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北雙溪/被時間遺忘的小鎮 雙溪牡丹行
2012/08/03 13:21:50瀏覽559|回應0|推薦12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上午的宜蘭線區間車內並沒有太多人潮,往返宜蘭台北間販售蔬果漁獲的老婦將扁擔和塑膠籃隨手擱在一旁,逕自選了個二人座長椅橫躺小憩,城市以外特有的人情味讓日復一日奔波辛勞的老婦免去被冠上「佔位嫂」名稱的困擾。

  「雙溪」地名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牡丹溪和平林溪在此交會而得名。這裡在明朝年間曾有平埔族人活動,後經漢人開墾及改朝換代的建設後逐潮形成聚落;據說雙溪也是全台灣土地公廟最多的地方,只要從材質和外觀就能約略分辨出建造的年代。出了雙溪車站,今天主要走動的區域以車站一帶為主,我沿著中華路往雙溪高中方向走去,在一個轉彎處發現一間磚造矮房,兩個沒有窗戶的大開口讓空氣得以鑽進鑽出,而各式大小鐵器就掛在屋簷下,隨著徐風吹拂輕輕作響。阿伯正蹺腳在竹椅上假寐,打鐵舖爐火已熄,我無緣見到日益消失的傳統。

  轉進橋前的泰昌街,總以為再幾步路就會誤入尋常人家的庭院,一段古石牆就在巷弄盡頭,百年中藥老店林益和堂紅白相間的牆面以及二樓的潔白典雅小洋台讓人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錯覺。再往前行,全台灣唯一供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三忠廟就在長安街口,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雙溪居民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雖然經過幾次改建但依舊保有敬奉忠良的純樸信念。

  走回雙溪車站,一輛電力機車頭靜靜停在軌道上,那是為了坡度為千分之十六的牡丹坡所準備的,列車行經牡丹坡都得加足馬力才能繼續前行,否則就得加掛補機才能順利通過。而牡丹車站與雙溪車站僅一站之隔,但是牡丹車站月台特有的彎道則是一絕,所有列車都得以傾斜的姿態過彎。

  古早的空襲避難位置圖就掛在空蕩蕩的牡丹車站候車大廳,一旁聳立的椰子樹搭配無雲的藍天頗有南洋風情。下了車站階梯,在三兩位小朋友滑著滑板車經過後,便進入空寂無人、連時間都停止的世界。我沿著鐵道與民宅間的小巷慢行,花貓慵懶地躲在駁坎陰涼處打瞌睡,路邊吊掛一排待風乾的各式衣物,說是不雅倒不至於,不過就是生活所需而已。走到溪畔,火車在頭上飛馳而過,蒼綠的溪水下則有個長滿青苔的三角形石槽,看起來就像是包著海苔的御飯糰,而魚群就在御飯糰邊悠游覓食,兩岸的石造欄杆上隨性鋪擺著的不知名瓜類正等著醃漬成美味。

  走回車站月台,一列自強號恰巧通過,趕緊捕捉其優雅的過彎姿態。月台柱子用馬賽克磚拼貼而成的站名已不多見,這樣的古早藝術早就被壓克力板取代,我坐在月台上,沒有列車通過的時間就只有蟬鳴陪著我,這些小鎮雖然看似平凡,但如果走進其中,其實也能發現許多令人懷念的過往,也或者,只是想圖個清靜,不要遲疑,就往小鎮大步走去吧。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68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