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中正\在華山1914遇見新文藝復興運動
2012/07/06 11:28:00瀏覽114|回應0|推薦7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當一腳跨過舊時代的廠區大門時,我好似踏入時空之門回到了1914年,聽到了工人賣力搬運酒桶的吆喝聲,聞到了濃郁撲鼻的酒香。就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車水馬龍的高架橋與平面道路在這裡交叉而過,幾棟格格不入的舊時代建物矗立在路旁,與兩旁的現代化大樓相比,它們不是被當成廢墟而大肆嫌惡,就是直接視而不見。這裡是華山1914,台北市裡讓人留有深刻印象的文創聚落之一。

 

  華山1914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是生產各種酒類的工廠,即使經過幾次的改朝換代,被冠上了不同名稱,但它仍然肩負著同樣的使命,繼續滿足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所需。現今的華山在歷經了繁華與荒廢的命運輪迴之後,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創意設計的夢想樂園,原本製造與儲存佳釀的空間轉變為創意昇華實踐的所在。

  華山1914的園區範圍其實並不大,如果偷得浮生半日閒或是想抒發壓力轉換心情卻不知道要往哪裡去,這裡保證能讓你放鬆身心。來到華山1914的這天下午,艷陽依然高照,連小黃狗都慵懶地躺在陰涼處睡午覺,絲毫不受來往人車的打擾。老樹巨大的樹根爬滿了圍牆,園區的發展保留了生態原貌,這是尊重自然的最佳典範,而開枝散葉的茂盛綠傘提供旅人宜而爽的避蔭。穿過了可做為表演用途的空曠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塔區,也是園區內被列為市定古蹟的三座建物之一。高塔區的特別之處在於三個樓層的建造時間各自不同,因此內部空間呈現了忽高忽低的不同格局,但目前只開放一樓的部份空間做為服務中心。高塔區一旁委外經營的長型紅磚屋則引起我的興趣,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家宅嗎?暗紅色磚牆搭配幾扇白色大開窗,工字型的水泥接縫整齊劃出灰白線條,坐在室內的窗台邊,只要抬頭就能看到藍天,多好;我在外頭流連忘返,撫摸凹凸不平的牆面,竄過指尖的除了陽光照射的暖意,還有這道牆積蓄了近百年的記憶。這裡大部份的空間都透過委外經營的方式活化再利用,不論展演活動、設計商品專賣店還是各地特色餐飲,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再向園區裡頭探探,發現多數建物的斑駁外牆被刻意保留,而一些正在佈展的室內空間和施工區域因為沒有開放,所以只能遠觀。殘念,本來還想走近點,把這裡和松山菸廠的煙囪高度來個超級比一比呢。續行幾個轉角後出現了綠意盎然的小庭院,垂吊在窗外的綠色植物就是天然的窗簾,賞心悅目之餘又能達到遮陽的效果。木造小平台散坐三兩遊客,或自拍取景或隨興談笑,此時樹上的蟬群像是約好般開始鳴叫,可惜我聽不懂他們到底在喊熱還是在對創意商品打分數。另一頭原做為紅酒貯藏庫的四連棟立面就像是披上清涼綠毯般爬滿了綠色植物,在裡面看展就彷彿走進森林一樣舒適愜意。走累了,一旁的餐飲小店供你歇歇腿話話家常,室內戶外任君選擇;再不,逛逛台灣設計的禮品專賣吧,用實際行動來展現「愛呆丸」的誠意。

  有點可惜,這天園區內能晃晃的地方不多,但即使如此,還是如同導覽簡介所說的:「從2012穿越到1914,這裡到處都是創意的衣食住行空間。」文化與設計每天都激盪出令人期待的火花,不論是來這裡看看展、賞玩琳瑯滿目的創意商品,或者只是一個idea的發想討論,其實,我們都是這個新文藝復興運動的幕後功臣。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604609