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9 01:31:46瀏覽1842|回應5|推薦8 | |
以相互理解開創中日新局 對於東亞的繁榮、安全與穩定來說,「鳩山號」駛向何方,實在關係重大。民主黨勝選前後,鳩山首相提出要積極推進「東亞共同體」的建設,除了堅持做為戰後日本外交基軸的日美同盟外,也將全力建立與中、韓等東亞國家的信賴關係。相較於小泉、安倍政權的全盤對美依附,鳩山政權相對強調外交上的自主與對等,對於美國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也進行了批評。在敏感的「歷史問題」上,鳩山已經表明他與閣員將不會參拜靖國神社。鳩山闡述的外交路線,是一些主張「中日協作」的日本學者所認為較為現實合理的路線,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美國態度、中國對日政策、日本民意走向和右翼的掣肘等等變數,無一不牽動日本的外交政策。再就中日關係來說,兩國間既有侵略戰爭、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又有在區域主導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等問題上的權力矛盾,加上東海油氣田的利益衝突,和全球化時代裡難免會爆發的各種突發性摩擦(如毒水餃事件)等,這些結構性問題,的確複雜難解。 「一山不容二虎」,相鄰的兩個強國往往難以和平共存,然而中日兩國不但鄰近,更互為對方的重要經貿大國,不管從東亞安全的角度,還是從兩國利害密切交織的現實來看,一山必須容納二虎,雙方都必須努力讓關係維持平穩,最終達到真正的和解與友好。 從日本方面來說,鳩山政權需要在歷史問題的處理上兌現承諾,不能再橫生枝節,對於右翼民族主義應該適度節制,至於修憲更不應輕率為之。從中國方面來說,也必須看到,這20年來,因為「六四」、台海爭端和民間仇日情緒等問題,日本民眾對中國的惡感不斷上升。許多日本民眾認為自村山講話以來,日本政府針對侵略戰爭已經明確道歉,多年來的經濟援助,對中國經濟起飛也有所幫助,中國不應過度在歷史問題上糾纏。一些大陸學者也主張要從戰略高度出發爭取日本,讓中日美三角關係趨向平衡,避免中國遭全面圍堵。在日本政局出現轉變契機時,中國方面或許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 許多中日學者指出,兩國間最大問題是「相互誤解」,要扭轉這個局面,雙方需要更大幅度的促進民間交流並在歷史問題上進行對話。台海問題曾是中日間的一大難題,如今台灣主流民意已經選擇兩岸和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台海問題或許不再是中日關係的主要障礙。台灣既曾被日本高壓統治,近年來台日關係又相對親善,或許能在中日關係上發揮某種橋樑作用,例如以適當的身分與形式參與中日歷史問題對話,促進雙方的全面理解與諒解,從而為東亞的穩定做出貢獻。 (2009.9.18旺報社論)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