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騷客訪談】我的中國朋友(六):若靈魂也有屬地主義
2014/07/26 13:26:57瀏覽9146|回應3|推薦24

前言

容閎留美、季羨林留德,清末明初,無數知識份子前仆後繼的前往異地,像西方學習,為了自己,為了國家;為了夢想,也為了成就一個民族大義的理想。多少年過去今留學仍然是不少人的美夢,無論選擇的是英美,或者歐陸,希冀藉由一個在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領先母國的地域,從中學習,乃至改變自己的人生。潘朵拉打開的魔盒,最後飛躍出來的希望,彷彿就在那個遙遠的大陸。陌生,反倒成為一種對未來無限可能的寄託。

法國,從清末開始扮演著一個哺育無數海外留學夢的學子,文豪海明威在回憶錄中寫道:「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現實中,我在10年去了巴黎寫作,結識了幾位朋友。巴黎確實是一個能讓人造夢的地方,對於藝文人士的尊重,藝術創作就在隨處可見的文化中,和經濟與法律、科技與思想共生共存。我曾在一棟公寓下聽見樓上琴音,按對講機希望能上去親身聆聽演奏,聊聊音樂與藝術。對方一口應允,這樣的事情絲毫沒有任何違和感,這就是巴黎。

本篇訪談的是我一位朋友,一位大哥,一位長年旅居法國的華人。通過這篇訪談,希望能讓有志前往法國留學的人們,了解在那個地方生活的氣氛。

 

 

 

受訪者小介:小健哥

◎ 現居地:巴黎

◎ 老家:廣州

◎ 現職:自由職業賞導

 

 

 

§ 訪談實錄(提問者為作者,以下簡稱「我」;受訪者簡稱「健」):

 

我:可以跟大家談談,大哥是在人生的什麼階段離開中國,當時中國高校教育的景況嗎?

健:大學本科畢業,並有過一些工作經驗。當時高校教育也面臨並開始更多地引入某些西方教育模式。例如把綜合大學原「學系」擴展為「專業學院」或進而加快不同校區的學院間合併。高中畢業後通過高考升入大學的升學率(比照年高中畢業生總人數)依然低於10%

我:過去十多年,台灣廣設大學,造成學歷貶值,以及少子化衝擊下,部份經營不善的高校面臨倒閉的危機。法國的年輕人怎麼看待就讀大學的價值?法國學歷主義的問題嚴重嗎?想請大哥介紹一下法國人普遍的教育觀為何?

健:我不肯定這是所有法國人的想法。首先,家長們一般都希望他們的小孩讀一門大學的學科(條件是通過高中會考BAC並獲得證書),主要是為小孩未來的職業作考量。最明顯的就是,私立學院生意興隆。他們最動人的廣告詞是:畢業生直接就業率......。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社會容不得「不能自食其力者」。因為失業問題嚴重(去年年度超10%),文憑自然成為了就業最好的「敲門磚」。學歷主義嗎?至少我個人覺得法國就業市場是以學歷為基礎,然後才看候選者的工作經歷等其它的綜合因素。大學裡個別「冷門」的學科,如:氣象學、文學、某些外國語等,好像都是為那些真正對這些學科有興趣的學生準備的一樣。我知道只有極個別的初中畢業生,在家長的支持下選定去工廠當學徒,或者就讀專科技術學校(未來可能會當一個藍領技術工人)。

 

 

我:為什麼選擇法國為當時出國的目的地?

健:我在大學裡修的就是「法國語言及文學」;工作經驗依然與法國工業與金融業相關。熟練掌握的外語是法文,讓我選擇了法國; 選擇再深造的學校更為容易。應該一提的是我從小喜愛畫畫,美術或藝術類相關的東西(例如音樂等)都很吸引我,覺得到法國很適合。

我:我曾聽法國學藝術的學生跟我說現代藝術重鎮已從巴黎轉移到巴塞隆納、紐約等城市,巴黎有太多過去的包袱,這個說法確實反應了巴黎現代藝術的重要性已不若以往了嗎?

