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The Godfather(教父)分享
2018/08/26 16:45:38瀏覽501|回應0|推薦2

第一次看電影教父是在大學時期,當時正在學習導演學及如何運鏡,

透過不同鏡頭表現來傳達背後要說的意境。

那一次對教父這部電影的劇情印象不甚清楚,就算有,

腦海記得是哪一段的大特寫是在說明甚麼層次,

研究不同鏡頭運用與色調背景,和演員角色的畫面對比。

而這次是朋友的父親借了本原文的書籍,這本書不厚,

整部劇情小說內容共56頁,接下來的頁數就是探討與題目。

如果想要試試看自己英文能力的,這本書是蠻好入手讀的,

也推薦如要嘗次念原文書的,這本書可試試看。

讀完後,我得說電影拍得確實好,因為很多情境與畫面,

多數能在印象中找到蹤跡,小說讀本裡,有些細節沒有太多鋪陳,

如Micheal的第一任老婆Apponinas被炸死在車中,之後回到紐約,

回去找到前女友Kay見面,接著女方就再接納他,並成為他老婆。

這一部分著墨直接帶過,進入下一章節-micheal準備掌管家業。

但我最想探討的是這本書後面會針對每一章節,有所謂的before you read, while you read ,after you read. 有不同的探討與小作業,其中有些問題會啟發你得要再回去讀一次,不然有些因果關係會無法理解。

也因為這些小問題的設計,我發現為了要組織我閱讀理解方式,便開始拿了一張白紙,開始畫起人物架構與時間地點做結合。接著原因與後果做起簡單的故事架構。

當我全部寫好畫好同時,我也在不知不覺讀了第二次。突然讀書組織力就這樣無形建構起來。這點是我挺喜歡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去看章節背後的問題,以往我的閱讀會將整本書讀完,了解整體劇情發展,但從未去分析每個章節的每個小段落。甚至將它讀清讀透。

這三個讀前 閱中讀 與讀後的問題,讓我感到最難的是讀前問題,因為需要先去預設事情的發展性,這點像是啟發自我獨立解讀,提出自己假設的答案;其次是閱讀中,再去尋找書中更細節的發展;而最後的讀後問題,最類似我們很常看到的總結或讀後心得分享,甚至換個情節,如你是書中主人翁你又會如何做之類的。

這也是我們從小到大,最喜歡我們做總結的課後探討。但也是我們最不想去討論的環節,因已知曉最後,沒有太多啟發的感覺,這也是所謂的不求背後原因的開始,我們總是一口氣得到所有的前因後果,因此我們失去了先去預設可能的機會。

如一開始與你假設的發展不同又如何,主要在於激發個人對事件的想法,最後逐步明白箇中原因,整體了解逐步完整,對於閱讀與理解力,會有明顯的組織訓練與理解是否已讀明白。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讀一本書能有這樣片段啟發,對我而言是挺好玩的過程,當然不可能所有書籍都去做這般組織架構。但從小事可以看明白,如果我們對於未知的事情願意先激發自我想像力,不做框架設定,這點就是很好的訓練,白紙本來就一無所知,當然任何答案都是可能。如何從做的過程尋找細節,去找到自己的下一步,並鋪陳未來,其實下結論的那一刻是驗收,重點是不論好壞,過程當中,才是真正的學習。

我很喜歡讀本有這樣的設計,很建議學子們也能學習閱讀思考與組織能力,而不是讀過而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da62393&aid=11447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