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7 23:27:36瀏覽346|回應0|推薦7 | |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逛完了保安宮後,我又來到對街的台北孔廟晃晃。相較保安宮絡繹不絕的信眾,孔廟就顯得安靜許多。坐北朝南的孔廟主祀至聖鮮師-孔子,是全台灣唯一由民間興建的孔廟,1925年由台北士紳發起,並於1939年完工。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影響著後代辦校興學的態度,現代的教育者仍然以如此高標準的角度將知識的力量發揚光大。 來到孔廟不用急著找大門進入,因為你只會遇到「萬仞宮牆」。子貢曾說:「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意在比喻孔子的學問高深,因為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勤奮才能一窺奧妙。因此當在台北孔廟外看到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所題的「萬仞宮牆」題字時,千萬記得在學校要保持良好的問學態度喔。 一般人只能從黌門(西邊門)進入孔廟,而這也是有其喻義的,從黌門(西邊門)或義路(東邊門)進入就代表了「守禮遵義」,而這也是儒家學門的第一課。泮池就位在萬仞宮牆的後方,是孔廟的特有建築語彙,池中間有座石拱橋,稱為泮橋,上頭的欄杆為竹節造型,柱頭看起就是像毛筆筆頭,在孔廟裡果然一切都是走文風的啊。一旁的外國人正坐在石椅上看著導覽資料,對於異己文化我們都帶著不同的好奇心在接觸。接著要進入內殿了,其實舉目所及,不論是建築雕畫還是泥塑人物都有其歷史典故和代表意義的,像是櫺星門上看不到常見的門聯,是因為不敢在孔子面前賣弄文章之故,而且門上也沒有門神,只有一大片規則排列的門釘,數一數總共有108枚,這是天上108個星宿的象徵;而位在大成殿之前的儀門又稱為大成門,只有在祭典時才會打開,但是吸引我目光的則是牆上一個右手持戟旗、左手拿磬的武將的交趾燒,代表「吉慶」的意思,原來古人也很會諧音的想像嘛。 再來就是重頭戲啦,大成殿是孔廟主殿,就獨立在庭院中央,仔細看,重簷歇山式的屋頂左右豎立兩座通天筒,意味著只有孔學才能直通上天;大成殿前方突出的石造平台(丹墀)則是供祭典佾舞之用;兩根盤龍石柱相當有氣勢,就像是守護孔子的禁衛軍;殿內在孔子的神龕牌位上懸掛著「有教無類」與「道貫德明」兩幅匾額。上頭的八角藻井用色華麗,可以看到輻射狀的建築工法,也不得不佩服工匠的巧手技藝。 大成殿除了供奉孔子,左右神龕也有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宗聖曾子、亞聖孟子與十二哲等的牌位。這天孔廟的遊客稀少,只見一對日本夫婦對著孔子牌位閉眼合十,口中唸唸有詞,那虔誠的神情應該是在為兒孫祈求的吧。而弘道祠和崇聖祠也分別供奉了孔子的傑出弟子、先儒先賢以及孔子的兄長、先儒先賢之父輩的神位。如果覺得靜態的內容稍嫌乏味,沒關係,孔廟內的部份空間也規劃了許多動態的解說,內容生動有趣,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滿足你的五感體驗以及求知慾望,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方式? 回到明倫堂前,一排排祈願木牌寫滿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子的心願,有的童言童語地稱呼孔子為阿公,有的一筆一劃以注音文撰寫,有的字裡行間是中英文夾雜,雖然不曉得孔子看不看得懂,但都看得出學子們的用心。 其實偶爾來孔廟沾沾文風氣息也不錯,想想孔子當年行遊各國,不辭辛勞地堅持原則傳授知識,造就了儒學的傳世風潮,再對照當今頻繁變化的教育路線,不知孔子天上有知會作何感想?不過也不必把這裡想得太嚴肅啦,就當是到鄰近公園走走就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