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2 16:16:55瀏覽751|回應4|推薦18 | |
台灣很多制度的變革或是政策的推動,都是打著「改革」的旗號,問題是「改革」之後對誰有利,卻往往是推動「改革」的人所要極力掩飾遮蓋的。2005年,由任務型國大進行的第七次修憲,在兩黨各自的利益盤算下,正是以「改革」之名,通過了立委席次減半以及日本式單一選區兩票制。 當年推動這場「改革」的人列舉了許多理由。支持立委減半的人利用民眾對國會亂象、立委特權的不滿,宣稱席次減半之後可以淘汰劣質立委,可以減少預算經費支出。許多人還認為單一選區制,將可以讓少數「走偏鋒」、「操弄族群」的候選人以及地方派系和黑金財團的代表無法獲得多數選民支持,讓台灣的政治趨於「中道」、清廉與理性問政。 至於兩票制,當年推動者認為這是國會改革中的最優先選項,同時政黨不分區的名額應佔國會席次的一半。不過這種「理想」,當然抵不過政治的現實操作。「國會改革」的結果,可以說是建立了相當惡劣的一種制度︰缺乏政治學理根據的立委席次減半,以及日本式、不利政治多元化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而政黨比例的席次又僅佔大約三分之一。 日本選舉制度的變革,跟該國政治環境的變動有很大的關係。冷戰結束後,日本自民黨與社會黨共築的「五五年體制」也開始鬆動。單一選區兩票制起的一大作用就是要鞏固日本的保守兩黨制,把社會黨等革新勢力空間壓縮到最小。台灣政治發展的型態與歷程雖然和日本有異,但單一選區兩票制同樣有鞏固藍綠兩黨制、排斥新興政黨的作用。除了讓關心生態、階級、性別等議題的進步政黨難以進入國會,單一選區兩票制在台灣其他負面作用已逐漸浮現。財團、地方派系的候選人沒有減少,反而或將成為國會中的大多數。「走偏鋒」的候選人,在兩大黨對立加深的情況下也比比皆是。 政黨票是改變契機 不少當年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推動者,不是出於自己黨派的私利,就是完全錯估了台灣政治的現實。目前看來,單一選區沒有促進台灣政治走向「中道」,相反地,由於台灣政治的兩極化以及兩黨對民生社會議題的漠視,使得越來越多選民對政治冷感。兩黨只要以激情鞏固基本盤,就有勝出可能,藍綠對立沒有緩解,反而加強。中道力量沒有突圍,反而有被淹沒的可能。 在這次立委選舉,如果選民繼續眼中只有藍綠,如果「中間選民」繼續拒絕投票、或投抗議性的廢票,明年的新國會只有一種前景︰70多席的區域立委天天忙著固樁、「經營基層」,無心認真問政。剩下的30多席不分區立委,在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就是聽命於藍綠兩黨中央的投票部隊,所有進步性的政治改革與社會改革法案,大概都難以推動落實。 直到今日,多數民眾還不知道他在明年立委選舉中擁有一個制裁藍綠的武器︰「政黨票」。這是惡性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中唯一有點進步意義的制度設計,我們期待廣大理性、中道的選民能夠善用這個武器。一張票,就有可能是台灣政治開始走向進步、多元與真改革的契機,我們豈能不在乎? 作者為第三社會黨發言人楊偉中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