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中正/228公園的美麗與哀愁
2012/07/27 17:17:36瀏覽258|回應0|推薦7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228公園大門口正對著館前路,從這裡進入公園,雙眼炯炯有神的銅牛正閒閒沒事趴在門口看著來往人車,它很乖,它從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現址)搬來後一直都在這裡。接著就看見一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就矗立在公園中央,這是原為兒玉後藤紀念館的台灣博物館,於1915年落成。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裡原本是台北大天后宮的舊址,只是現在裡頭坐鎮的不是菩薩也不是媽祖,只能透過散落在一旁草地的柱珠基石和解說牌遙想當年天后宮人聲鼎沸的喧鬧。

  站在階梯上,日治時期的布農族塔馬荷人也曾在此留影,人已不再,徒留博物館見證時代的洪流。進入博物館後,我習慣先走到二樓的原住民文物常態展,按下布農族祭獵槍之歌的按鈕,然後閉起眼睛靜靜聆聽,那美妙又充滿原始爆發力的合聲一遍又一遍迴盪在這個半開放的展間,歌聲帶我回到了大分,布農族抗日英雄拉荷阿雷正和族人圍著熊熊營火共飲,準備下一次的狩獵行動。而日本代表兒玉源太郎總督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銅像就在三樓展示,不曉得到了夜晚,原住民和兒玉總督會如何各自表述抗日和理蕃的立場。當然,其它館藏展示也不容錯過。

  公園另一角的228紀念館則是另一個歷史現場,前身為台北放送局的紀念館館藏豐富,為後世說明了因為查緝私煙所引起的全台大風暴有多荒謬,多少人因此白白犧牲。放送亭獨自立在噴水池旁,當年事件的消息就是透過這裡的放送而迅速傳遍全台,歷史的功過它無從評斷,它只是默默做好份內的工作。

  博物館另一頭還有個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表彰黃氏嘂娘撫孤守節的堅貞;再往舞台方向走去,土地公廟前的另一個三級古蹟急公好義坊證明了不論古今,每個時代都有陳秋菊女士。

  走累了,在水池邊休息一下。這裡的生態豐富,松鼠不時從樹梢縫隙間竄出,鴿群吃著人們餵食的麵包屑,一旁圍著警戒布條的樹上正好有五色鳥在築巢,在樹下架著相機腳架的鳥友們安靜地等待母子探頭出來打招呼,這是人與自然生態合諧相處的最佳表現。

  最令我好奇的就屬那隻栩栩如生的銅馬了。孤零零的銅馬被安置在兒童遊戲場附近,距離凱達格蘭大道不遠。走近一瞧,雖然外表有些鏽蝕,但銅馬的鬃毛、血管以及肢體動作都雕鑄的非常真實,即使曾經被覆塗過,腹部的徽紋仍透露出銅馬的不凡身世,原來這匹銅馬是從台灣護國神社(今大直忠烈祠)遷移來的,難怪這麼氣宇宣昂。

  已被移走的史前石棺、明石元二郎總督和乃木希典總督之母的墓前鳥居以及消失的碑林古砲都曾經豐富了228公園的歷史厚度。走一趟228公園,就好像進入了時光隧道,不帶任何色彩,清領、日治和台灣光復初期的人事物一一在眼前浮現,來上一杯清涼解渴的公園號酸梅湯,在這裡回到過去見證歷史,這趟旅行很是寫意。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67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