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大同/夜市轉角的盎然古意-陳德星堂
2013/01/25 11:52:49瀏覽1525|回應0|推薦7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喧鬧的寧夏夜市裡,讓人食指大動的各家美食無不搔首弄姿誘惑著遊人,也只有在夜晚,這裡才會湧現人潮,白天的寧夏路就只是一條平凡的馬路。那到底來這裡看什麼呢?原來在蓬萊國小後方有個隱藏版的古蹟,更為人稱許的是,這古蹟沒有走上蚊子館或荒廢拆除的不歸路,反而成了充滿童稚歡笑聲的幼兒園。

  陳德星堂就位在蓬萊國小後方,它避開了寧夏路車水馬龍的吵雜,靜悄悄地,以一種沉穩的姿態堅守著。根據資料記載,陳德星堂屬於三級古蹟,為台北地區陳氏宗親的宗祠,由陳應彬大師主持建造,為清代閩南式建築風格。不過陳德星堂當初的位置可是現在的總統府所在地,日據時代為了興建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而被徵收,經過不斷地力爭陳情才換得了現址用地並在其上重建,然後再經過多次「復舊如舊」的整修,如今又在世人面前展開它的新生。

  原本以為陳德星堂和大多數的古蹟一樣是開放給大眾參觀的,但到了目的地卻是大門深鎖,即使知道陳德星堂目前充做德星幼兒園使用,但卻找不到任何可供詢問的窗口。所幸一位幼稚園的工作人員正好要入園,便上前攀談,在填妥參觀資料後,便讓我入內任意參觀了。

  祠前廣場尚屬寬闊,花圃裡有著充滿古意的石燈籠、青苔石階和水池,而左前方的山門則是唯一的出入口。祠廟格局為兩護龍兩廊兩殿,從右邊小門進入後,首先見到了幼兒園的辦公室以及教室,小朋友們正跟著老師一字一句地上課;水池裡的姜太公造景沒有釣竿在手,魚簍裡自然也沒有自願上鈎的魚兒了。前殿的新舊木門並陳,門神的扮相雖與舊時不同,但仍顯逼人氣勢;石雕雙龍柱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栩栩如生的神龍就攀附在石柱上,這全台第一對的一柱雙龍可說是陳氏歷代祖先的護衛;門外一對石獅張牙舞爪地向著外頭,石雕麒麟好整以暇地做壁上觀;室內橫樑上則繪有各個有趣的民間故事,匠師的用色鮮豔,長壽的彭祖、和合二仙、媽祖收二怪,只要抬頭,就能欣賞一系列活靈活現的古代劇。一般傳統建築常見的書卷窗和竹節窗在這裡也看得到,其他值得一看的剪黏、泥塑和木雕遍佈宗祠內外,稍稍閃神便會錯過難得一見的作品。

  正殿裡陳氏祖先的牌位整齊排列著,潔白牆上寫著「禮義廉恥」四個大字,提醒後代子孫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兩旁的石柱渾厚粗壯,柱腳各有不同,彰顯身份的紅色開路木牌上頭用金漆寫著「迴避」「唐忠順王」「開漳將軍」「太子太傅」等字,光緒辛卯年落款的紅漆古鐘就放在一旁,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所題的「漢唐柱石」以及陳誠題字的「紹德貽徽」匾額則高掛在頭頂上,再加上于右任的「義門永昌」和首位台籍陸軍上將陳守山的「重華德澤」匾額,以及香爐、錫製象形燭台、供桌等,光是這些古物的年紀累積起來就是上千年的歷史了。

  走在陳德星堂裡,我好像搭著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因為眼前的一切都是活跳跳的歷史。這天在這裡花了不少時間停留,但仍然有一眼看不完的感覺,如果想瞭解傳統建築的設計之美,陳德星堂絕對是首選。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725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