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影手札】「翻開舊相簿」,談如何讓攝影入情
2014/01/20 12:05:11瀏覽818|回應0|推薦21

◎ 粉絲頁
◎ 專欄連結

當我們談攝影作品帶給人的感動,有一種感動往往被忽視,就是那些再平凡不過的家庭照、親友照。畫面通常以這樣的形式展開:

 

幾個人或站或坐,他們當中有些人表情靦腆,面對鏡頭好似十分害羞。有些人固定將手擺在腰際,或是背在身後,無論什麼姿勢,在鏡頭面前都盡可能呈現一種放鬆的姿態。有些人則面帶笑容,對被鏡頭紀錄沒有絲毫不習慣。有些人則刻意埋藏自己的身影,彷彿相機真能奪走他的魂魄。儘管他們的表情、姿態、美醜各異,但他們基本還是面對鏡頭,以「紀錄人、事、時、地、物」為主要原則,捕捉他們同時在場的這一刻。

 

這些照片被收在一本本相簿裡,過去是大小不一的紙本相簿,現在多放在網路上,可以輕易的和眾人分享。這些東西看起來最平凡,不是能輕易在網路上掀起一波網友點閱的漣漪。而拍攝者以紀錄為主,以每個人的臉都能出現在畫面中為目的的拍攝手法,很難跟那些使攝影師們功成名就的藝術手法聯想在一起。

但正是透過這些相片,我們得以回應一個問題:「如何拍出有感情的作品?」抑或可以說,「如何透過攝影傳遞感情?

問題的核心就回到為什麼一般人要擁有相機,一般人使用相機紀錄生活,像是吃了什麼美食,和哪些朋友去了哪些地方,和家人共同度過了某些值得紀念的時刻。這些照片也許沒有值得稱道的藝術手法,卻對參與者起了回到那個時刻,重燃某些感情的作用。譬如一位五十歲的人看自己二十二歲的大學畢業照,又像是一位母親在女兒六歲生日時翻看女兒一歲生日的照片。這些照片本身賦予了意義,而且是在拍攝者強烈認同下進行攝影活動所留下的。

因此若我們要追求相片對人的感動,關鍵處就在於如何讓觀眾「參與」至拍攝的作品中。

每天都有難以記數的,父母紀錄孩子的照片出現。但有些照片只有拍照的父母,以及被拍的孩子成為參與者。不認識孩子或孩子父母的人看到這些照片,並沒有被引發感動。這個時候,若我們能夠嘗試多些拍攝角度,或拉遠或拉近,然後將照片跟他人分享的互動中,取得他人觀賞的回饋,我們可以整理出哪些角度特別能夠引發人們對於自我曾經處於孩子,或者身為父母的經驗下所有過的感情反應。

因此有時親子攝影,可以是隱匿的,捕捉成員最自然的一面,那個自然不是動作而已,而是成員情緒的自然流露。拿著畢業證書,看起來好像離功成名就只差一步的照片往往很能令人感動(美女或帥哥的畢業照,或者搞怪造型的畢業照會讓人眼睛一亮,但那無關感情),因為畢業後的幻滅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新鮮,面對一張張陌生又沒有特色的臉,就像在看人行道上一根根路燈,沒有差異性。但捕捉到那不刻意擺拍的喜悅,以及驪歌觸動的傷感,使得照片短暫的超越了畢業生或畢業時刻的單純意義,更多的紀錄情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標誌一個時間性的活動。情感的活動,才能使情感被喚醒,而一個單純標誌時間性的活動,只能讓觀者認出那張照片可能在某個時間拍攝,而失去(且等於沒有被激發)情感傳遞的機會。

我建議對攝影如何傳遞感情的作用,感到苦惱的朋友,翻翻紀錄自己人生那些「無趣」的相本,看看這些過去自己的陳跡,當自己的感動被記憶喚醒。你會發現被喚醒的不是被拍照的那個瞬間,而是因為走過某段人生路、累積種種生活滋味與感受後沈澱在心底的溫度,那溫度就是情感的泉源。

傳遞情感,就是傳遞一個人生的片段,所以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將人生的片段塞進瞬間快門造成的影像。這是最能發揮攝影才能的地方,也是我評判攝影作品的重要指標。有些人沒有辦法在那一張紙上訴說太長一段的人生故事,就像一位文筆不好的學生,苦於如何填滿一張五百字稿紙。有些人勉強填滿,甚至超過五百字,但句句都是流水帳,同樣無法撼動人心。但有些人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盡可能的傾訴腦與心所要表達的一切。

所以一張畢業照,若想拍得感動那些並不認識照中人的觀者,我們可以試著透過景物、劇情、表情、動作,乃至相片的色調等等,盡可能重現一段校園生活最令人難忘的一段歲月於照片中。甚至照片中可能根本沒有任何人,只有一把破木吉他,或者一頂再也戴不下的破舊學生帽,以及適當的場景,進而便能喚起觀者人生中難忘的,投入過感情的片段。最終,我們的照片開始訴說(即喚醒)所謂的情感,穿越快門千百分之一秒的瞬間。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066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