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信義/四四南村的簡單生活
2012/10/26 10:23:37瀏覽248|回應0|推薦22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一提到信義區,大家的第一印象不是熱鬧的商業區就是價格高到令人咋舌的奢華豪宅。但就在松勤街與莊敬路交會的一角,隱身在幾座起伏緩坡之後的,竟然是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已不多見的眷村住宅。根據資料記載,四四南村興建於民國37年,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

  其實四四南村的住戶們大多是當初四四兵工廠的員工和眷屬,在那個烽火戰亂的年代,克難的生活只求全家的溫飽,共用的公廁浴室、充當隔間的布幔以及限制供給的用電時間,在在都說明了當年的艱苦。如今東村、西村早已灰飛煙滅,所幸後來因為眷村文化保存運動讓四四南村受到重視,進而被列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目前部分房舍另作信義公民會館、文物館以及委外經營用途,至於房舍圍繞而成的中央廣場或許就是前人談天聚會曬衣物的公共空間吧,如今則成了舉辦市集活動的最佳場所。

  星期六的下午,四四南村聚集了不少人潮,原來是廣場正在舉行simple market「晒日子」,一排排羅列整齊的玻璃曬版下壓著白紙,玻璃上的圖案經過長時間的曝曬反而在白紙上留下圖案的空白輪廓,圖案以外的地方則因為日光的曝曬呈現泛黃;瓜果蔬菜、稻殼、棉被等也在一旁陪曬著,彷彿回到了眷村住戶的尋常生活。小朋友在稻穀堆間爬鬧玩樂,大人們則在一旁忙著用相機捕捉稍縱即逝的童真。

  文物館則像個故事屋,裡面收集了許多四四南村的人事物和老照片,有婦女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為生活而努力的奇想、有原樣重現的簡單居家空間、有資源再利用的家庭用具,更有別具特色的眷村風味餐,想瞭解四四南村,文物館是第一個必訪之處。鑽進窄巷吧,窄巷內沒有人聲鼎沸,只有斑駁的水泥磚牆和條紋木門,門戶之間的距離很近,可以想見當時人家的感情一定很好,要到隔壁串門子借蔥蒜再方便也不過了,可說是「遠親不如近鄰」的最佳範例。靠近公園的一座軍事碉堡早已廢棄不用,成了掃地用具的儲物間,愛護鄉里的斗大標語仍在屋牆上堅守著信念。隨後在外圍繞了一圈,木牌上一串由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的編號代表的是時代的意義,從木窗冒出頭向外窺視的是當年那群鬼靈精怪的孩子們;一二層樓高的屋宅背後長出了前世界第一高樓-101大樓,相形失色的木頭電線桿少了電線的纏繞,只能孤零零地縮在屋後。

  再往室內瞧瞧吧,偌大的空間成了餐飲美食以及創意風格雜貨的販售點,點份輕食咖啡倚著窗,來本好書閱讀或是看著外頭來來往往的遊人發呆,輕快節奏的音符就在身旁相伴;你也可以把咖啡端到戶外,在緩坡上的草地找個好位置躺下做做日光浴,拉近與土地之間的距離,青草的芳香和著咖啡香,只要心情自在,怎樣都是good choice

  來四四南村,沒有忙碌,只有悠閒,說不定你還能聽見當年孩子們玩木頭人的聲音呢。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98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