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我在台灣:【勝利的代價:使人徬徨的農場】
2012/11/16 16:12:30瀏覽305|回應0|推薦42
真正專業選手的訓練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練鐵人是很忙的,每天至少練兩餐超過 4小時,所謂的一餐可能是游泳 8千公尺、騎車 100公里、或是跑步 20公里,還要外掛核心肌群及重量訓練,這是要得到榮耀果實的必經過程。」台灣知名鐵人三項選手楊茂雍談及訓練,如此說。
這等於一天要游1.6公里,騎200公里(按google map,台北中正紀念堂->南投市市公所,走高速公路約199公里),跑步40公里,外帶重訓。由此可以想像能參加世界頂級賽事的選手,他們的體能要求有多可怕。但這也反映他們為了競賽所投入的訓練,絕對比常人想像的更巨大!但國家無法協助這些選手在高強度的訓練當中,能夠有一顆安定的心築夢。現實考量使選手們追逐成績之餘,不得不分心。
當民眾每每為台灣體育選手在國際大賽的表現喝采,要瞭解如果環境不變,人民的觀念不變,他們的表現終究永遠都只是曇花一現,偶爾璀璨的煙火。事後鼓勵與吹捧,比不上事前塑造良好的培養環境。或許我們能等到下一位曾雅妮、下一位楊傳廣,但如果沒有提供選手全心投入體育的穩定制度,這些等待形同簽樂透,可遇不可求。
身體在訓練中承受壓力,心理也在社會環境底下被壓榨。沒有自由的身心狀態,面對突破極限的關鍵時刻,就會顯示出不同體育環境的差異。邁向勝利需要付出,然而有付出卻不一定有收穫。這是定理,而追逐夢想的人並非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甚至可以說敢在台灣「馬後炮」的體育環境勇敢築夢的體育人,都是不怕死的勇士。做得好,國家和社會不見得會獎勵你,但做不好肯定連個屁都不是。
我們不該倒果為因,好似培養體育人才,讓自己的孩子走讀書以外的道路就必然會危害孩子未來。因為問題出在環境,是先因為環境對體育人才培養、就業、傳承的匱乏,使得台灣孩子走在體育這條路上比先進國家艱辛,進而造成踏上體育選手之路似乎比不上讀書這件事,而不是反過來說搞體育就會在就業上比較不利。追根究底,應該要反省並妥善建構一個健全的體育環境,以扭轉一般普羅大眾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這正是我在台灣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困境,「如果教育現場是個農場,學生是農作物,那麼這個農場的農夫想的不是如何能種出更美味、豐碩的農作物,而是如何節省成本,對改良也不熱衷,覺得只要延續傳統,能生存就好。」當外界的考驗不多,這樣的環境還能被接受,農作物還有市場。一旦面對外界競爭,對外在世界掩耳盜鈴的教育環境,頓時不堪一擊。想要品質更好的作物,先進國家能提供;想要更便宜的作物,中國農作物能傾銷到把台灣整座島嶼淹沒的程度。
多年之後,體育依舊是可以為了學測而犧牲的課程。但我們還有多少應該堅持的正確觀念可以被犧牲,犧牲觀念換來的,就是犧牲學習錯誤觀念,以至於無法迎戰全球化時代的徬徨一代。「我知道你想問的,我不缺資源,不缺外在的表象物質,我知道…缺的是勇氣,放手一搏的孤注一擲,但我就是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性,擔心我這樣捨棄稱霸台灣的機會,出去當炮灰之後…會得到甚麼?」
現在年輕人還會問:「如果我努力,我會得到什麼?」等哪天年輕人連這個問題都因為對體制與社會價值觀的失望與不解,連提問的念頭都失去,屆時我們的社會除了徬徨,還剩下什麼?
-------------------------------------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是 萊曼格林my plus「加分誌」雜誌的全新專欄,10月起將在各期紙本雜誌發行,透過最直接的方式,雙腳親臨世界角落,透過筆與相機,帶回各地真實一手情況,目的不是僅用來做表面介紹,而是希望帶動有志青年共同反思台灣現今社會相較其他地區孰優孰劣,處於台灣經濟衰退的世代,我們該往哪裡去,才能找到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幸福榮光。

p.s. 若您有話想說,希望萊曼格林造訪您生活的土地,或希望有人代為發聲的地方訴求,歡迎來信。我會以最客觀的角度,最犀利的文字,傳達最真實的聲音。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705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