩,而想要透過執行書上教養的方式,完全複製另一個他。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我們執行相同的教養方式,因著其他教養的變動因子,所產生的變化以及孩子的本性,我們是無法教養出一模一樣的小孩的。要記著,盡信書,不如無書。 - 你說得出,自己也要做得到:這就是說身教的重要,你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要比照書上的規矩,你自己也得做得出來才行,孩子是看著你長大的,如果你自己都說一套,做一套,試問你有什麼立場要求你的孩子,要做得跟書上一樣好? -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最難通過的一關,就是親子教養的書,並不是要讓我們養出跟書上一樣的小孩,但是很多的人看親子教養的書,是為了要養出書上那麼優秀的孩子呀~~~ 你知道嗎?親子教養的每一本都是作者用心良苦,不斷的以他們生活的實例來提醒我們:愛才是一切的根基。 每一篇文章都在對我們呼喊著「要愛他、多陪他~~」,要我們時刻的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最初的心~~愛你的孩子呀。 我希望翻閱著親子教養書籍的我們,是帶著愛而來。 如果,你只是為了養出乖小孩,可以在別人面前展示的小孩,那麼,你的教養很可能是「執行書上的規則」勝過於付予書上所要說的「愛」給你的小孩。千萬記著,帶著目的的「愛」,不是真的愛唷。 何時能走出親子教養的迷霧森林?我走出來了嗎? 你不要擔心,因著你的愛,上天會派遣專屬的使者,引領你走出這片迷霧森林的。 那個使者就是你親愛的孩子。 當你是用愛來培育你的孩子,純真如他一定能感受到你的愛,並給予你正向的回饋。 因著這正向的回饋,你開始對自己的教養有信心,開始會聆聽孩子的聲音,體會孩子的感受,配合孩子的適應調整自己教養的步調, 讓心與心契合,大手牽著小手,讓孩子用清明的心引領著你,穿過迷霧、迎向陽光,如此你還擔心不能成功走出來? 當你走出這森林之後,你會如我一般,發現教養的書,其實不那麼令人著迷,也不那麼可怕,它不過就是我們新手父母,學習教養的一個工具書,像個字典一樣囉。 最後,我想說的是: 親子教養,不僅僅是學習如何教養小孩,它也是一門讓你學習如何與你的配偶、家人,以愛互動的課程。 當家裡處處是愛,孩子身處其中,不需刻刻調教,也一定是個品格優秀的寶貝。 在教養的過程,更多的時候,我們要照顧的,是我們自己的心,你得讓自己的心夠強壯,才能面對無數次的失敗,而依然能逆風而立,不受動搖。 讓我們一起為彼此加油囉。 《全文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