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拼圖上缺少的那塊
2009/10/28 00:03:11瀏覽1538|回應1|推薦13

東亞共同體與台灣的大戰略
 
     這幾天,東亞各國領導人開了一系列的高峰會,東亞共同體的展望與構想是焦點話題,各國紛紛拋出了各自的亞洲外交構想。

     在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發了一篇分析稿,大談「為何東協缺乏真正影響力」,認為東協「作為一個個體統一行動的能力,比非洲強不到哪去」,話說的十分尖刻。文章雖然沒提到東亞共同體,不過幾個亞洲大國都承認東協在推進東亞共同體上要扮演核心作用,如果連東協這個核心都如此不堪,那東亞共同體恐怕更是遙遙無期。

     每次談到東亞整合願景,主流聲音都是說亞洲各國政治對立深、制度與文化差異性大,難以整合,絕對比不上歐盟。其實,歐盟的官方語言就有23種,各國歷史上的糾葛也不少,何況亞洲各國的歷史與現實紛擾,西方強國也「貢獻良多」,中南半島就是明顯的例子。說到底,歐美強國還是未必樂見東亞整合。

     對立與差異當然是現實問題,不過政治意願也很重要。現在東亞諸國都表露了建設共同體的意願,當然是好事一件。但事涉「統合」,就一定會有主從之分的問題。沒有中日兩強參與,東亞共同體是空話,但由中日兩強之一主導,立刻會引來各種「威脅論」,也是整合不了。這是中國當局為何小心謹慎的原因,有人說在東亞共同體問題上,中國不打算當駕駛員,而是要作積極活躍的乘客,形容的很貼切。

     中國不謀主導地位,除了要讓東南亞諸國放心外,也有不能讓日本主導之意。鳩山上台後,果然在「務實外交」上有亮眼之作,從小泉-安倍的對美從屬路線稍作修正,也向亞洲擺出「和解」姿態。這不是要搞親中,而是在新的國際格局下,根據國家利益調整國家戰略。問題在於,日本國內共識還嫌不足,歷史也說明日本往往在「和解與民族主義」間擺盪,鳩山政權外交路線的一貫性,非常值得關注。

     美國現在在亞太地區十分活躍,也強力表明參與東亞共同體的意願,出於政治平衡與經濟利益考量,多數東協國家也不會排斥美國。東亞共同體納入美國,就丟掉了「東亞」,但拒絕美國,現實上也做不到。中國外交部說,亞太地區合作是多機制、多層次的,中方樂見美國發揮積極作用。未來東亞共同體果真成形,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發展類似「東協+N」的關係或許是可行方案。

     處境最尷尬的是台灣,東亞共同體的政治拼圖上若少了台灣,怎麼說都不完整,但台灣能否參與、如何參與卻是大問題。澳洲的亞太共同體構想中是有台灣,2005年日本東亞共同體評議會的相關報告中,也把台灣的編入與定位當成要面對的重大課題,但不表示台灣就不會被排除。

     上個月馬英九總統在接見澳洲議員時表明了參加亞太共同體的意願,問題是台灣有具體的戰略與戰術嗎,實在不得而知。東亞共同體將是費時5到20年的大事,台灣政客心中卻只有明年後年的選舉,有戰略遠見的領導人究竟何時才能出現?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kage1938&aid=344335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政客心中卻只有明年後年的選舉,有戰略遠見的領導人究竟何時才能出現?
2009/10/28 12:10

這不是一句廢話嗎?

有戰略遠見的  人民不喜歡  出來選不上  有個屁用?!  沒看民進黨一群爛貨  當立委當的好好的!  有遠見的回家吃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