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以更高的高度看待與梳理今日軍公教與勞工對立的重要問題!今天軍公教會讓自己處於現在這種處境,除去不理性的因素,仍舊有些問題是必須要檢討跟試圖改進的,不然未來相似的情況絕對會再發生。
其中,有幾個問題面向我們必須深思:
一、 鄉愿的以和為貴文化。公務員自己都不否認,儘管大多數公務員很勤勞,但存在少數害群之馬。可是害群之馬為什麼可以在職時爽爽過,退休後過更爽,這些人為何沒有被淘汰?一方面衡鑑制度要檢討,另一方面不可否認中國人在群體中,誰都很害怕當壞人,「以和為貴」四個字談的不是實質的和諧,而是表面的和諧。今天公務員口中的害群之馬把大家都害慘了,這些害群之馬存在的事實迄今可有任何改變?
二、昨是今非的時空邏輯倒錯。 今天軍公教有一套講法是站不住腳的;「以前大環境不好,沒有人想當公務員。公務員收入差,所以政府才為了補貼公務員,有了一些福利blabla...」從邏輯上來看,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好比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道理。軍公教自己都承認過去政府提供軍公教實質的經濟協助,這意味當年軍公教的收入水平屬「弱勢」,但今天弱勢已經換人做做看了。John Rawls在正義論書中談所謂的「基本善」,國家存在的功能之一,就是幫助弱勢以符合社會公益。故今天弱勢換了人,國家當然要協助現在的弱勢,而不是以前的弱勢。至於政府從軍公教這邊削減福利,是否確實用於提高勞工福利,所得替代率等等,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三、不理性的情緒表現。 部分公務員對外高呼:「覺得公務員福利好,就來考公務員啊?」這種不理性的說詞只會使目前公務員的尷尬更加深陷泥沼,儘管說得當下可能很痛快,但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什麼?
第一、近十年多少人拼命在考公務員?軍公教本身屬於為公眾服務的職業,但今天「覺得公務員福利好,就來考公務員啊?」類似發言強化了職業的選擇考量就是福利、收入,為公眾服務等接受這份工作的責任感則變成次要了,這不是本末倒置?
第二、軍公教基層公務員可有跟勞工進行討論?今天軍公教跟勞工之間的對立,部分人責怪政府與媒體,但政府是軍公教的老闆,而我們的相關政府單位是否公正、媒體是否中立,我想民眾心知肚明。公務員有機會和勞工團體直接溝通,理性而和平的討論,若今天都要透過政府與媒體這種不公正也不中立,甚至有點搧風點火的中介者放話,經有心人士斷章取義後,無可避免有些言論將被過度放大或忽略,情況可想而知只會更糟。非理性的口號會激化對立,但國家不可一日無公務員,同樣不可一日無勞工,不景氣正需要公務體系與勞方團結,如今卻陷入不理性互動的惡性循環。
二戰時期,德國反納粹馬丁·尼莫拉的箴言,我想有些人耳熟能詳到都會背了: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台灣太久太久沒有團結的聲音,沒有公共群體意識,只有小團體偏私。
幾十年來,當台灣勞工於社會處於弱勢,淪為部分無良資方的奴隸,勞工相關法規與待遇(如多年沒修正的勞保月退上限20000元)處於弱勢,軍公教可有人關注這些問題、站出來為這些勞工朋友講講話?09年我在巴黎,目睹法國國民面對薩柯吉提出的教育改革計畫,學生、勞工、教師群集起來罷工抗爭,廣義的勞方合作無間,與政府與資方相抗衡。法國公民對社會議題與弱勢的關注,在在顯示他們的民主素養。反觀我們呢?
現在的情況是不理想,各團體處於被動:
政府機關主導,單方向「軍公教」或「勞工」分別討好→「軍公教」或「勞工」覺得有不公,向政府機關和媒體反應→政府機關略為修正→循環。
理想的情況,團體主動引領政府政策:
「軍公教」(工會團體)與「勞工」(工會團體)進行協商合作,各自就相關政策達成共識→就共識的結論與政府協商→達成最後結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主政治從來都不是自掃門前雪的社會,不是一個由冷漠個體構築的社會。歐洲先進國家投票率沒台灣高,但當真正要社會發聲的時候絕對不會「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現在我們看到勞工與軍公教對立,為何大家無法平心靜氣討論,因為台灣多年來根本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以前大家假裝沒看見,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現在所有人都嘗到苦果,當中還有人被迫嚥下去。
我認為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次全面檢討,軍公教有不時宜與不合理的過高待遇與福利應該刪減,勞方有不合時宜與不合理的過低待遇與福利應該增加,並且在法理與法條上都以公平正義為原則。最重要的,就是不管軍公教或勞工,都不能再對政治與社會議題保持冷漠,就是人民的冷漠讓政客與財團坐大,讓他們吃定人民沒有聲音,吃定人民不團結,吃定自掃門前雪的台灣人。寄望政客和財團自己拿出良心,人民熱烈參與短期選舉活動,卻不願意長期積極監督自己選出來的政治人物,不願主動關心政策,究竟是人民太善良,對政客們期望高,還是人民冷漠、懶惰,自我放棄身為民主社會公民應有的責任跟義務?
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高喊自己可憐的人都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人,因為權貴不會同情可憐的人,而「可憐的人」除了自憐、自怨、自艾,卻依舊沒有行動的自覺。
社群需要更高層次的辯論,而不是更低層次的謾罵;
人民需要更高層次的團結,而不是更低層次的分裂。
再換幾任總統,再出現幾次社會分化與對立,問題都不會解決,國家 也不可能變得更好,因為幸福從來都不會憑空出現。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僅屬於勇敢且實踐追求幸福行動的人。
http://www.myplus.com.tw/school_news_detail.asp?nid=52
-------------------------------------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是 萊曼‧格林在my plus「加分誌」雜誌的全新專欄,10月起將在各期紙本雜誌發行,透過最直接的方式,雙腳親臨世界角落,透過筆與相機,帶回各地真實一手情況,目的不是僅用來做表面介紹,而是希望帶動有志青年共同反思台灣現今社會相較其他地區孰優孰劣,處於台灣經濟衰退的世代,我們該往哪裡去,才能找到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幸福榮光。
p.s. 若您有話想說,希望萊曼‧格林造訪您生活的土地,或希望有人代為發聲的地方訴求,歡迎來信。我會以最客觀的角度,最犀利的文字,傳達最真實的聲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