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影手札】機海浮沈
2013/11/06 22:07:47瀏覽410|回應0|推薦19

「攝影的歷史,就是工業的歷史。」這個道理無論是班雅明,或者從老祖宗馬克思那邊都能推導出這個結論,因為攝影對於其活動的機械的依賴,比其他藝術創作更高。這和柏拉圖對於藝術的看法,呈現著強烈物質取向,反形而上的特徵。到了當代,攝影更是成為與工業完全結合,甚至被少數廠家掌握命脈的藝術活動。

各大相機廠每年至少會有一次推出新產品的活動,硬生生的把與技術不完全相關的「製作藝術品的器械」的精良度推到更高的高度,畫素、高ISO的降噪、機身重量……在商品化的背後,一種對於器材升級的衝動,使得追求攝影這件事從對自我技術的要求,相當程度轉移並透過換器材的消費行為達到滿足。

「換了更好的器材後,應該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吧!」,這種想法就跟買新的鏡頭所帶來的新鮮感差不多,摸索中蘊含著新奇感帶來的樂趣。這種樂趣跟攝影本身有關嗎?當攝影與藝術創作無關,而僅僅只是娛樂時,兩者確實相關。但對攝影藝術工作者而言,攝影的樂趣不是把玩器材,而是透過器材幫助自己將抽象的構念化為實際創作的作品。這裡就顯現專業與業餘的區別:專業工作者為了創作和生計挑選器材;業餘玩家更多為了滿足好奇心、紓解壓力,以把玩的樂趣為挑選器材的標準。

專業與業餘,其絕對差異除了技術,就在於心態的不同。當張照堂老師感嘆不少民眾始終無法將攝影視為一門藝術,而是當成一項技藝。攝影從按下快門到獲得成品的過程看似容易,使得當中蘊含的藝術創作功力好像很輕易的被一般有錢買得起相機,有手能按下快門的人們輕易的理解了。但實際上業餘與專業之間,一般民眾與攝影藝術工作者之間的理解存在一道鴻溝,因為他們看待攝影器材的出發點與觀點如上述,截然不同。

近期,某日廠推出全片幅的無反光鏡機身,這象徵著工業的勝利,但這是攝影的勝利嗎?對於片幅,底片時代早有遠勝於當前片幅大小的各種中片幅與大片幅攝影器材。器材早已不是攝影創作的問題,更不是藝術創作者在攝影術被發明早些年,困擾於感光時間等等確實需要技術提供更進一步幫助的時期。

誠然,當工業的勝利走在藝術創作的革新之前,我忍不住憂慮,當更多人將對作品的愛、要求與探索轉移到對器材的新鮮感與擁有器材的滿足感,攝影要在國人面前更加提昇自身的藝術層次,似乎更加困難。我想,這是這一代攝影人所要面對的課題,用腦中的創意與心中的構念,以具有壓倒性震撼力的作品,告訴人們,「攝影真的是一門藝術,也許你手中的相機比我新潮、比我昂貴,但你拍不出我拍出的世界。」


隔週三,MyPlus攝影美學專欄與您相見。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936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