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影手札】美,離不開科技;美育,離不開科學
2013/12/04 12:42:07瀏覽931|回應0|推薦15


(
1796 painting by Robert showing a design for the Grand Gallery of the Louvre Museum in Paris)

眾多關於美學的討論,難免會有部份人產生對「物」的排斥感。這種排斥感,說明著唯心主義的美學傾向。但「創作理念,都離不開經驗。以操作的攝影器材,延伸至最終成像的攝影作品。」,這似乎是唯心主義美學的底限,踩過頭就超過其能忍受的界線,而在這條界限上,「科學」或因著科學落實於人們具體生活的「科技」皆成了刺眼的詞。

從攝影史的發展來看,攝影一直都是與科技為伍的。光學是物理學的分支,感光藥劑是化學的領地。毋寧說,攝影史就是攝影科技發展史。操作相機的自動化功能,讓多少攝影師得以跨越各種艱難的攝影環境,養家活口。儘管有些人仍然堅持使用近乎全手動的機械相機,就像堅持開手排車才是男人浪漫一般,機械本身標誌著,同樣是一個時代偉大科技的勝利。

十二月一號,受邀參與了聯想與UCCA在上海正大廣場的空間設計展。展覽以中國設計師的作品,搭配現代大小平板、觸控螢幕,組合成一個充滿東方風格的藝術場域,蔓延兩者之間的,是濃濃的中國文人騷客哲意。書法、國畫可在螢幕上揮灑、古琴可透過指尖與螢幕的接觸演藝、而本來就以平面為戰場的棋盤,琴棋書畫四者都可以透過一塊輕薄的科技產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藝術館內、館外重現。

我想起最早使用底片攝影,挑選底片是對攝影最終的平面作品,所進行的第一次挑選。而放相或機洗出來,挑選相紙又是另外一次需要深思的課題。當作品要加付展覽,裝裱又是一次對平面如何呈現出作品意象的再次思考,和做成攝影書一樣,一層層作品的層遞表現,都不能以單一一種方式走完。不同的平面媒材,具有表達不同質地,乃至於配合環境達成一個理想整體性的不間斷考驗。

科技進步迄今,一塊平板可以做出各種媒材的效果,可以把攝影作品從時間的割裂中解放,轉化成3D、動態或其他各種具備其他效果(只要攝影師想得到)以求得極致表現手法的工具。攝影一方面而言,似乎走得離當初的本質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卻給予了更多對於攝影師想像力的施展空間。

實際上,這次活動對於美學與科技的結合,中國藝境(哲學)與西方科技(科學)合作,並非首次闡發。早在二十世紀早期,就有學者以美學與科技的本原,即科學兩者並列,對美學有一番劃時代的思考,那個人就是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21-1926)的張竟生。

張竟生在《美的人生觀》一書中,認為要達到理想的美,需要哲學與科學兩者相合為一,因為兩者各有優缺點,卻又互為整體美的一部分:

 

聯合為一氣,則思想上自然不致陷於科學方法的呆板,與哲學方法的空虛;而且能學方法的空虛;致陷於得到能學方法的空虛;致陷於遠,科學方法方法的空虛;致陷於遠,的切實,與哲學方法的乖巧。至於擔任這個聯絡的使命,則全靠藝術方法的身上。藝術實,與哲學方法的乖巧。至於擔任這個聯絡的使命,則全靠藝術方法的身上。方法實,與哲學方法的乖巧。至於擔任這個聯絡的使命,則全靠藝術方法的身上。一邊是以科學方法為基礎,與哲學方法唯一歸;一邊,於聯絡這兩種方法之後,自有它本身獨立的效用。……(2009,頁69)

 

各種藝術中,攝影確能體現張竟生所闡述,綜合科學與哲學的美麗境界。思維的想與用,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如張竟生以建築師為例,施工需要科學方法,但建築師的理念需要有其哲思,兩者不僅停留於實用或空想,並達到藝術的高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攝影大廠每年產品推陳出新,空有最新穎的器材,少了思想;或者空有想法,卻不懂得利用科技便利,兩者都無法達到對攝影美的完滿追求。這個追求,使攝影師不被科技所奴役,而是主動的去了解與利用科技,同時攝影創作的價值。正是以思想為本,才能讓手上的攝影器材成為藝術創作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工業產品。

攝影美學離不開科技,因為整個攝影創作的道路,皆為發自人性與人類智慧的實踐道路。當我離開會場,我相信再過幾年,又會有更新的科技產品,為人們預視未來,屆時攝影師們會如何讓這些產品昇華為藝術?沒有比想到這個,更讓愛攝影、愛美的我們興奮的了。

至於美育,同樣的也不應該與科學教育分開。反觀台灣的教育,沒有美學教育,僅有美勞教育和美術教育,專技藝而忽略審美能力的思想培養。和科學之間又分隔著一條鴻溝,按陳竟生的觀點,美與科學實則為教育不能偏廢的教育整體之部份。

經常面對強調美育的觀點,總有人質疑:「飯都吃不飽,談什麼美?」

試問:「台灣早已脫離飯都吃不飽的開發中國家行列,是接近開發中國家的現代社會,何以美育仍舊停留於強調技藝,教育仍停留在考試、升學、找工作層次,專重智育發展的階段?」這是台灣教育相關人士所不能迴避的問題,因為當民眾老拿那落伍的說詞搪塞提倡美育的觀點,更突顯台灣教育對美育的提倡與發展大有問題,才使國民幾十年來在觀念上還是將美育與其他教育割裂,視美的追求為少數精英才有資格擁有的奢侈品,而非生活中的尋常事物。

美,離不開科技;美育,離不開科學。

一場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展覽,可以見到教育的過往與當下,預視教育的未來。誰還說科技與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無關?我們都該學習如何統合兩者去看我們的世界,引領科技發展的可以是愛美的科學家,引領藝術革新的可以是善用科技的藝術家,你我皆身兼科技的使用者與美的愛好者,絲毫不衝突,只因追求科技的求便利心,與追求美的滿足感,皆為人的本性。 


◎MyPlus雜誌專文連結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975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