健:在法國沒讀過藝術學院。以我對當代藝術的認知,確實有你上述提到的傾向。過往的沈澱越多,包袱自然越大。可是藝術創作是一回事,而推廣、經營藝術品又是另一回事。歐洲當代藝術的「中心」西班牙不假,德國亦然。

 

 

我:對一個異地有歸屬感的感覺是什麼?那是什麼樣的歷程,是否因為什麼特殊事件嗎?

健:因為父母從小的厚愛,還有受他們經歷了劇烈動盪的年代依然相互扶持,相守相愛的影響,我對成家立業有很多期許。歸屬感大部份來自於一度建立的家庭(我指的是結婚生子、共同養育孩子)。

我:記得大哥成家不久,可惜那時人不在巴黎,先再次向您表達我的祝賀。也很好奇漫漫人生路,最後決定一位終身伴侶,大哥的考量是什麼?

健:我們的相遇是很偶然的。另外,對事物的認知都有一個過程,婚姻也一樣。首先對自己要有足夠的認知,才有可能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伴侶。在這方面很難有所謂「完美的」答案,因為人都不盡完美。能夠給予你所愛的人什麼,決定了你在這關係裡能獲得多大的幸福感。如果對方也這麼想,那麼我祝賀你!

我:早從先蘇哲學開始,哲學家們就不斷探問「幸福」的答案,以為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在大哥的論述中,幸福感來自「給予」,是否當一個人過多的想著幸福是一種「獲得」,反而偏離幸福的真諦?

健:以我今天對「幸福」的理解是這樣的。特別不要跌入「付出什麼,得到回報是什麼」的牢獄。也許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得出不同的幸福觀,但要記住:宇宙的「道理」是恆定的。

 

 

我:旅居法國後,回頭看中國,有什麼不一樣?

健:回頭看中國,發現原來青春那麼美好,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在校園裡學習與生活的時代美好而珍貴。九零年代初始的中國,人們大都以追趕西方生活方式為目標(大學裡的教授老師們忙完公活忙私活,忙碌著額外教課賺外快;政府允許公民參與「承包」原屬公營的一部分企業,甚至建立私人企業;個人買樓置業成為可能)。依然存在很多弊病(例如:大、中、小學校學費不斷上漲,個別地方或幼兒園要家長付出「贊助費」方有入學資格;醫療改革後醫院看病難,特別是住院、手術之類的費用太過昂貴;城市大興土木,住房「拆遷」產生很多問題;官員濫用權利、權錢交易.....),不一而足。但最大的問題是,大部份國人缺乏一個精神家園。

我:這個所謂的精神家園,可以說是像「信仰」這樣的抽象價值嗎?

健:一般指的是宗教信仰。信仰是通向「精神家園」的一個通道。即使沒有明確的信仰(例如:宗教),人依然需要自我修行。 堅持讀書本身,就是對提升精神意識和修養最便利的方式。

我:可以請大哥推薦一本書給需要精神信仰的年輕人?

健:可以推薦一部我自己還沒看完的書:《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克裡希那穆提(印度)著。

 

 

我:你眼中的法國人和其他的歐洲人有什麼不同?

健:據我在法國多年來的生活體驗與觀察,發現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品質與狀態差距雖然很大,然而他們普遍俱有職業素養,以禮待人,好奇心強,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很強甚至接納為自己的愛好;年輕人大都生活獨立、直面問題,卻較少考慮走進社會,立即創業(更多的人在選擇學業時就訂立職業規劃)。法國人言辭裡不會出現「愛國」那樣的字眼;他們視休假為神聖的事情。

我:看到「視休假為神聖」云云,讓我想到台灣工商社會厲行責任制,這兩年勞方慢慢有了對不合理待遇的自覺,但要像法國民眾群起抗爭,意識和行動力還是差了點,我想這是台灣民主化過程的必經之路。而這也反應了所謂的「生活觀」,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大哥認為這個「意義」,中法間主要差異為何呢?

