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31 02:12:37瀏覽3741|回應12|推薦26 | |
台灣人的中國觀和美國觀 自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以來,中國大陸與美國,始終是對台灣政治社會影響最大的兩個強權。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固然讓兩岸重新建立起政治紐帶,卻也把國共對立與反共意識型態引入台灣,埋下了「仇中」的種子。冷戰開始以後,在國民黨統治下,台灣只能選擇向美國「一面倒」,這個「一面倒」,深刻地影響了台灣人的世界觀。 時至今日,冷戰體制雖然已不存在,世局進入所謂全球化的時代,20年來,經歷了蘇聯東歐史達林主義政權的瓦解、中國大陸的市場化轉型、東亞金融危機、九一一事件,以及去年金融危機所代表的美式資本主義的動搖,台灣民眾的世界觀-主要是中國觀與美國觀,卻基本上還是冷戰時代的遺產。台灣人的腳步踏進了當代,腦袋往往還留在過去。 台灣民眾在冷戰體制下確立的世界觀,是善惡好壞對比極其鮮明的:美國繁榮進步、大陸一窮二白;美國自由民主、大陸專制獨裁;美國文化多采多姿,大陸充滿僵化教條;美國市場開放,讓台灣人享盡貿易利益,大陸卻是沒收私有財產,鬥爭地主資本家;美國保障台灣安全,大陸卻不放棄武力威脅;美國在國際上支持台灣,大陸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美國維持世界正義,大陸卻是霸權主義……。 這個「大陸=惡,美國=善」的兩元觀,固然有部分的事實基礎,卻也有相當多偏離事實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樣單純簡化的世界觀,難以說明這個世界發生的變化,難以解釋複雜的國際政治現實。不過,這個既過時,也未必有效的世界觀,卻一直是台灣政治領導層的主流思維,也是立國施政的基礎。 其實,台灣民眾「一面倒」的美國觀,幾十年來也曾經短暫出現過微小的破綻。只不過,52年前美軍槍殺台灣老百姓的「劉自然事件」、台美斷交的悲情、強迫進口美國農產品引發的農民反美示威,幾乎都已被台灣社會遺忘,年輕一代更多半毫不知情。由於兩岸敵對是台灣民眾優先關注的課題,即使對美國的若干作為有所不滿,也多半表現為無奈、不得不然的情緒。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國際政策態度研究計畫,以「對美國的整體印象」為主題進行了一項世界性的民意調查,61%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主要是正面的,比例遠超過世界平均數,不但高過大陸,也高過英、法、德等歐洲國家,至於對美國抱持負面看法的民眾,比例甚至低於美國自己。台灣無愧是全球的親美堡壘之一。 美國牛肉爭議帶來的這個新體驗,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台灣民眾的美國觀,是刻骨銘心,還是船過水無痕,關鍵還在於美國的態度。另一方面,台灣人的中國觀與美國觀往往是連動的,大陸的對內對外政策越往真正實踐「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道路上前進,越展現開明與包容,自然越對台灣有吸引力,也更能平衡台灣的向美一面倒。 對台灣來說,更重要的是,處在中美夾縫中的我們,早該全面準確的認識大陸、全面準確的認識美國,以及真正看到整個世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