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份是個女兒,也是一位母親。
負笈在外的女兒專程回來陪我過節,上午我在廚房裡打轉為兒加菜,下午幫母親在另一個廚房團團轉,因為母親的其他孩子要回來。婆婆還在世時,五月份的母親節得提早編配,我一下子是個孝順女兒,忽而須得是個俐落媳婦,轉個身,膝下撒嬌的兒女一聲一遞喊,橫豎我是銀兩直灑,陀螺般打轉,五月天節令,要忙到第二個禮拜過後,才能稍稍喘口氣,緩下來挑件禮物,為自己喝采。
今年比較特別,我把為母親寫的詩念給她聽,母女倆都感到非常幸福。母親喜歡翻閱我正讀的書籍,她一廂情願認為,書本摺角是我的傑作,可我從沒有摺書頁習慣,那是一本從學校資源回收籃撿回來的《古文觀止》,母親還探問很多關於書中的細節,她似乎想在書頁上尋到女兒喜歡閱讀的樂趣。我很想說故事給母親聽,用她熟悉的語言,這輩子,不識字的她,不知道怎麼度日的。自己初為人母,曾牽繫稚孩小手,走在阡陌,踩踏斜影,指著江河,敘說蟲魚,講水滸,道紅樓。如今,我想牽起顫抖而瘦弱的母親的手,走在母親熟悉的羊腸小徑,用閩南語腔調,吟誦一段「南畝耕,東山臥,閒將往事思量過」,我的窗口,也有許多對窗外的渴慕與企求,就像不識字的母親一樣。……
……曾幾何時,帶父母出遊的戲碼續不下去了,先是母親說她「走不動」,後來幾年,父親表示「吃不動」,不願外出,慢慢的,只剩下節日,要特意挑選父母可以輕鬆進餐地點。去年母親節,在一家日式餐館,拜託主廚為父親和母親開菜單,今年提前在溪湖糖廠的老樹糖屋,各為父母點一道泰式檸檬魚。年復一年過去,仔細端詳父親與母親進餐神情,很害怕雙親拒絕我這點小小孝心。面對孩子,我能以過來人姿態,熟悉他們的一舉一動,可面對父母,我是那樣陌生,不知道他們已老邁到走不動、咬不動!平日裡煮茶沏茗,熟悉的談笑風生,快樂時光似乎為我駐留,沒想過陌生環境的餐會,對兩位老人卻是格格不入。孩子一再詢問外公外婆,咬得動嗎,合胃口嗎,吃得飽嗎,喜不喜歡呢?
窗台下,母親與孫女玩平板電腦,滑動面板的笨拙對比畫面,是遲鈍、枯槁的老手,盡力撩撥,一副欲想跟上時代腳步的專注神情。另一個角落,父親讓一手調教出來的寶貝孫子叫吃「將軍」。我在廚房扭腰擺臀,哼唱著〈我們這一家〉!承上,我願當個孝順女兒,啟下,我已是個幸福母親,身為一介女子,扮演多重角色,幸福的鏡頭,就在這一刻定格吧!五月!溫馨而癡戀的五月天!
【 20130603 / 泡麵捲 / 刊登金門日報副刊文學 】
註:關漢卿,〈四塊玉 閒適〉: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