健:中華傳統文化(對生活意義)早就有一大統的概括。而現代西方社會,人們更多地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有不少人視享樂為人生意義。就當今的中國大陸而言,恐怕還是後者占取了上風。至於法國社會,人們大都兩者兼備。

 

 

我:對你而言,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健:部分地滿足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體驗不同文化所帶來的成果(更多的是在美學或是生活藝術方面);接近自然,索取靈感。

 

 

我:現在台灣不少年輕人選擇出國(如澳洲)working holiday,你多年來在法國看到留法的留學生,有什麼生活、想法等方面的差異嗎?

健:接觸從台灣來的留學生不多,相較中國大陸來法國的留學生,使用的網路平臺都不一樣;正體與簡體字的不同;文筆思路也往往不一樣。台灣學生普遍更善於口述表達想法或事件。也注意到有不少來法國學習手藝的年輕人回台灣後創辦自己的生意。

 

 

我:在法國,整個華人圈,台灣人、中國人、香港人等等,有什麼特別的差異嗎?好比中國留學生有「戰鬥在法國」網站,台灣留學生有「解悶在法國」網站,那是否呈現了不同的文化觀呢?

健:早年接觸過一些不同的華人群體,差異不能說不大。也從未知道有「解悶在法國」網站!無從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台灣學生的文化觀較為個人化;香港學生人數少,反應靈敏多務實;中國大陸留學生群體大,就讀的專業多工商管理、奢侈品管理、時裝設計、金融商貿、法律等。當然也不乏選擇理工科研、文學藝術類的(好像是選社會學科類的,如哲學、政治學的以及醫療、衛生一類的較少)。據我瞭解大都以職業取向地選擇了各自學習的專業。

 

 

我:你認為夢想是什麼呢?

健:應該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想達到的某種目標與境界吧。

 

 

我:當經濟不斷進步,社會不斷開放,卻似乎為年輕人帶來更多的迷惘。對於人生之路,你有什麼給九零後的建議嗎?

健:我以為,年輕人之所以迷惘,是因為他們較之於前輩有更多思考與選擇的空間。過去有很多人為了謀生,打工掙錢,顧不上考慮是否喜愛自己的工作,也難以享受生活。現在這種現象更少,年輕人更注重自己的理想、喜好做的事情,這也是好的一面。現在到了九零後一代步入社會的開始,希望他們懷有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不畏艱難地走向職業與社會生活。建議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年輕人,更多地讀書,吸取先人的思想與精髓,在自我實現的過程裡提升自己。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5426577

 回應文章

飛行小牛在等待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01 00:39

其一,年輕人為未來擔憂。

當我們的父執輩年輕時,他們也曾為未來擔憂。剛脫離戰爭,社會及世界往哪兒去?咬著牙往前衝吧!

當我們年輕時,我們也曾為未來擔憂。房價高漲、社會動盪,剛往哪兒去?咬著牙往前衝吧!

現在的年輕人,有何資格可免於為未來擔憂?我相信蘇東坡年輕的時候,也為他們的未來擔憂不已吧!差別只是訓練方式的不同。

其二,法國與浪漫。

歷史的長流中,就在不久前,馬其諾防線被攻破之後,世界才發現固步自封是不敵鐵血的堅持。當然,孱弱而浪漫的公主,永遠可以等到另一個王子前來救贖,只是,這樣的公主是無法挑那王子是否騎白馬而來。

靈魂是承平社會的產物,野獸環伺的叢林裡,生存是絕對與唯一。我想,人類的偉大,並非在優渥之中的白日夢,而是在風雨漂搖之中,仍有無限的夢想。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7 08:11
最後一段文字~~年輕人之所以迷惘,是因為他們較之於前輩有更多思考與選擇的空間~~說得太好了! 所以我們為年輕人的未來擔憂,實在是杞人憂天!

江湖外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你報導的內容和認定的方向
2014/07/26 22:26
喜歡你報導的內容和認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